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左良玉總兵力在百萬之上滿清也就十多萬 爲什麼他沒有選擇北伐呢

左良玉總兵力在百萬之上滿清也就十多萬 爲什麼他沒有選擇北伐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9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左良玉爲什麼不選擇北伐,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明末天災人禍風起雲涌,百姓民不聊生,各地農民揭竿起義,沉重的打擊了明朝的統治。1644年,李自成的大順軍攻入北京城,崇禎皇帝自縊。明朝在中國北方的統治結束。而東北的滿清勢力則趁勢發兵,遼東總兵吳三桂將山海關拱手相讓,清軍順勢南下,佔據了中國北方部分地區。

南明政權仍佔據半壁江山,而且是中國最爲富足的南方地區,江北四鎮傭兵40餘萬,武昌的左良玉部傭兵60餘萬,總兵力在百萬以上,可謂是兵精糧足。而反觀滿清的部隊最多隻有12餘萬,兵力十分懸殊。那麼爲何最後不敵滿清?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左良玉的倒戈,是什麼原因促使了左良玉的倒戈,加速了南明政權的滅亡?

左良玉總兵力在百萬之上滿清也就十多萬 爲什麼他沒有選擇北伐呢

左良玉懼怕大順軍

左良玉初時被朝廷派去東北同清兵作戰,表現不俗,後來全國各地農民起義此起彼伏,左良玉又被派去鎮壓農民軍。左良玉大敗農民軍張獻忠最經典的戰爭至少有兩次。

一次是崇禎十一年,張獻忠假冒官員想要突襲南陽,當他紮營於南陽附近時,左良玉恰好率兵經過。警惕性頗高的左良玉心存疑慮,召張獻忠進見。張獻忠自然不敢去,倉皇間只得逃遁而去,左良玉率軍追趕,他連發兩箭,其中一箭射中了張獻忠的肩膀,張獻忠身負重傷,幸好部下拼死相救,才得以死裏逃生。

還有一次就是崇禎十三年著名的瑪瑙山之戰,張獻忠憑藉着山頂的有利地形,在戰場上佔據着優勢,沒想到竟然輸掉了這場勝算頗大的戰鬥,不僅手下十多個將領被斬殺,連妻妾也作了俘虜。左良玉能夠多次擊敗張獻忠,但卻屢屢敗於李自成,逢張獻忠必勝,遇李自成必敗。數次交手皆是以失敗告終,以至於後來左良玉畏李如虎,能夠避免交鋒就堅決繞道走。

後來李自成在滿清軍隊打擊下失去西北,經陝西、河南一帶進入了荊襄地區。左良玉聽說李自成有十幾萬人馬南下,不敢同大順軍作戰,率部順江東竄,以勤王的名義進攻南明試圖獲得新的地盤。

左良玉總兵力在百萬之上滿清也就十多萬 爲什麼他沒有選擇北伐呢 第2張

左良玉大軍數量太多,已經無法控制

左良玉的軍隊吃的是南明弘光政權的軍餉,但只有五萬人員的配額,這在當時的形勢下是絕對不夠的。在那個亂世裏北有滿清,四周又全是農民起義政權。左良玉部隊作爲一個軍閥只有不斷膨脹軍力以加強安全感,因爲戰爭而流離失所的流民,盜匪不斷加入大軍部隊,軍隊數量不斷膨脹,這也是左良玉無法控制的。

當軍隊數量膨脹至六十萬後,以荊襄地區的收入和朝廷的糧餉已經無法養活大軍。左良玉行伍出身,大字不識幾個,面對逐漸膨脹的大軍,只有放任軍隊劫掠農民,而朝廷也無可奈何。當荊襄地區劫掠殆盡後,軍隊要吃飯怎麼辦?左良玉已經無法控制,於是將目光轉向下游富饒的長江下游地區,藉由勤王的名義讓軍隊南下劫掠。

左良玉總兵力在百萬之上滿清也就十多萬 爲什麼他沒有選擇北伐呢 第3張

左良玉的政治抱負

從左良玉前期勇猛作戰,建功立業可以看出左良玉在擊敗張獻忠,鎮守武昌後,應該是想爲朝廷效力施展抱負的一個人。正當這個時候北京城淪陷,滿清入關,皇帝自殺了。左良玉只好歸順南明擁立新皇帝,也就是福王。福王讓左良玉據守長江防線以防止清軍南下。

此時的南明朝廷依舊忙於黨爭內鬥,以阮大鋮和馬士英爲首的閹黨勢力處處排擠東林黨人,而當初提拔左良玉的貴人候恂就是東林黨人,所以左良玉也比較親近於東林黨人,由此阮大鋮等人對左良玉是處處設防。再加上新皇帝也是由阮大鋮等閹黨冊立,對阮大鋮言聽計從。於是左良玉以勤王的名義公然造反。不料半道上突發疾病身亡,其字左夢庚率衆歸降滿清。

左良玉總兵力在百萬之上滿清也就十多萬 爲什麼他沒有選擇北伐呢 第4張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