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古代科舉考試是如何預防作弊的呢?都有哪些懲罰措施?

古代科舉考試是如何預防作弊的呢?都有哪些懲罰措施?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0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科舉制度是我國曆史上的一個創舉,它對於朝廷的人才選拔,學子的入仕爲官都極爲重要。很多人將科考及第作爲人生的最高目標,因此在一千多年的科舉考試中,就出現了形形色色的考試作弊手段。

那麼,古代科考有哪些作弊手段?朝廷又是如何防範的呢?

最常見的作弊手段是夾帶,古代稱爲懷夾。

這種作弊方法自隋朝以來就有,發展到清朝更是愈加瘋狂。據《清史稿》記載,乾隆帝很關心科考,曾派出禮部大員巡視某地考場,結果在第一場考試中就查獲夾帶者21人。“或藏於衣帽,或藏於器具,且有藏於褻衣褌褲中者。”到了第二場,考生們懾於考場嚴密的盤查,紛紛將事先準備好的夾帶之物拋棄,“貢院門外,拋棄蠅頭小卷,堆積於牆陰路隅者,更不計其數”。

當然還是有膽兒大的,將夾帶之物藏於嘴中,企圖矇混過關。實在不行,考生就將它吞下。乾隆聞報後,異常憤怒,痛斥作弊者“其喪心無恥,至於此極”。

爲了迎合考生夾帶,還出現了專門爲考生定製夾帶工具的行業。他們可以根據考生的需要,製作出如雙層氈帽、空心石硯、空心蠟燭、空心果餅、夾層飯盒、雙層靴子等工具。只要客戶能想到的,他們就一定能造出來,而且幾乎都能矇混過關,躲過盤查。

第二種作弊手段就是請人代考。

“槍手”自古就有,稱爲“捉刀”,替考又叫做“代人捉刀”。古代的“槍手”分爲兩類,一類是直接代考生進場考試。

當然了,爲了不被查出來,事前的準備是必不可少的。乾隆年間,有一位名叫劉昌新的考生不學無術,自然對考試缺乏信心,乾脆請自己的私塾老師捉刀,但兩人年齡懸殊過大,老師只好將鬍鬚剃去代爲考試。

還有一類是場外的“槍手”就是將試題做好後,想方設法把答案傳到考場內。

在《欽定大清會典事例》中,就詳細記載了這類作弊手法。考生首先要買通考場巡邏的兵役,將考題通過拋擲、傳遞等方式帶出場外,再由“槍手”答題後,考生通過預先商定的方式和地點取得答案。

唐代大詩人溫庭鈞就是一位本領高強的“槍手”。史籍載:“每入試,押官韻作賦,凡八叉手而八韻成。”意思是說,溫庭鈞只需要叉八次手的時間,就能寫出八首賦,可見其才思之敏捷。據說,溫庭鈞在一次考試中,接連替8位考生充當了槍手,考官硬是沒有查出來。

古代科舉考試是如何預防作弊的呢?都有哪些懲罰措施?

第三種作弊手法是賄賂科考官員。

這種方式是影響最壞的作弊方法,它不但敗壞了考風,也催生了官場腐敗,讓賄賂之風橫行,其中最絕的一種方法稱之爲“通關節”。

所謂“關節”,是指考生和考官事先勾結,將一個約定好的詞語或句子插入答題行文的特定位置,便於考官閱卷時辨識。

宋真宗時期,翰林學士楊億設宴款待老家來的考生,考生們知道楊億十有八九將擔任主考官,於是爭相巴結,希望從他嘴裏打探出些許考試信息。沒想到,楊億十分惱怒,當場拋下三個字“丕休哉”,拂袖而去。

考生們大失所望,紛紛離席而去,但仍有少數考生富有心機,默默地將這三個字記下,並在考試中用上了。果然,楊億成爲了主考官,用了“丕休哉”三字的考生也大都被錄取了。

也有弄巧成拙的人。晚清時期的一個名叫李幼梅的考生,費盡九牛二虎之力套到了“鼻菸壺”三字的關節,不幸卻被其他兩位考生知道了。主考官拿到三份試卷後舉棋不定,最後錄取了其中兩份,落榜的偏偏就是李幼梅。

當然了,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歷朝歷代都有對付考生作弊的方法。

古代科舉考試是如何預防作弊的呢?都有哪些懲罰措施? 第2張

其一,對考生的衣着及用具制定嚴格的標準。

如乾隆年間,就對考生有這樣的規定:“帽用單層氈,大小衫袍褂,俱用單層。卷袋不許裝裏,硯臺不許過厚,筆管鏤空。糕餅餑餑、各要切開”等,甚至晚上用的蠟燭,都由朝廷提供。

同時還加強了對考生入場前的搜查,不管天氣情況如何,考生們都必須完全敞開衣服,由兩個兵役“上窮髮際,下至膝踵,倮腹赤踝”地進行全身搜查。

其二,實施糊名和謄錄法。

所謂“糊名”,是指將試卷上考生的姓名、籍貫等信息封貼起來,不讓考官知道考生的任何個人信息,只能以文章的好壞來確定是否及第,就如同現在的試卷裝訂環節一樣。

這種做法可以從明面上杜絕主考官的舞弊行爲,但對於“通關節”或熟悉考生字體的考官來說,仍然無法完全避免徇私舞弊。因此,朝廷又想出了一招“謄錄法”。

所謂“謄錄法”,就是在考生答題完畢後,將試卷另外謄錄一冊副本。謄錄官必須依試卷原文謄錄,絕對不能隨意篡改文意或增減字句。謄錄完後,試卷副本必須交給校勘官員與原文進行校對,檢查無誤後方可進行糊名。

其三,對作弊者嚴懲不貸。

在清朝順治年間,將“閱卷有弊、科場作弊”之罪,與謀反、叛逆列入十惡不赦的行列,對作弊情節較輕者杖罰、抄家,重則流放,甚至直接殺頭。

在順治年間,就曾發生過史上有名的丁酉舞弊案,所有發生作弊考場的考生,都在清兵的嚴密監視下重考,之後還判處了數十名參與舞弊者死刑,另有多人被流放寧古塔。

不過,儘管歷朝歷代都對考試作弊深惡痛絕,並嚴刑峻法,但依然沒能完全杜絕科考作弊現象的發生。即便是到現在,仍不時發生各種考試的舞弊行爲。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