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世界史 > 日本人爲什麼要將朴槿惠比作朝鮮末代皇后閔妃

日本人爲什麼要將朴槿惠比作朝鮮末代皇后閔妃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韓國總統朴槿惠出席中國9·3閱兵活動前夕,8月31日,日本《產經新聞》網絡版刊登專欄文章,批評朴槿惠出席中國閱兵儀式是小國侍奉大國以保存自身的“事大主義”行爲,並將朴槿惠比喻爲被日本人暗殺的朝鮮王朝末代皇后——明成皇后。明成皇后在世時被稱爲閔妃,日本人爲什麼要將朴槿惠比作閔妃?閔妃的命運給我們帶來了怎樣的啓示?

閔妃的本名叫閔茲映(也有說閔紫英或閔貞鎬),1851年(哲宗二年)陰曆九月二十五日生於朝鮮京畿道驪州郡近東面蟾樂裏,是僉正閔致祿的女兒。1866年(高宗三年)被冊封爲朝鮮王朝高宗李熙的王妃,史稱閔妃,行嘉禮於朝鮮首都漢城(今韓國首爾)的雲峴宮。明成皇后生前並不是“皇后”, 因當時朝鮮是大清帝國的屬國,藩屬國君主的正妻只能稱“妃”。1895年1月,當時高宗的稱號晉升爲“大君主”,王妃也隨之升爲“王后”。1897年,高宗李熙改國號稱“大韓帝國”,自稱皇帝,追諡閔妃爲“孝慈元聖正化合天明成皇后”,故現今韓國史學家多稱她爲明成皇后。

日本人爲什麼要將朴槿惠比作朝鮮末代皇后閔妃

閔妃是19世紀末朝鮮的實際統治者,驪興閔氏外戚集團的核心人物。當時朝鮮高宗的生父興宣大院君李應攝政,一味採取閉關鎖國路線。而後閔妃鼓勵高宗採取開化政策並引入日本勢力,在朝野扶植親信,推舉親族出任要職,排斥大院君勢力。閔妃與大院君兩派互鬥不斷,導致黨爭激烈,政權更迭頻繁。閔妃在與大院君爭權的過程之中與親日的開化派勢力漸行漸遠,並認識到了日本侵朝的本質,故偏向親華,多次利用清朝勢力掃除政敵以求鞏固政權。

至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日本戰勝中國之後,遭親日開化派奪權而失勢的閔妃欲轉與俄羅斯合作來對抗日本,因而引發1895年(高宗三十二年,按干支紀年爲乙未年)10月8日的“乙未事變”,日本駐朝公使三浦梧樓親自策劃了代號爲“狐狩”的刺殺行動,指揮日本浪人及亂軍入侵景福宮,於乾清宮弒殺閔妃,焚燬其遺體,並脅迫高宗將她貶爲庶人。

閔妃只活了44歲,生在儒教立國的李氏王朝,在男人佔絕對統治地位的封建時代,她能運用自己的才智和謀略,在洶涌的政潮中擊敗政治強人大院君,控制夫君高宗,在風雨飄搖的王朝末期主政20餘載,成爲事實上的女王,從某種角度看,她或可稱爲一代女傑。由於閔妃早期主張開放政策,後期力抗日本並身死殉難,故深受後世韓國人民的尊崇和敬仰,有人稱她爲“偉大的鐵女子”。閔妃的命運帶有深刻的時代烙印,也給了我們許多啓示。

啓示之一,閔妃生活的那個時代已處封建末期,當時世界局勢和國際關係正在發生急劇變化,延續2000年以中國爲中心的東亞朝貢國際體系在西方勢力的衝擊下正處於崩潰瓦解之中,而朝鮮正處於這個大變局的漩渦中間。閔妃作爲一個封建時代的弄權者,無法抵擋西勢東漸和海洋勢力日本在東亞的擴張,在這一大的歷史背景下,註定成爲一個悲劇人物。

啓示之二,閔妃對外政策應如何抉擇,她是否死於外交失策?搞清這個問題不能離開當時的歷史背景。日本明治維新後,“徵韓論”甚囂塵上,1869年12月4日,日本政府採納木戶孝允的建議,派遣“徵韓”派佐田白茅等3人到朝鮮,並下達了調查任務,如朝鮮與清廷關係、內政是否紊亂、有無適宜軍港、軍備情況,其軍事意圖昭然若揭。1875年9月,日艦“雲揚”號攻佔永宗島。1876年2月,在日本的脅迫下,朝鮮與日本簽署《江華島條約》, 朝鮮對日全面開港。1884年,親日的開化派發動甲申政變, 閔妃集團不少成員遇害。面對日本步步緊逼,爲了護衛國土,也爲了維護自己的權力,閔妃只能依靠清王朝來制衡日本。只是無奈清朝腐敗無能,不能像明朝一樣痛殲侵朝日軍。甲午戰爭後,閔妃不得不尋求俄羅斯的幫助,由此招來殺身之禍。但閔妃利用大陸勢力抵制海洋勢力入侵的基本思路是正確的,應該予以肯定,這在一定程度上延緩了日本吞併朝鮮的速度。

日本人爲什麼要將朴槿惠比作朝鮮末代皇后閔妃 第2張

啓示之三,朴槿惠與閔妃的異同。自冷戰以來,在美韓同盟與美日同盟框架下,美日韓形成了三邊互助合作機制,長期是一個軍事聯合體,也是一個政治聯合體。在日本看來,朴槿惠參加中國9·3閱兵儀式,就標誌着韓國政府在戰略上向中國靠攏,也就給美日韓的聯合體撕開一個口子。近年來,韓國與中國一樣,針對日本右翼政客在島嶼爭端、“慰安婦”、教科書等歷史問題上的狡辯態度,表現出強硬的姿態,戳疼了日本右翼政客的神經。日本右翼文人就將朴槿惠比作先親日後親華的閔妃,當然也暗含警告朴槿惠之意,因而遭到韓國朝野的一致譴責。日本應該明白,東北亞歷史進程不可能再回到閔妃時代了,中韓早已覺醒,並已走上強國之路,日本染指朝鮮半島的歷史一去不復返。

啓示之四,閔妃是在清朝甲午戰敗後被日本謀殺的,接下來便是1910年日本吞併朝鮮,1931年日本侵略中國東北,1937年日本全面侵華,日本從侵略朝鮮半島開始,繼而向中國大陸步步推進,閔妃的命運只是那個時代的縮影。假如清朝在甲午戰爭中戰勝日本,並能夠遏制日本在東亞的擴張,那麼閔妃就不會死於日本的屠刀之下,朝鮮半島就不會分裂,東北亞就不會持續動盪不定。早在1592年至1598年,明朝歷時7年挫敗了豐臣秀吉的兩次侵朝企圖,這一勝利維護了朝鮮半島和東北亞300年的穩定。歷史證明,朝鮮半島的命運與中國的興衰共起伏,朝鮮半島的地緣戰略價值更應該得到重視。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