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古代負責記載的史官,到底是爲何要撰寫歷史呢?

古代負責記載的史官,到底是爲何要撰寫歷史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5.8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歷史不是勝利者書寫的,而是史官撰寫的。

爲什麼史官要撰寫歷史呢?太史公司馬遷說得很清楚:

亦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司馬遷《報任安書》

自黃帝至司馬遷,凡三千年時光,黃帝、帝嚳、帝堯、帝舜、大禹、夏商周三代、秦,而後是司馬遷所生活的漢,華夏兒女爲何會在三千年的時間裏走過如此多的世代?這到底是自然因素,還是人爲的努力?

司馬遷想要分清三千年歷史中屬於自然和屬於人爲的部分,理清自然和人爲的邊界,弄清古往今來變化的原理,就能形成一份很好地指導後世的言論。這正是《太史公書》所體現出的獨特價值,大多數的中國史書也都有這樣的價值。

以《太史公書》中着墨最多的秦楚漢歷史來看,爲何一統六國的秦會被劉邦、項羽等諸侯推翻,長達四年有餘的楚漢之爭,爲何最後勝利的是劉邦而非項羽?某族何以得天下,某族何以失天下,都是後人如何坐天下的大問題,這是司馬遷要探討的,也是所有歷史讀者要探討的。

高祖置酒雒陽南宮。高祖曰:“列諸侯將無敢隱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項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史記·高祖本紀》高帝不懌而有慚色,乃謂陸生曰:“試爲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敗之國。”——《史記·酈生陸賈列傳》

漢高祖劉邦即皇帝位後,至少兩次公開表示,要弄清他劉邦得天下的原因。

古代負責記載的史官,到底是爲何要撰寫歷史呢?

每一個像漢高祖劉邦一樣得到天下的人,都希望能從過往的歷史中汲取教訓,以便自己和兒孫可以把天下坐得更穩。

從這個角度來講,“不虛美不隱惡”地撰寫歷史,才能使歷史文本具備其所應具有的意義。故而,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私自撰寫歷史的司馬遷,還是奉命撰寫歷史的班固、陳壽、魏徵、歐陽修等史官,都儘量地本着實事求是的態度,去撰寫上一代歷史。

對於我們撰寫根本就不可能“坐天下”的普通人來說,學習史官所撰寫的歷史,也同樣具備非凡意義。要知道,人類是歷史的創造者,歷史記載中的一個個人,以這樣或那樣的方式參與了歷史進程,也改變了自身命運,他們改變命運的經驗、教訓,既可以幫我們少走彎路,也爲我們指出了一條終南捷徑。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時,爲郡小吏,見吏舍廁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數驚恐之。斯入倉,觀倉中鼠,食積粟,居大廡之下,不見人犬之憂。於是李斯乃嘆曰:“人之賢不尚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史記·李斯列傳》

助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李斯,本是上蔡一小吏,最後又是如何成功逆襲,如何被腰斬於市的?都在這一段不足百字的記載中。

同樣是老鼠,爲何廁中鼠瘦弱膽小,而倉中鼠膽大肥美?關鍵不在品種,而在所處的位置。

在李斯看來,人也一樣。

於是,爲了追逐富貴的夢想,李斯辭去公職,千里奔波,投到先秦儒家最後一名大師荀子的門下,學業有成之後,李斯審時度勢,認爲只有秦國,才能讓他李斯有用武之地,纔可能讓他李斯飛黃騰達,於是李斯又不遠千里,到了秦國。

古代負責記載的史官,到底是爲何要撰寫歷史呢? 第2張

李斯的人生經歷,又何嘗不是現今千千萬萬箇中國人所正在經歷的人生呢?

電影《半個喜劇》中,孫同說莫默生在天上,而他孫同生在泥坑裏。孫同想要定居在天上,選擇了在高中復讀再復讀,選擇放棄心儀的、合拍的高璐,選擇給同學鄭多多“當狗”。

電影中的情節,自然是有所誇張的,但現實世界中,跟孫同一樣時刻想要改變命運的人,哪個不需要像孫同一樣,得在各種事情上做出抉擇呢?

怎樣抉擇,纔是最理性的抉擇?

李斯曾一度給出答案。

求學,強大自己;到最適合的地方求職,成就自我。

如果一個人,在最青春年少的時候,讀到了李斯的人生經歷,就會從中得到啓示,從而刻苦學習,以便擁有“知識改變命運”的機會

這不是我們學習歷史的意義嗎?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