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清朝時期的乞丐是如何度過冬天的 “雞毛房”瞭解一下

清朝時期的乞丐是如何度過冬天的 “雞毛房”瞭解一下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清朝乞丐如何過冬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清朝時期的乞丐是如何度過冬天的 “雞毛房”瞭解一下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詩聖杜甫一生清貧憫人,關愛民生,在一首《茅屋爲秋風所破歌》中道盡了戰亂後破屋受凍的淒涼,抒發了對讀書人的擔憂與願景。

比起讀書人,平民的苦楚卻更容易被忽略,清代的雞毛房,對於當時的街頭流浪者來說,無異是夏日一抹清涼風,旱期一場及時雨,一地雞毛卻能爲其帶去夜夜溫暖。

停滯的帝國 悽苦的百姓

關於清朝的記憶,最深刻的標籤包括"文字獄""閉關鎖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等等,歷經了康乾盛世,清朝即將遭遇日落之後的漫漫長夜和低溫侵擾。

清朝時期的乞丐是如何度過冬天的 “雞毛房”瞭解一下 第2張

對內,程朱理學成爲了統治者加強統治的手段,儒家主張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被扭曲成了下對上的一味服從,上對下的一味命令,民衆的思想被禁錮,封建程度達到頂峯。

對外,高度集權的自滿矇蔽了統治者的雙眼,數百年的閉關鎖國,使君不見海外的急速變遷,不見槍支炮火亂斗的熱武器世界,不見地理大開發下的資源累積和掠奪,不見境外虎視和貪婪的眼光,關上的是睜眼看世界的機會,關上的是進步的時機和交流的遠見。

權貴的權利膨脹,滿人一貫粗放豪野的行事使其心中並無憂民意識,圈地運動逐漸興起,在規定的時間裏騎着馬跑,馬能跑多遠那麼地就有多大。

剛開始圈的地確實是無主荒地,後來演變爲強硬佔地,依靠農耕的百姓要麼流落街頭,乞討度日,要麼賣身爲奴換得生存的機會。

清朝時期的乞丐是如何度過冬天的 “雞毛房”瞭解一下 第3張

另一方面,重農抑商的政策一如既往,社會流動性小而穩固,人口卻保持增長,逐漸形成了無以爲繼,人多財少的局面,百姓的生活條件愈發困苦,偶遇天災人禍,便是一場足以毀家滅族的災難。

清朝帝國就如曾經一聲長嘯震天地的林中之王,逐漸安於享樂和無上的地位,停滯了疾速擴張的腳步,只餘下臃腫的身體和渾濁雙目,在其統治領域內的百姓,受到的是壓榨和欺侮。

雞毛鋪就滿懷溫暖

北方之冷,眼中能看到"北國風光,萬里雪封"的壯闊風景,身體上能感受到的卻是是絕對的低溫帶來的物理傷害。

在這樣的嚴寒的日子裏無防護地睡上一晚,不僅會被寒氣入侵損傷身體,更有甚者,凍得牙齒顫抖脣色發烏,身體逐漸停止了制熱運轉,街頭巷尾的角落裏無知覺地痛苦又沉默逝去,貧民的無奈和悲哀在這樣的苦難日子裏迎來了盡頭。

雞毛房,清代北京城的特有之"景",因其屋內鋪就滿地雞毛而得名,簡陋至極,卻爲衣不蔽體的無數流浪者和貧民帶去了滿懷溫暖。

與豪門深宅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腐朽破爛的小屋,在清代,這樣的小屋多集中分佈在北京城的邊緣地帶,雞毛房也常常是這樣的破舊小屋。

清朝時期的乞丐是如何度過冬天的 “雞毛房”瞭解一下 第4張

雞毛房,又稱雞毛店,火店子,一般不大,屋內沒有桌椅板凳,棉絮鋪蓋,只有地上一層雞毛。有些苦中作樂的人,進入雞毛房以後,便脫光衣服,全身置於雞毛之中,在雞毛柔軟的觸撫中安然入睡,一夜無夢。

還有更講究一些的,地上鋪上一層雞毛,屋頂上吊一個雞毛做成的四方蓋子,等房子裏的人滿員了,一個挨一個躺下之後,便利用滑輪將大雞毛蓋子滿滿放下來,和地上的雞毛合攏在一起,着實是以雞毛爲席,又以雞毛爲被了,還美其名曰"雞毛小店賽天堂,鋪天蓋地也平常"。

至於爲什麼不用棉花或者尋常被褥,也是因爲入住的人第二天離開時常常會偷挾被褥,或將其改制成身上衣物,或偷偷藏起用作下一個寒夜時的溫暖之源,久而久之懸掛的雞毛被形成了,用時下滑,晨時收起,循環利用,不知爲多少人帶去了一點希望和暖意。

最後的救命稻草

儘管雞毛房成爲了無一屋可歸者眼中理想的天堂,且現代對雞毛房的解釋多爲"舊時私人或公益團體所開辦的供乞丐或窮苦人取暖的地方。”

清朝時期的乞丐是如何度過冬天的 “雞毛房”瞭解一下 第5張

然而在仲山的《批本隨園詩話》裏有簡明的記載:“京師雞毛坑,專爲乞丐而設,冬夜無火,以雞毛圍身,相倚而睡。雞毛每筐值一二文,店錢則四文而已"。可見雞毛雖廉,卻不是無償贈予,本質上只是一種極爲簡陋的旅店。

雞毛房內人員擁擠不堪,氣味難聞,衛生堪憂。

清代著名詩人蔣士銓曾經以《雞毛房》爲題寫過這樣一首詩:冰天雪地風如虎,裸而泣者無棲所。黃昏萬語乞三錢,雞毛房中買一眠。牛官豕棚略相似,禾杆黍秸誰與致?

雞毛作茵厚鋪地,還用雞毛織成被。腹背生羽不可翱,向風脫落肌粟高。天明出街寒蟲號,自恨不如雞有毛。呈嗟乎,今夜三錢乞不得。

明日官來布恩德,柳木棺中長寢息。無疑,漂泊的貧民掙扎在生存線上,商人重利不講情,交不上旅費便會被毫不留情地驅趕,儘管雞毛區區二文,卻是多數貧苦之人在凜冽寒冬中能夠抓住的救命稻草,民苦,百味交織,更甚黃蓮。

清朝時期的乞丐是如何度過冬天的 “雞毛房”瞭解一下 第6張

"朱門酒肉富且臭,路有白骨無人收",這是封建王朝下階級差別的真實寫照。生死,愛慾,自由,這些需求逐級遞增,卻成爲了許多清朝流浪的貧民永遠無法觸及的奢望。

在居無定所的日子裏,他們苦苦抓住每一個活下去的機會,嚴寒的冬日爲他們的生存帶去了重重困難,雞毛房卻是他們能夠存活的希望,在雞毛房度過的每一個夜晚,人們也許能夠舒展開掛滿鬱結惆悵的眉頭,卸下無形的重擔,以一個短暫的甜美夢鄉,求得努力生存下去的勇氣。

時光流轉,轉眼清朝覆滅,雞毛房也成爲了歷史上的而無記憶的存在,欣喜百姓幸福生活安樂,祈願國泰民安。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