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古代鎖子甲能在歐洲混得風生水起 它們爲什麼在東亞一點也不吃香

古代鎖子甲能在歐洲混得風生水起 它們爲什麼在東亞一點也不吃香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6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真的瞭解古代鎖子甲嗎?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鎖子甲,是古代戰爭中使用的一種金屬類鎧甲,也是中國非常有名的舶來品。相傳鎖子甲,是黑海北部的斯基泰人最先發明的,它輕薄便捷,而後在歐洲古羅馬時期鎖子甲被廣泛運用在戰場上。但就是如此看似馳騁沙場的兵器卻難以在東亞普及。

古代鎖子甲能在歐洲混得風生水起 它們爲什麼在東亞一點也不吃香

一、鎖子甲的誕生

古時國家,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不只是我國,我國以外的許多國家,古時都經歷着大大小小的戰爭。想要征戰各方,戰場上除了攻擊敵人的有利兵器,還需要強有力的防護服。

在古時,我國文學家經常幻想那些神兵天器,因此在民間經常流傳着那種刀槍不入的“武功”,這“神奇武功”可以抵禦一切外來攻擊,甚至還可能反彈至對方身上,也在各種武俠小說中的戰場上扮演着最強有力的防護服。當然這些都是人們渴求強有力武器而幻想出的無稽之談。

但在我國古時,除去虛無的幻想,現實中人們依靠自己的智慧,確實製造出許多運用戰場的各種兵器和防護服。這其實,防禦武器,除了自身製造的傳統鎧甲,也有從西方引進的金屬鎧甲,即“鎖子甲”。

最初,大部分學者通過研究得出最原始的“鎖子甲”是歐洲古代的凱爾特人最先發明的。但在相關的資料中顯示,好戰的斯基泰人在公元前5世紀時已經使用了鎖子甲,因爲善戰,斯基泰人需要如此靈活輕便的鎧甲助力。

而世界上最早掌握冶鐵技術的西亞北部被斯基泰人統治掌控了近一個世紀,由此,在斯基泰人的國度中,從鎖甲的生產到使用形成了完備的體系,所以鎖子甲極大可能是由斯基泰人發明製造。

古代鎖子甲能在歐洲混得風生水起 它們爲什麼在東亞一點也不吃香 第2張

只是這期間,同樣善戰的凱爾特人學到了斯基泰人制造鎖子甲的技術,又因爲時間更替,世事變幻,斯基泰人由於各種原因最終消失,凱爾特人趁此追機,大量生產並使用鎖子甲,由此被誤是鎖子甲的發明者。之後許多書中也都順勢記載成凱爾特人是鎖子甲的發明者,但真正的發明創造源於斯基泰人。

二、鎖子甲在東亞的艱難之路

各個國家都經歷朝代更替,而在朝代更替之時,少不了戰爭廝殺,掠奪土地。在戰場上,兵器裝備需要準備充足,還要十分好用。在戰場上讓士兵得心應手的除了兵器,還有所謂的防護服。好的防護服可以抵擋敵軍的侵襲,使士兵可以更專心專注於向敵軍進攻上。

鎖子甲就因此盛行於世。古時各國交流雖然不如今天頻繁,但是也都斷斷續續來往着。作爲當時征戰利器鎖子甲,自然而然流入東亞。但因區域文化民族特點等許多因素,鎖甲在東亞的使用也有所不同。

1.淪爲“貢品”被把玩

鎖子甲流行至亞洲,首先一定是出現在最富裕的地方。當時的東亞最強盛的就是我國,加之我國古代與西方有着頻繁的貿易來往,那麼在兵器上自然也有交流,因此鎖子甲也就隨着頻繁的貿易交流出現在我國領土上。

三國時期便可見鎖子甲身影,但是史料中記載我國古代西域,也就是今新疆地區,纔是我國古時最早使用鎖子甲的地方。也就是說,吐蕃是我國古代最早將鎖子甲使用在戰場上的地區。相比較當時的唐朝森嚴的法律,吐蕃與外界的貿易交流就相對發達。

正是此時,鎖子甲最早傳入吐蕃,並流傳了很長一段時間,加上之後吐蕃向中原示好,進獻貢品時將鎖子甲也列入其中,由此吐蕃使用鎖子甲傳入中原,對中原使用鎖子甲起到重要作用。許多史書中都從那時之後流傳許多對鎖子甲的描述。

古代鎖子甲能在歐洲混得風生水起 它們爲什麼在東亞一點也不吃香 第3張

雖然藉助吐蕃流入中原,但鎖子甲也僅僅在吐蕃使用廣泛和長久。中原地區,雖然可以聽到人們談論鎖子甲,但使用頻率並不是太高。

最初流傳至唐朝時,大部分人對鎖子甲還是有着濃厚的興趣,統治者還將其列入官方鎧甲行列,但是之後,本着對傳統鎧甲的執着,鎖子甲更多成爲外來貢品,在中原人眼中是一種欣賞把玩的玩具,實際的使用上就沒有那麼頻繁。

值得注意的是對鎖子甲的認識也僅僅是那些有錢有權有勢的上流貴族,因爲是貢品,自然上流社會的人們接觸的比較頻繁。

因爲鎖子甲的奇異形狀,使那些詩人產生一種特殊的審美情趣,又因爲是從吐蕃這種西域異族傳入,那麼鎖子甲就代表一定的異域風情,加之詩人的一些獨特情懷,就形成最終的異域氣息的詩歌,比如“錯落金鎖甲,蒙茸貂鼠衣”。

所以,平民百姓都只是從上流貴族口中聽得,口口相傳而熟知這世上還有這樣的兵器。如果僅僅在上流人士中流傳,那麼肯定不會得到很好的普及,畢竟使用權還是在平民百姓手中,上流社會只是把玩,只是一種所謂的戰場情趣。

古代鎖子甲能在歐洲混得風生水起 它們爲什麼在東亞一點也不吃香 第4張

2.鄰國發展受限

當時東亞最富庶的國家,中國境內鎖子甲都無法流行起來,那麼周邊國家,政治、經濟和文化都效仿中國,鎖子甲的發展歷程更是十分艱難。其實在當時亞洲,還盛產着鱗片甲。

鎖子甲與鱗片甲相比,雖然輕便但是防禦能力並不強,鱗片甲雖然厚重,但是能夠抵禦諸多攻擊,爲各軍事精英所偏愛。當時掌握成熟技術的薩珊軍隊加快了鎖子甲在中亞及印度的推進,但是傳統的鱗片甲也不甘落後加緊生產。

同樣在鎖子甲準備開始在東亞盛行時,外來的工匠不熟悉東亞的風土習慣,使得鎖子甲可以生產但難以普及。除去強大的中國,東亞其他地區,鎖子甲的發展也有着起起落落的變化。

蒙古帝國的迅速擴張,鎖子甲開始盛行在遠東地區,當地工匠善於學習,於是在當地形成了成熟的生產線和較高的使用率隨後也影響到原本沒有接觸過甲的日本。日本人最擅長學習,他們在戰場上使用過鎖子甲。

只是需要注意的是,雖然東亞除去中國的其他各國,他們最開始準備廣泛使用鎖子甲,但也因爲思想的傳統,鎖子甲還是成爲了他們用不起摸不上的洋貨,又加上他們都臨近我國,清朝通過火藥發明了火器,並加大生產和使用。

隨後火器技術迅速發展,流傳至日本,朝鮮,蒙古等,戰場上就此更新換代開始了火器征戰,而不再是冷兵器。於是鎖子甲也就變得沒有那麼重要,無法流傳在東亞,更難說普及了。

古代鎖子甲能在歐洲混得風生水起 它們爲什麼在東亞一點也不吃香 第5張

3.衰退歷程

鎖子甲在中國朝代之中有着較長的發展演變過程。在唐朝有着森嚴的兵器管制,所以除去所謂的異域情趣,鎖子甲未能普及的最重要原因在於唐朝的兵器管制。唐朝有着完備的兵制規定,所有兵器都需要國家統一配置,而且出兵通常是大兵團,不可能因此每人配置昂貴的制式鎧甲;

唐朝對自身戰場上的配置,傾向自己製造,並對本國傳統鎧甲非常自信,所以也不會去大量使用鎖子甲;最後是唐朝的大國風範,自然也有大國驕傲。

那麼對於外來的事物,處於一種獵奇欣賞的迷戀心態,對本國的一切事物都有着大國自信,所以外來的事物只是欣賞把玩或者私下使用,但是征戰沙場,大規模用兵時,不會也不可能去使用外來兵器。

因此,鎖子甲在普及上還是遇到了一些阻礙,最終也未能流行。同樣在宋朝,甚至元代,雖然相比較唐朝,國力有所下降,但是對於鄰國來講,應付綽綽有餘。

所以雖然都有過一段使用時間,但我國古代還是傾向於適合自身民族使用的兵器,雖然明朝冶金加工技術的成熟使得鎖子甲有着短暫的使用頂峯時期,但是直至清朝,火器的出現,使屬於冷兵器的鎖子甲逐漸衰落,最終又迴歸至賞賜玩物的角色。火器的出現,加速了鎖子甲在東亞的衰退。

古代鎖子甲能在歐洲混得風生水起 它們爲什麼在東亞一點也不吃香 第6張

三、總結

鎖子甲是冷兵器中最具有特點的防禦器械,製作精巧,耗時耗材使得鎖子甲有着與生俱來的優越感,它反映出古代人類的智慧和造物的一些方法技巧。西方人發明製造了它,那也僅僅在在西方形成特點並盛行,而東亞,並不是它能夠紮根的土地。

東亞的風土人情,技術發展,都阻擋了鎖子甲的普及。東亞地區,我國當時國力繁盛,有着自己傳統的兵器,也一直奉行着自身兵器獨大的原則,鎖子甲就有些小巫見大巫了。

國力繁盛,影響周邊諸國,同一塊區域自然是圍繞着這一塊區域最爲強盛的國家,事事都與之看齊,所以整個東亞,雖然讓鎖子甲流行了一段時間,但最終還是退出了東亞舞臺。

同樣,任何事物的發展,都不只是看事物本身的特質,還是需要結合需要流行起來的環境,民衆的習慣等客觀因素,這也足以解釋,有些事物雖然有其好處,有足夠優質的特點,但也只是孤芳自賞,無法盛行。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