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世界史 > 朝鮮戰爭有多少國家捲入其中?揭祕朝鮮戰爭爆發的背景

朝鮮戰爭有多少國家捲入其中?揭祕朝鮮戰爭爆發的背景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2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朝鮮戰爭原是朝鮮半島上的朝韓之間的民族內戰,後分別支持朝韓雙方的美國、蘇聯、中國等多個國家不同程度地捲入這場戰爭。1950年6月25日,朝鮮得到蘇聯默許,不宣而戰進攻韓國,歷時三年的朝鮮戰爭爆發。7月7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第84號決議,派遣聯合國軍支援韓國抵禦朝鮮的進攻。8月中旬,朝鮮人民軍將韓軍驅至釜山一隅,攻佔了韓國90%的土地。9月15日,以美軍爲主的聯合國軍(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荷蘭、法國、土耳其、泰國、菲律賓、希臘、比利時、哥倫比亞、埃塞俄比亞、南非、盧森堡)在仁川登陸,開始大規模反攻。10月25日,中國人民志願軍應朝鮮請求赴朝,與朝鮮並肩作戰,經過歷次戰役最終將戰線穩定在38線一帶。

1951年---1953年7月1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朝鮮方面與聯合國軍的美國代表開始停戰談判,經過多次談判後,終於在1953年7月27日簽署《朝鮮停戰協定》 。

朝鮮戰爭有多少國家捲入其中?揭祕朝鮮戰爭爆發的背景

歷史背景

  三八線界定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時任總統羅斯福和蘇聯部長會議主席斯大林在德黑蘭會議上同意將日本殖民地--朝鮮半島在"適當的時候"應實現獨立。在1945年2月4日~2月11日期間,美蘇英三國首腦羅斯福、丘吉爾和斯大林在蘇聯克里米亞半島的雅爾塔簽定祕密協議,會議決定應該由美國、蘇聯、中國(國民黨政府)和英國實行國際託管。在雅爾塔會議上,斯大林曾經問美國總統羅斯福有什麼外國軍隊要進入朝鮮,羅斯福回答沒有。

1945年8月9日,在日本戰敗投降的前夕,美國提出以北緯38度線爲界,即三八線,美國和蘇聯分別佔領朝鮮半島南部和北部的提議,並得到了蘇聯的認可。由此演變後來朝鮮半島分裂南北陣營的導火線。

三八線以北面積佔朝鮮半島總面積的57%,人口占總人口的40%,南部面積佔總面積的43%,人口占60%。朝鮮半島北部爲工業區,南部則是主要的糧食產區。美國一開始在南部地區任用日本殖民時期的行政人員,激起了朝鮮人的不滿,之後美國駐軍開始使用不了解當地情況的美國人替代日本人,也受到朝鮮人的反對。

1945年12月29日,美國軍政廳公佈了12月27日由美、英、蘇三國外長會議簽署的關於對朝鮮半島進行託管和建立臨時朝鮮半島民主政府的《莫斯科協定》。

 南北建國

此時,無論是南方的還是北方的朝鮮民衆,都掀起了民族主義運動(包括"反託管"運動在內),主張成立全半島統一的朝鮮人自己的政權。美蘇兩國出於冷戰需要也同時放膽對自己勢力範圍內的反對派進行了清理。

在北方,民族主義領袖曹晚植因反對託管而被蘇軍軟禁,1950年被殺害;蘇軍在朝鮮平北龍巖浦鎮壓了右翼學生運動,在新義州鎮壓了"反託管"學生運動;北朝鮮民族主義分子和右翼分子被掃除乾淨,在北方政黨幾乎都是清一色的共產黨或左翼團體,右派基本消除,不但是右派,在共產黨內部也有清洗,玄俊赫的關西共產主義者以及朱寧河、吳琪爕關北派,不是被暗殺就是被驅逐出黨,他們的消亡正是由於反對金日成路線有關。

朝鮮戰爭有多少國家捲入其中?揭祕朝鮮戰爭爆發的背景 第2張

在南方,1947年7月左翼民主派呂運亨被暗殺,該派作爲一支政治力量便不復存在了。朝鮮半島的共產黨各派解放後一度聯合重建,但在美國佔領軍和右翼勢力打擊下活動空間越來越小,1946年年5月8日,美佔領當局以"精版社僞幣事件"爲藉口,取消南朝鮮共產黨等左翼政黨合法性,1947年南朝鮮共產黨主要領導人逃往北方,它在韓國影響也就消失了。右翼民主黨領袖人物宋鎮禹,因爲他宣稱配合政府軍的託管行爲於1945年12月被暗殺(注:也有人認爲是反對託管,但刺客留下殺宋的理由紙條,上面寫着是殺宋是由於他贊成託管)。金九的"臨政派"雖然一度得到廣泛支持,但他密謀奪取南韓警察的管制權,遭到了失敗,於是美國政府把他作爲民族主義分子,排除在外,後被極右翼警察安鬥熙暗殺;於是美國要想扶植一位傾向於美國政府的代言人,只能是李承晚集團了。

由於兩國不斷培植自己的勢力,美蘇聯合委員會無法就朝鮮半島如何組織統一選舉達成協議。美國指責蘇聯在北方鎮壓右翼黨派和反對派,而蘇聯則指責美國在選舉問題上弄虛作假。有鑑於此,1947年9月17日,美國將朝鮮半島問題提交聯合國。主張聯合國設立聯合國朝鮮半島問題臨時委員會,負責觀察、監督分別在南北朝鮮舉行的大選,組成全朝鮮半島的國民議會,由國民議會再召集會議建立國民政府。10月31日,美國避開安理會直接將方案提交聯合國大會,儘管考慮到美國當時在聯合國的"號召力"蘇聯持反對意見,但聯大政治委員會仍以投票方式通過了美方的提議。

由不包括美、蘇在內的9國組成"聯合國韓國臨時委會"(UNTCOK),監督建立全韓國議會並選舉統一的政府。1948年1月,印度代表梅農率聯合國委員會赴朝,安排統一選舉事務。蘇聯禁止在北朝鮮進行此種選舉,不允許聯合國人員入境,他們只得在漢城考察後返回。1948年2月26日,聯大臨時委員會通過決議:"允許朝鮮人在儘可能到達的地方繼續選舉。"

1948年5月10日,在美國軍警的嚴密戒備和監督下,南朝鮮(即後來的韓國)舉行了單獨選舉。據10日夜各投票點關閉後的統計,南朝鮮800萬選民中,大約85%以上的人蔘加了選舉。選舉的結果是李承晚以略優的優勢當上大韓民國首任總統。1948年8月和9月,朝鮮南北地區先後成立大韓民國(Republic of Korea)政府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10月,蘇聯把三八線以北的行政權移交朝鮮人民,到12月蘇軍全部撤離。半年以後,美軍也宣佈從南部撤軍,但留下了文官和"軍事顧問團"。朝鮮半島國土和民族分裂,三八線兩側的交通、電訊和人員物資的交流被切斷。當時朝鮮半島總人口爲3000萬人,三八線以南人口約2100萬,三八線以北爲900萬人口,北南雙方各佔面積爲朝鮮半島總面積的56%和44%。1950年6月,南北雙方在三八線附近發生軍事衝突,歷時3年的朝鮮戰爭由此爆發。

1953年7月,在三八線的基礎上調整南北軍事分界線,劃定臨時軍事分界線兩側各兩公里內爲非軍事區。習慣上仍稱其爲三八線。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