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黃巢起義如此聲勢浩大 最後爲什麼會以失敗告終

黃巢起義如此聲勢浩大 最後爲什麼會以失敗告終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黃巢起義的文章,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黃巢起義如此聲勢浩大 最後爲什麼會以失敗告終

黃巢大起義

末年的唐朝,呈現出了日薄西山的頹廢景象。那些藩鎮宦官們,一邊忙於架空唐朝皇帝,牟取暴利,一邊使得唐王朝陷入凋敝的處境,社會矛盾日漸激化。到了晚唐,由於唐王朝殘暴的吏治,加劇了土地兼併,整個唐王朝顯得山雨飄搖,危機四伏。就是這樣的背景醞釀之下,中國歷史上最大的農民起義——黃巢起義爆發了。

爆發於唐末的黃巢起義,改寫了唐王朝之後中國封建主義王朝的歷史篇章,對中國社會的政治格局影響極其深遠。義軍能夠在短短6年的時間裏,先後橫掃大江南北共計十二個省份,徹底的震撼了唐王朝的統治根基。那麼,聲勢浩大的黃巢起義軍,爲何最終難逃覆滅的命運?我們結合當時的歷史條件,來加以分析和推斷:

黃巢

黃巢起義軍盛行的是流寇主義行爲

公元880年,黃巢的六十萬大軍,攻克潼關。打下長安之後,黃巢乘坐一頂轎子,進入長安。百姓們聽說黃巢來了,大家扶老攜幼,熱情歡迎這位英雄。起義軍告訴大家,黃王起兵,就是爲了百姓,從此大家可以安居樂業。後來,黃巢登基做了皇帝,開始與唐王朝分庭抗爭。經過六年的征戰之旅,起義軍終於迎來了了勝利。

由於黃巢起義軍長期習慣於流動作戰,很多已經佔領過的城池,沒有將士把守。雖說是幾十萬大軍佔領長安,但周圍還是唐朝的勢力範圍,長安岌岌可危。很快,唐王朝糾結各路兵馬,包圍長安。原先黃巢派大將朱溫駐守大荔,就是怕遭到圍攻。雪上加霜的是,此時朱溫選擇投降唐朝,同時節度使李克用的四萬騎兵兵臨城下,長安危在旦夕。就此起義軍慘敗,被迫撤出長安,開始了大逃亡。

黃巢起義如此聲勢浩大 最後爲什麼會以失敗告終 第2張

黃巢大起義進軍圖

正所謂"一步退、步步退",起義軍一退再退,一敗再敗,最後退到了泰山狼虎谷。一代豪傑黃巢在此地英勇犧牲,一場轟轟烈烈的農民大起義以失敗的姿勢謝幕。毫無疑問,黃巢大起義的失敗,流寇主義的戰略戰術是首要的因素。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流動式作戰雖然可以避重就輕,緩解一時的困境,但卻沒能動搖唐王朝的根基。黃巢起義軍南下一路順風順水,甚至到達了嶺南地區。搞笑的是,起義軍雖然摧枯拉朽,也只是一陣風地刮過去,起義軍既沒有給百姓什麼實惠,沒有派兵守衛已經打下來的城池和地盤。隨着黃巢起義軍的離開,原先好不容易攻佔的城池隨即被唐軍收復,可以這樣形容,起義軍只管攻城掠地,收穫的卻是唐王朝。

黃巢起義如此聲勢浩大 最後爲什麼會以失敗告終 第3張

黃巢大起義行經圖

2、流寇做派使得起義軍沒有自己的根據地,甚至有時候就連吃飯都是問題,至於後期補給更是捉襟見肘。這樣的局面不但使起義進度受到制約,反而更促使着更大更遠的流寇活動相繼發生,以至於到後來,即便是打下長安,也不得長安。

3、缺失根據地是流寇戰術的必然結果,也爲起義的失敗而埋下伏筆。沒有自己的根據地,就沒有與唐朝周旋的餘地,而沒有戰術縱深,後勤保證更是一句空話。縱觀歷史上的農民起義,沒有立足地,任何行動都難以成功,這已經被歷史反覆證明。

而黃巢起義的失敗除了起義軍戰略戰術有問題外,還有任務目標不明確的問題。

黃巢起義如此聲勢浩大 最後爲什麼會以失敗告終 第4張

戰爭

思想的狹隘,讓黃巢起義沒有綱領性目標和階段性任務

公元875年,王仙芝在山東鄄城發動起義,自稱"天補平均大將軍"、"海內諸豪都統"。隨後,黃巢率衆響應,起兵造反。從小讀過書的黃巢,能騎馬射箭,可以說是能文能武。雖然黃巢和王仙芝匯合之後,義軍實力大增,他們在山東、河南一帶輾轉,攻城掠地,所向披靡。

按理說這二人的實力如此強大,推翻唐王朝指日可待。但是由於黃巢他們沒有確定一個統一的戰鬥目標,只是盲目的進行作戰,"無的放矢",做了許多無用功。而起義軍之所以目標不明確,是因爲他們的領導層面頻頻受到外界因素誘惑。

黃巢起義如此聲勢浩大 最後爲什麼會以失敗告終 第5張

黃巢大起義

王仙芝作爲起義軍領袖,混跡江湖,早年以販賣私鹽爲生的身份和閱歷,無疑拉低了義軍領袖的形象。這樣的江湖中人起兵造反而成爲義軍領袖,可以想見起義軍的格局不會太大。果不其然,王仙芝屢次被皇帝的投降條件所誘惑,幾次三番想要投降,都被黃巢阻撓而未果。

黃巢雖說是比王仙芝立場堅定,並且能衝鋒陷陣,但也是思想格局很是狹隘,尤其是在後階段的義軍發展上缺乏思路和主見,最終被別人竊取了勝利的果實,爲他人作嫁衣裳。再加上唐王朝與藩鎮的圍剿,種種因素,最終導致了黃巢大起義的失敗。

黃巢起義如此聲勢浩大 最後爲什麼會以失敗告終 第6張

黃巢大起義

起義軍背後的政治因素

唐王朝與藩鎮最初並不同心,但在對待起義軍這個問題上,唐王朝和各地藩鎮立場罕見一致。甚至可以說,維護唐王朝,就是在維護藩鎮的利益集團。在這樣一個大前提之下,唐王朝和藩鎮齊心合力,共同對抗"外敵"。

黃巢起義風頭最盛時,唐王朝的主力禁軍以及神策軍雖然被擊潰,但是,各大藩鎮的兵力在起義軍摧枯拉朽的衝撞之下,實力並沒有受到影響。隨後各大藩鎮的合力並進,打擊起義軍,使得戰局發生逆轉,黃巢起義軍漸入絕境。而後,在藩鎮兵力的聯合絞殺下,黃巢起義不可避免走向了覆滅。

儘管唐末的黃巢大起義沒有最後推翻唐王朝的統治、以失敗而告終,但從歷史的角度來看,黃巢大起義具有以下幾點重要性:

黃巢起義如此聲勢浩大 最後爲什麼會以失敗告終 第7張

黃巢起義

首先,黃巢大起義是中國農民運動歷史最長,影響範圍最廣的農民起義。

黃巢起義前後歷時長達6年之久。這場反抗唐朝殘酷統治的農民起義運動,是經歷時間最久,波及面積最大,影響最爲深遠的一場農民運動。黃巢起義席捲現在的山東、河南、陝西等十二行省,這場農民大起義,沉重地打擊了唐朝的統治,唐朝由此開始分崩離析。

其次,黃巢起義的性質決定了這是一場由農民自發組織的一次起義,帶有鮮明的階級特色。官逼民反是歷史上的農民起義獨有的特色,是朝廷和民間社會不可調和的矛盾激化所致。它反映了唐朝政治的昏庸和官僚地主階層的腐敗,昭示着中國封建社會的頹廢和衰落。

黃巢起義如此聲勢浩大 最後爲什麼會以失敗告終 第8張

黃巢大起義

最後,黃巢起義雖然與李自成起義雖然有些相近,所不同的是,黃巢大起義沒有可靠的根據地,雖說規模很大,範圍很廣,卻沒有從根本上動搖唐王朝。

縱觀中國歷史,尤其是封建王朝時期,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似乎是主旋律。有意思的是,在這些分合之間,往往上演的不是篡位奪權的皇宮戲,亦或是狼煙四起的武打片。歷史上的朝代更替,猶如新陳代謝一樣,衰落的朝代的往往與新生政權的崛起息息相關。

毫無疑問的是,黃巢起義沉重打擊了唐朝封建統治。唐朝自此走向四分五裂,名存實亡。儘管最後取而代之的並不是黃巢,但無論如何,黃巢大起義重要意義不容忽視。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