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三家分晉後趙魏都有過輝煌 韓國爲什麼實力那麼弱

三家分晉後趙魏都有過輝煌 韓國爲什麼實力那麼弱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2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三家分晉後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公元前403年,韓、趙、魏三家打發使者上洛邑去見周威烈王,要求周天子把他們三家封爲諸侯。周威烈心想,不承認也沒有用,不如做個順水人情,就把三家正式封爲諸侯。打那以後,韓(都城在今河南省禹州市一帶,後遷至今河南省新鄭市一帶)、趙(都城在今山西太原東南,後遷至今河北邯鄲)、魏(都城在今山西夏縣西北,後遷至今河南開封)都成爲中原大國,加上秦、齊、楚、燕四個大國,歷史上稱爲“戰國七雄”。

三家分晉後趙魏都有過輝煌 韓國爲什麼實力那麼弱

對於魏國、韓國、趙國這三國,因爲出自春秋時期的大國晉國,所以被人們稱之爲三晉。不過,雖然經常被人們拿來相提並論,但是,三晉的實力卻存在非常大的差距。在戰國初期,魏國是比較強大的諸侯國,甚至可以說是戰國初期的霸主。到了戰國中期,魏國衰落之後,趙國則扛起了三晉的大旗,成爲戰國中後期唯一可以和秦國相抗衡的大國。那麼,問題來了,三家分晉後,魏趙兩國都曾輝煌過,爲何韓國卻一直默默無聞呢?換而言之,韓國作爲三晉之一,爲何卻比魏趙兩國弱那麼多?

一、韓國地理位置較差,一開始分得的疆域有限

首先,在三晉之中,韓國之所以成爲最弱小的一個,甚至可以說是戰國七雄最弱小的一個,離不開地理位置較差,疆域較小這一客觀因素。公元前403年,韓、趙、魏三家得到周威烈王的承認,正式位列於諸侯,韓國建立。對於韓國來說,開國君主是晉國大夫韓武子的後代,韓國的疆域主要包括今山西南部及河南北部,初都陽翟(今河南禹州),滅鄭國後遷新鄭(今河南新鄭)。由此,非常明顯的是,在三家分晉後,韓國的疆域不僅是三晉之中最小的一個,甚至還比不上宋國、巴國、蜀國、越國等戰國七雄之外的諸侯國。

三家分晉後趙魏都有過輝煌 韓國爲什麼實力那麼弱 第2張

對於韓國來說,疆域主要分爲兩個部分,一是今山西省南部一帶,至於山西省的中部和北部,則被魏國和趙國所佔據了。二是今河南省北部一帶,至於河南省的其他地區,則主要是魏國的疆域。更爲關鍵的是,在消滅鄭國之前,韓國在今河南省一帶的疆域面積,無疑就更小了。因此,在戰國時期,韓國的疆域可以說還不到一個省的大小。

與此相對應的是,就戰國時期的大國,基本上都跨有數個省的疆域。比如楚國的疆域進入到巔峯時期,可謂西起大巴山、巫山、武陵山,東至大海,南起南嶺,北至今河南中部、安徽和江蘇北部、陝西東南部、山東西南部,幅員廣闊。再比如戰國七雄相對弱小的燕國,疆域也包含了京津冀和遼東等地。衆所周知,疆域面積較小,促使韓國的人口和耕地較少,這意味着韓國的兵力數量,也是三晉之中最少的了。

三家分晉後趙魏都有過輝煌 韓國爲什麼實力那麼弱 第3張

另一個方面,韓國的地理位置,同樣比較差。由於地處黃河中游地區,韓國東部和北部都被魏國包圍、西有秦國、南有楚國、以及當時已很薄弱的東周(洛陽),完全沒有發展的空間。當然,在戰國時期,因爲很多小國基本上都告別了歷史的大舞臺,這意味着戰國七雄想要擴大自己的地盤,只能和大國之間展開兼併戰爭了。可是,對於韓國來說,因爲自身的疆域本來就較小,周邊又是大國環伺,所以其長期默默無聞,可謂再正常不過了。

二、韓國的變法不夠徹底

對於戰國七雄來說,變法是崛起乃至於稱霸的最有效途徑。比如秦國在戰國初期是比較弱小的,甚至被魏國奪取了河西之地。但是,憑藉着商鞅變法,秦國不僅奪回了河西之地,反而壓制了魏國、韓國等諸侯國。同樣的道理,魏國在戰國初期能夠蠶食秦國的疆域,也是因爲李悝變法帶來的效果。與此相對應的是,韓國雖然在戰國時期進行了申不害變法,不過,和商鞅變法比起來,申不害不變法顯得不夠徹底。在不少歷史學者看來,“申不害變法”並沒有觸及變法的根本。

三家分晉後趙魏都有過輝煌 韓國爲什麼實力那麼弱 第4張

在申不害執掌韓國朝政的時候,其推行的變法內容,同秦國的講求法度並不一樣,而是講求“術變”。這個“術變”而是以權術的方式,提升君主的威望,以此來制衡羣臣。並且,通過術治的方式,達到選賢舉能的方式。這樣的情況,雖然使得韓國在短時間內強盛了起來,但是隨着君主與申不害的離世,因爲未能觸及根本,使得這場變法最終無疾而終。正因爲申不害與韓昭侯用“術”有餘,定法不足,因此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韓國的問題。韓昭侯一死,韓國很快又衰落了,因此申不害變法不能算是真正的成功。而就秦國來說,雖然秦惠文王除掉了商鞅,不過,商鞅變法的大部分內容則得到了保留和執行,這成爲秦國持續崛起的重要原因。

三家分晉後趙魏都有過輝煌 韓國爲什麼實力那麼弱 第5張

三、韓國缺乏人才

最後,在戰國時期,人才對於各個諸侯國的強盛與否,產生了重要影響。比如戰國七雄中比較弱小的燕國,因爲燕昭王求賢若渴,獲得了樂毅等頂級人才,這纔可以五國伐齊,差一點就徹底消滅了強大的齊國。值得注意的是,在燕昭王去世後,樂毅離開燕國,這成爲燕國由盛轉衰的重要原因。再比如齊國這一諸侯國,正是因爲從魏國接回了孫臏這樣的人才,這才能夠在桂陵之戰、馬陵之戰中連續擊敗魏國,從而取代魏國,成爲戰國中期的霸主。不過,對於韓國來說,在戰國時期,幾乎沒有什麼人才,也即韓國本土沒有產生多少人才,直到戰國後期纔出現一個韓非,可惜沒能爲韓國效力。並且,對於韓國的君主來說,也沒有在戰國時期求賢若渴,招攬周邊的人才。

三家分晉後趙魏都有過輝煌 韓國爲什麼實力那麼弱 第6張

就韓非來說,韓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而且韓非原本也希望爲韓國效力,屢次給韓恆惠王提建議,都未被採納,灰心喪氣之際,秦王嬴政卻甚爲賞識他的才華,便將韓非請到秦國任職。韓非的法家理論後來被秦王政所重用,幫助秦國富國強兵,最終一統六國。而韓恆惠王卻自得其樂,眼睜睜地把如此天縱奇才丟給了自己最大的敵人。因此,提到戰國時期的名將和謀士,幾乎就沒有什麼和韓國相關的人物,從而長期默默無聞。而秦國正是因爲聚焦了戰國七雄中最優秀的一批人才,才得以笑到了最後。至於三晉之中的魏國和趙國,雖然沒能成爲最後的贏家,不過,因爲各自也有一批優秀的人才,比如魏國的吳起、李悝,趙國的廉頗、李牧等,從而也曾在戰國時期擁有自己的輝煌。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