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古代舉人和秀才相比 兩者之間的區別是什麼

古代舉人和秀才相比 兩者之間的區別是什麼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9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舉人和秀才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古代科舉制度,考取秀才相當於現在高考錄取者,進入大學學習,還是個讀書人。考取舉人則相當於現在地方公開招考領導幹部錄用者,出仕爲官了,差別大多了!舉人,是科舉制度成熟定型後最基礎的士大夫集團成員。需在各省鄉試通過。秀才,是科舉制度下最基礎的功名。

古代舉人和秀才相比 兩者之間的區別是什麼

所以,舉人相當於中級公務員考試合格,是有正式品級的預備官員。當然,舉人的升遷是很慢,到老能幹到六品都算幸運。而如左宗棠那樣最終出將入相者,畢竟絕少,而且還是因爲重大軍功的原因。中了秀才,見縣官不跪,口稱學生。一般案件不受刑。民間稱爲相公,可出任官員幕僚,或者當私塾先生,或者給大戶人家做管家、掌櫃之類的客卿。

古代舉人和秀才相比 兩者之間的區別是什麼 第2張

古時的讀書人,在未考取生員以上功名之前,稱爲童生,俗稱白衣;你看,《水滸》中,梁山第一任寨主王倫,綽號白衣秀士,就是一個沒有功名的文化人;既使八十歲白髮老翁,未考取生員,也是童生。科舉制度始於隋朝,經唐、宋不斷完善,至明清時期,形成嚴密完備的公開選拔人才的考試製度。明、清時,科舉考試分爲縣試、院試、鄉試、會試、殿式等層次考試,考取者獲得不同的功名、入學、教學、出仕爲官。

古代舉人和秀才相比 兩者之間的區別是什麼 第3張

考上了秀才,就會獲得一定的待遇,這其中包括免丁糧賦役、官給火食,見官吏不跪,不能施刑。等等。明清士子通過鄉試後,即取得一種永久性功名舉人,可按科無限期參加禮部會試。這也是科舉中最難的一級。清代鄉試中額各省多寡不一,依文風之高下、人口之多寡、丁賦之輕重而定。鄉試正榜取中者稱舉人,此外每正榜五名取副榜一名,亦稱副貢。放榜之期在九月,第一名稱解元。

古代舉人和秀才相比 兩者之間的區別是什麼 第4張

中了舉人也意味着一隻腳已經踏入仕途,日後即使會試不中也有作學官、當知縣的機會。而且全家人不用納稅納糧,舉人的地位跟知縣是平起平坐的,可以自由出入衙門。當然國家的補貼自然要比秀才豐厚的多。古代舉人是已經有做官的資格了,所以纔不會窮;秀才只是自身有一定的福利而已,所以纔會有“窮秀才”!

古代舉人和秀才相比 兩者之間的區別是什麼 第5張

古人基本上很多都是在十多歲就考中秀才,按照我們現在的年齡水平,這個年齡應該還在上中學,其實這樣理解是不正確的,古人十多歲就結婚了,我們現在20多歲,30多歲都還沒結婚都有,而且在古代,考中秀才,都會被記錄家族族譜,還需要寫個人傳記。這是一項榮譽,從社會地位來說,相當於重點大學的畢業生。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