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古代宰相和丞相只有一詞只差 兩者之間有什麼區別

古代宰相和丞相只有一詞只差 兩者之間有什麼區別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2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真的瞭解古代宰相和丞相嗎?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古代宰相和丞相只有一詞只差 兩者之間有什麼區別

要想區分這兩者之間的內涵,首先要從字面開始解釋。“宰相”這個詞彙,是由“宰”和“相”兩部分的涵義組成:“宰”意爲主宰、太宰,而“相”意爲相禮,多指輔佐君王的能臣,而宰相則這兩個意思結合起來,意爲衆主掌行政方向官員之中的最高長官。

不同於丞相,宰相併不是一個固定的官職,而是對君王以外的最高話語權長官的統稱,相對於丞相這個具體官職來講,宰相更像是一種制度。雖然在古代實行“家天下”的制度,但是如果僅僅靠皇帝一家子來掌斷天下大事,那必然是忙不過來的。

古代宰相和丞相只有一詞只差 兩者之間有什麼區別 第2張

因而皇帝需要各個方面的人才來幫助他統治各方各面的大小事務,這就是臣子的來源。作爲一個團體,官員之中也必然會有職務等級大小之分,因而通俗來講,宰相就是這個官僚團體內的老大。

從春秋戰國開始,各個諸侯國的朝廷內就逐漸出現了宰相制度,當時的百官中誰的話語權最大、地位最高,那麼便可以稱其爲“宰相”,一般來講,此時的宰相,大多指朝內的大司徒、中書令或者大司馬等等。到了秦朝,秦始皇設置三公九卿制度,三公中的“丞相”一職才被正式確立爲皇帝的官方助手。

古代宰相和丞相只有一詞只差 兩者之間有什麼區別 第3張

但此時除了丞相之外,三公中還有其他兩位太尉和御史大夫,按照名義上來講,這三公各司其職,誰也不得干預誰,主掌範圍也各不相同。

但是理論畢竟和實際是具有出入的,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三公之中終是會有一個具有最高決策權的人,而這個人就會被稱爲“宰相”。宰相制度歷經春秋戰國直到元朝末期,對“臣權”和“皇權”之間的勢力均衡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古代宰相和丞相只有一詞只差 兩者之間有什麼區別 第4張

相對於宰相制度,丞相制度的歷史淵源就稍微短暫了一些,一直到秦漢年間,“丞相”才被作爲一種具體的官職被確定下來,漢朝時期相對於秦朝時期,對丞相的地位有了進一步的確定,此時的其他二公——御史大夫和太尉,話語權已經無法再同丞相相較了。

但是隨着封建制度的發展,歷朝歷代的皇帝對自身君權進一步強化集中,相權也被逐漸分散給其他職位,最著名的就是三省六部制度。相對於秦漢的三公九卿制,此時的相權被進一步細化,從一人集權的“二皇帝”變爲了多人各司其職,統一聽命於皇帝。

古代宰相和丞相只有一詞只差 兩者之間有什麼區別 第5張

但是這一分權制度也會帶來一定的弊端,部門之間相互牽制的同時,也會相互推諉責任。爲了提高效率,協調三省之間的統一行動,唐高宗設置了中書令,從此中書省變成了三省中的中心部門,三省的職權也逐漸趨於混同。

到了明朝,逐漸統一的相權被進一步打破。明太祖年間,朱元璋對相權和官僚體制進行了多次打壓,作爲著名的勞模,他幾乎包攬了丞相要做了大部分職務,宰相制度被他正式廢除,皇權的集中再一次達到了頂峯。

但不是每個明朝皇帝都有朱元璋這樣的精力,相權在永樂年間得到回覆,那就是“內閣制度”。此時以三省六部製爲代表的相權被他進一步細化,變爲了內閣大臣輔佐皇帝處理政務。

古代宰相和丞相只有一詞只差 兩者之間有什麼區別 第6張

總結:在長達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中,君權和相權的勢力紛爭貫穿了這整個發展歷程,雖然皇帝名義上是天下之主,但皇帝也並不是什麼事情都可以隨心所欲做到的,臣下們的提議,皇帝不得全權否定或直接忽視。

因而雖然以丞相爲代表的宰相制度是皇帝的輔佐,實際上這一制度多多少少對皇權產生了制約,這也是爲什麼歷朝歷代皇帝都會對官員制度進行改革的原因。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