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古人對鬍鬚到底有多重要 甚至將自己的鬍鬚染色

古人對鬍鬚到底有多重要 甚至將自己的鬍鬚染色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2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古人對鬍鬚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古人對鬍鬚到底有多重要 甚至將自己的鬍鬚染色

曹操美髯

古人受傳統禮教影響,注重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可輕廢,因此對鬍鬚的愛護延續了千百年,而與此相關的禮儀更是繁雜,鬍鬚的有無和儀態與中國選官制度,評判人的品德儀表,所處的地位以及日常生活都有着相當大的關聯。

古人選官,除了考察人的學識品德之外,還要考察人的儀容儀表,而鬍鬚,也常常是選拔中的重點。漢朝時官吏不足,選拔那些鬍鬚漂亮長相俊朗的人補任官職。看似很古怪,但在過去判斷一個人有沒有前途的確是看他的外貌優劣。漢樂府民歌《陌上桑》“爲人潔白皙,鬑鬑頗有須。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趨。”詩中官員的樣子的確就是當時官員樣貌的典型代表。

愛重鬍鬚的古人:關乎身家性命、影響史書評判

1、沒有鬍鬚竟會丟掉身家性命

留鬍子是男性的特徵,鬍子是男性的第二性徵,沒有鬍子會被視爲一個宦官,歷史上因爲沒有鬍鬚而被當成宦官誤殺的例子很多,東漢末年,袁紹殺宦官就是一個例子,《三國志》袁紹傳記載:“進與紹謀誅閹宦,紹勒兵捕之諸閹人,無少長皆殺之。或有無須而誤死者,至自發露形體後方得免也。”沒有鬍鬚的正常男子也會被殺,只有少部分親自脫掉衣服赤身裸體才得以免於一死,在東漢有無鬍鬚竟會到關乎生死的地步。

古人對鬍鬚到底有多重要 甚至將自己的鬍鬚染色 第2張

宦官黃皓

由於古代儒家思想的深刻影響“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所以,鬍鬚作爲最重要的部分是不允許刮掉的,這也因此解釋了古人爲什麼會蓄鬚的原因,只有宦官纔不會留有鬍鬚,即使是成年後有鬍鬚進宮的宦官也會被一根根的拔掉用以區分,因而那些少鬍鬚的會被誤認爲宦官而被殺。

2、美鬚眉是史書道德評判的重要標準

大凡歷史上出名的人物總有一些人不僅能力強長得還好,他們外在形象在朝堂中往往還會得到其他官員的好感,從而使自己仕途更加順暢。而美鬚眉就是評判一個人的第一感官。王充《論衡骨相篇》:“人命稟於天,則有表候可見於體也,察表侯以知命,猶斛察鬥斛以知容也。”古史人物傳,評判一個人物不先看他的功績,而先看他的儀容樣貌,因爲樣貌來的比才學更直觀更能在一開始時看出。因此古人判斷人的未來,先以樣貌鬍鬚作爲判斷德行的一個標準。

同樣的,在漢代的選官制度中就有身材高大、儀表端正、須美音亮的要求,將“美須”,同儀容音貌相連接,古人認爲“髭,姿也,爲姿容之美也。”髭就是指嘴脣上面的鬍鬚,聯同上下鬍鬚的樣貌判斷一個人樣貌的美醜,在此傳遞了一個重要的信息就是:以鬍鬚爲代表的外貌特徵在選官標準中具有着不可忽視的重要地位。

秦漢時,“多鬚髯”是美男子的標誌。據《續漢書》“靈帝時,鉅鹿郡太守直,潔白,美鬚髯,容貌儼然,鄉閭奉之如神”。同樣的還有漢朝三朝宰相霍光,史書也曾讚美他相貌儀表皆爲上選,而明朝“救時宰相”張居正這個人除了工作出色外,外貌也是儀表堂堂風度翩翩。在明朝看一個人是否英俊的標準就是看他有一個什麼樣的鬍子,並不是說鬍鬚多麼濃多麼密就有多好看,而是看他的鬍鬚是否乾淨整潔,是否像關公那樣有着一抹隨風飄舞具有別樣美感的鬍鬚。張居正不單單五官端正,還有一把這樣的鬍子,既有才學又有儀態正好是正人君子的典型代表,因此史書也是對此評價極高。

古人對鬍鬚到底有多重要 甚至將自己的鬍鬚染色 第3張

首輔張居正

3、鬍鬚直接給人以上位者的威嚴和睿智

古人認爲皇帝是真龍天子,而龍的最爲明顯的特徵便是龍鬚,那麼作爲一個皇帝,沒有鬍鬚就算不得完美,就缺少了上位者的威嚴和氣勢,難以御下。《史記》卷八《高祖本紀》:“高祖爲人龍準而龍顏,美鬚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意豁如此也。”對高祖的描述就着重於鬍鬚上的描寫,通過對鬍鬚描寫易於塑造帝王威嚴形象,從而表明皇帝的正統地位。

據《資治通鑑》卷一週威烈王二十三年條載:“須長大者則賢,射御足力者則賢,技藝異俗者則賢,巧文辯惠者則賢,強毅果敢者則賢,如是而甚不仁之也;以五者賢陵人,而不仁行之也,其誰能待之!”

文中就對美須一類人給出了極大的評價和讚揚,認爲賢才就該是以上五種人。而事實上,歷代統治者和官員也都遵循着這個原則選拔,看似後世的科舉極爲公平,但在最後的殿試都會有皇帝親問,士子回答,而最後狀元的名額一看才學,二就是看外貌,很多時候寧可是儀表優秀而才學稍欠的作爲狀元也不會選擇相貌差而才學高的。

鬍鬚文化在外在表現和內在含義的分析

我國中醫曾把鬍鬚當做藥材用以治病救人,距今有近千年歷史,鬍鬚毛髮在古籍中被認爲是人血氣的延續,在古籍中稱爲“血餘”和其他藥物一起煎熬可以治療那些血氣不足的病人。古人認爲人生病是因爲陰陽失衡而導致自身精氣的不足,而血餘被看做血氣旺盛的例子,因而可以入藥調養人體。

古人對鬍鬚到底有多重要 甚至將自己的鬍鬚染色 第4張

太宗李世民

唐朝大將李勣患病,太宗請御醫爲其治療,御醫說要以天子鬍鬚入藥方能救人,太宗割須以入藥,李勣頓首謝恩,當時著名詩人白居易在《七德舞》一詩中對此也有提及,“剪須燒藥賜功臣,李動嗚咽思殺身。”在文中的龍鬚就是指皇帝的鬍鬚,之所以區別,是因爲古人認爲皇帝的鬍鬚蘊含真龍天子的血氣,因此入藥乃是極爲珍貴的藥材。同樣的,歷朝歷代都有過皇帝割須入藥救治大臣的例子。事實上鬍鬚是天子威嚴的象徵,而皇帝把鬍鬚割給心腹大臣更爲重要的是表明對臣子關心的態度,心裏作用更大於藥物作用。

看似在現代極爲離譜的事情實際上是原始社會實踐的積累,鬍鬚入藥看着像是巫術,但須知古代巫醫並不分家,甚至醫術都是由巫術演化而來。

爲鬍鬚染色,代表地位尊貴與能力突出

古人除了對鬍子外形長度重視外對的顏色和形狀也十分在意。”三國時孫權的鬍子就是紫髯,當時孫權與魏國名將張遼交戰,張遼等到東吳撤軍後才知道退走的“紫髯將軍”原來是孫權。

同樣是三國時期的曹彰,也是黃鬚,曹彰是曹操第三子,曹操極爲喜愛曹彰,曹彰驍勇善戰,爲曹操屢建奇功據在曹操喜愛的握住曹彰鬍鬚說:“黃鬚兒竟大奇也!”曹操這一動作和話語都在傳達着曹彰是有才能的,認爲黃鬚兒曹彰是有奇才的。

古人對鬍鬚到底有多重要 甚至將自己的鬍鬚染色 第5張

黃鬚兒曹彰

《本草綱目》引《危氏得效方》:“染髭發以蝌蚪、黑桑椹各半斤,以瓶密封,懸於屋東處,百日化爲泥,取之塗鬚髮,永黑如漆也。”

早在古代人們就想出法子是自己白色鬍鬚變黑來顯示自己年老卻依然身體健康精力充沛,古人不願意看見鬍鬚變白,因爲那代表着年老而逐漸無用,古人都倡導鞠躬盡瘁,所以用染鬍子的方式表明自己依舊可以爲國家做事。

同樣如此的還有篡位的新朝皇帝王莽,爲了顯示自己依舊像年輕時一樣身強力壯,把自己鬍子染成黑色,並且徵召女子入宮。在唐宋時期,染鬍子更是極爲風靡,後唐時期不尚拜師,唐代劉禹錫就曾寫詩來描述這一窘境:“近來時世輕先輩,好染髭鬚事後生。”把自己鬍子染成黑色使小輩們不敢輕視,從而確立自己威信進而教導晚輩後進用功學習。

相反的宋代宰相寇準被真宗倚重,想派他擔任要職,但是又擔心可是他資歷尚淺難以服衆。於是寇準爲了讓自己看起來足夠老成就派人四處詢問偏方,最終得到藥方就是以三白搭配何首烏食用可使鬚髮變白,而三白就是,“白蘿蔔,白米飯,鹽”。不論此事是否真實,但我們可以看出鬍鬚在官場中是具有一定地位的。

古人對鬍鬚到底有多重要 甚至將自己的鬍鬚染色 第6張

紫髯孫權

總結

鬍鬚是先民對生命延續的崇拜,他們認爲鬍鬚擁有着再生的能力,就像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續,是一種樸素的觀念。鬍鬚是一種文化符號,他同樣代表着男子成熟的標誌,代表着在當時社會中男權地位的外在表現,從而形成了所謂的“鬍鬚文化”。同樣的給鬍鬚染髮,表明了古人對權力地位的渴望和追求,是表明自己超然地位的象徵,看似類似現代染髮一樣的去染鬍子卻代表着鬍鬚主人身份地位的與衆不同。

古時士子都留有鬍鬚,而作爲他們中的佼佼者,爲了表明他們更加高人一等的身份加以區別便產生了染鬍鬚,古人以紫、黃爲貴,即所謂“紫髯”、“黃鬚”,自古紫黃衣裳都是皇帝和朝中大臣專屬,而爲了與之匹配,對鬍鬚的顏色的需求也就應運而生。古人要求自己能在人羣中顯得卓爾不凡,顯示自己華貴就需要這些顏色來表示自己,這一點孫權是也,曹彰是也,關公更是如此。大凡地位之高,若沒有一副美須與之相稱就總會顯得低人一等。當染鬍鬚成爲地位象徵,鬍鬚文化才真正表示出它獨有的的精神內涵和文化魅力。

參考文獻:

1、《資治通鑑》

2、《唐六典》

3、《史記▪高祖本紀》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