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東晉滅亡是因爲外憂內患 內患指的是什麼

東晉滅亡是因爲外憂內患 內患指的是什麼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6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東晉滅亡,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導語:朝代歌中所唱:三分魏蜀吳,二晉前後延。特別是西晉和東晉兩個時代,中國空前的混亂,不但門閥分立,而且周邊的少數民族也伺機而動,最終因爲西晉的"八王之亂",而導致"五胡亂華",東晉也因此走向了滅亡。

可以說東晉的滅亡,是因爲外患內憂造成的。所謂外患,就是周邊的少數民族的崛起,而進行的侵華戰爭。而所謂的內患,則是因爲當時的空談之風和門閥制度。我們分別用以下三點展開論述。

東晉滅亡是因爲外憂內患 內患指的是什麼

五胡亂華

所謂的五胡,是指匈奴、鮮卑、羯、羌、氐五個少數民族部落。在西晉滅亡之後,這五個民族紛紛佔領地盤,自立爲王,各自稱帝。並且彼此之間形成了默契,就是對戰亂中的晉朝虎視眈眈。

其實早在西晉滅亡前期,這些少數民族就蠢蠢欲動了,當時晉惠帝在位,當朝太子寫下了著名的《徒戎論》,專門論述對周邊少數民族的治理。但是當時的晉朝還處於鼎盛時期,沒有把這些少數民族放在眼裏,所以太子的論述並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只有一個姓蔡的王公大臣說,晉朝只顧眼前的利益,不顧以後的禍害。

東晉滅亡是因爲外憂內患 內患指的是什麼 第2張

後來晉朝自己內部出了個"八王之亂",給了這些少數民族伺機作亂的機會,他們呢紛紛打入西晉的都城洛陽,燒殺搶掠無惡不作。西晉的皇帝和王公大臣爲了躲避戰亂,只得遷都南下,歷史上稱這次遷都爲"衣冠南渡"。

東晉建立之後,就像沒有作爲的南宋一樣,偏安一隅,沒有收復河山的決心。唯一一次北伐勝利,就是著名的淝水之戰。當時前秦的苻堅率領80萬士兵攻打東晉,眼看就要渡過長江了。這可是觸碰了東晉的底線,在亡國的預警下,東晉的政府纔開始警覺起來,派出當時的門閥勢力代表謝氏代表東晉出征。雙方在淝水狹路相逢。此時謝氏面臨就要渡過淝水的敵軍,立即隔水放箭。正在渡江的敵軍本就身手笨拙,紛紛中箭,戰敗而逃,東晉取得了北伐之戰的唯一一次勝利。

東晉滅亡是因爲外憂內患 內患指的是什麼 第3張

然而這次戰役並沒有阻止東晉的滅亡,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做了緩衝。因爲當時東晉的內政制度和社會風氣也是混亂不堪。

門閥制度

東晉所謂的門閥制度,就是國家由有名望的氏族大臣和皇帝本家共同管理。當時東晉的社會,門閥勢力已經崛起。當時有一個說法,就是"王與馬,共天下。"而這王,指的並不是皇帝,而是琅琊王氏,馬則是司馬家族。可見當時門閥的勢力有多強大。

這些門閥之間還互相政治聯姻,達到一榮俱榮的目的。這讓人想起國民黨執政時期的四大家族。當時東晉的門閥勢力,幾乎壟斷了全國的政治、經濟和軍事力量,影響力堪比皇帝。上文中提到的淝水之戰,奉命出征的謝氏,就是當時知名的門閥之一。

東晉滅亡是因爲外憂內患 內患指的是什麼 第4張

這在今天看來,其實是很先進的,類似於西方的民主選舉制度,政權採用了分離的設置。但是這種制度放在封建中國,是很不合的。因爲這樣會分散皇權的勢力,導致門閥割據,管理會更加混亂。

東晉滅亡是因爲外憂內患 內患指的是什麼 第5張

空談之風

當時社會的風氣也很不好,例如比較典型的"竹林七賢",就是這種空談之風的起源。有後人論斷,如果不是"五胡亂華",就憑這種空談之風,晉朝的壽命也不會長久。

這"竹林七賢"中,喜歡彈琴的嵇康,彈奏《廣陵散》聲名遠播,但是本人非常的人性自由,最後得罪了朝廷,被司馬氏所殺。

竹林七賢中的阮籍,也是不遵從道德禮法,喜歡長嘯飲酒,在他的文章《大人先生傳》中,他曾經大罵當時的氏族大夫。

東晉滅亡是因爲外憂內患 內患指的是什麼 第6張

還有喜歡喝酒的劉伶,每天都是無酒不歡,醉生夢死。此外,還有王戎等人,都是空談之輩。這竹林七賢中,不只是存在着反對門閥氏族的人,也有出身就是門閥氏族的人。可見當時這股空談之風影響之廣泛。這些人一開始憑藉一些文采,名聲很大,所以就被朝廷徵用,去當官。結果沒有一個有建樹的,最後都被罷免了。

最出格的一位當屬竹林七賢中的王衍,晉武帝聽說此人很有才學,職位給到了尚書令與他,這在當時可是最受待見的文人了。可是這個王衍每天都不理朝政,談論的都是些虛無縹緲的思想,最後也被罷黜了,他還因此得了一個外號:信口雌黃。這個成語也是從他那裏來的。

東晉滅亡是因爲外憂內患 內患指的是什麼 第7張

結語:

所以說東晉王朝的覆滅,除了周邊少數民族的侵略之外,與當時政府的管理模式和社會的不正之風有很大關係。這些教訓對於當下的執政者,也是很有借鑑意義的。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