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世界史 > 輕視情報讓日軍屢吃敗仗:導致萊特島海軍覆滅

輕視情報讓日軍屢吃敗仗:導致萊特島海軍覆滅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3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日本媒體近日披露稱,在抗日戰爭中,日軍曾利用各種“假情報”對付中國軍隊,在局部戰場上取勝。但鮮爲人知的是,日本軍隊中長期看輕情報部門,導致綜合分析和運用情報方面缺乏戰略眼光,最終使日軍遭受滅頂之災。

抗日戰爭期間,日本華北駐屯軍情報部、敵佔區的憲兵隊以及非戰鬥部隊的特務機關,在中國各地間諜活動很頻繁。日軍通過這些部門在中國大陸蒐集到大量情報,在局部戰場上屢屢獲勝。而1941年5至6月“中條山戰役”(日方稱“中原會戰”)就是其中之一。

1940年秋,日本華北駐屯軍得到“八路軍在與日軍激戰後戰鬥力尚未恢復,而山西軍戰鬥力不強”的情報,隨後制定消滅駐紮於南部山區中條山脈一帶衛立煌率領的中央軍的作戰計劃。此計劃得到日軍華北方面軍的同意。爲準備此次戰役,日軍事先通過各種手段蒐集中國軍隊情報。由於中央軍所使用的密碼強度低,幾乎所有密碼電報都被日軍破譯。在掌握中國軍隊兵力部署和行動情報後,日軍集結大量兵力進攻中條山。發起進攻前,日軍還不斷向中國軍隊發送假情報,徵調頻繁,並製造種種謠言,令中國軍隊對日軍意圖捉摸不透,內部先產生混亂,最終因情報失誤,被日軍打個措手不及。

輕視情報讓日軍屢吃敗仗:導致萊特島海軍覆滅

雖然日軍依靠“假情報”戰術獲勝,實際上,日軍情報系統有着很大的缺陷和漏洞。在日本防衛省防衛研究所小谷賢所著《日軍爲何不能靈活運用情報》一書中提到,由於日軍作戰部向來保持着“重視作戰,輕視情報”的傳統,儘管作戰部與情報部級別相同,但實際上作戰部的權力更大。據稱,作戰部在開作戰會議時從未讓情報部長參加。即使在開戰之前,作戰部也無視情報分析部門的結果。此外,日軍也沒有專門負責集中情報的部門,陸軍、海軍和外務省等各部門獨立蒐集和分析情報,情報不能共享。這也導致日軍在情報分析上錯誤連連,相繼在中途島、萊特島等許多場戰役中失敗。

美日“臺灣海域航空戰”就是典型例子,由於日軍高層不相信情報部門,最終發生誤報戰績的嚴重烏龍事件。1944年10月12日至16日,日軍陸上基地戰機與美國第38特遣艦隊,在臺灣海域進行激烈的空中戰役。戰後,日本海軍向大本營報告稱,己方雖損失戰機312架,但與敵方“被擊沉或重創航母19艘、驅逐艦4艘、巡洋艦7艘、艦種不明15艘,總共損失45艘戰艦”相比,可謂戰果非凡。而實際上,美軍只有89架戰機被擊中、2艘巡洋艦遭到重創、1艘航母受輕傷。儘管日軍高層認爲此“捷報”可能誇大,但仍作出“怎麼也擊沉美軍4至5艘航母”的樂觀判斷,並不顧海軍情報部門報告的美軍航母“毫髮未損”的準確分析,魯莽地決定發動導致日本海軍遭到滅頂之災的萊特島戰役。據時任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參謀長的大井篤筆記稱,“作戰部那些人同穿一條褲子,對我們‘提防美國海軍機動部隊’的話根本就聽不進去”。

由於日軍高層決策者缺乏長遠眼光和戰略,導致日軍在太平洋戰爭中通訊被監聽、密碼被破譯,同時被美軍假情報弄得找不到北,僅憑主觀分析制定作戰計劃,以至於屢遭敗績。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