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世界史 > 揭祕羅馬史上的第三次布匿戰爭,最終結果如何?

揭祕羅馬史上的第三次布匿戰爭,最終結果如何?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1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第三次布匿戰爭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了相關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第三次布匿戰爭(公元前147年)

第一、二次布匿戰爭摧毀了迦太基的軍事力量,在軍事政治上已無力和羅馬競爭,但它的經濟力量並沒有被摧毀。在失去海外殖民地的情況下,它注意發展農業,依靠非洲本土的資源,迅速從戰爭創傷中復甦過來,重又成爲一座繁榮的城市,同時商業也興旺起來,不僅和當地部落建立起頻繁的貿易往來,而且和埃及、本都等國家和地區重又建立起了廣泛的商業聯繫。羅馬在第二次布匿戰爭之後,立即利用東地中海各希臘化國家之間的矛盾,走上了向東方擴張的道路,先後征服了馬其頓、希臘、敘利亞等,把東地中海沿岸廣大地區納入了自己的版圖,建立了對整個地中海四周廣大地區的統治權。

但是羅馬人還是把迦太基當成眼中釘,念念不忘在二次布匿戰爭時候,迦太基差點攻入羅馬城。迦太基的迅速復甦引起了羅馬的忌恨和不安,特別是引起了在前兩次戰爭之後新興起來的、與對外貿易有密切關係的羅馬騎士階層和一部分新貴的不滿,他們不能允許迦太基妨礙他們在海外的利益,不希望看到迦太基又成爲他們在貿易方面的競爭對手。

老加圖是這一派人物的代表,他是一位大農場主,和商業階層也有廣泛的聯繫。公元前153年他率領一個使團去非洲,調解迦太基人和瑪西尼薩之間的糾紛,看到迦太基的繁榮景象,回來後每次在元老院發表演說時,最後總要加上一句:“我認爲迦太基是必須摧毀的!。”

揭祕羅馬史上的第三次布匿戰爭,最終結果如何?

主戰派在羅馬佔了上風,戰爭藉口是不難找到的。迦太基西鄰東努米底亞首領瑪西尼薩(馬西尼薩)在羅馬的支持下野心勃勃,企圖吞併迦太基的領土,經常和迦太基發生糾紛。羅馬一向站在努米底亞一邊,實際上對後者是一種鼓勵。

公元前150年,他又向迦太基尋釁,迦太基忍無可忍,被迫進行抵抗,結果雖然被打敗,然而羅馬卻從中找到了挑起新的戰爭的口實。羅馬宣稱迦太基違背了公元前201年和約中的條款(非經羅馬准許不得與別國交戰),,於公元前149年對迦太基宣戰,第三次布匿戰爭(公元前149-前146年)即迦太基城的保衛戰開始。

第三次布匿戰爭完全是強者對弱者的欺凌,羅馬派出由八萬步兵、四千騎兵、六百艘船艦組成的軍隊在兩位執政官率領下在非洲登陸,攻打迦太基。迦太基居民日夜趕造武器,修築工事,貯存糧食,婦女們甚至剪下自己的頭髮搓成繩索。當羅馬軍隊來到城下的時候,城市已經牢固地設防。羅馬軍隊包圍了城市,迦太基人向羅馬求和,羅馬元老院接受了迦太基的投降要求,向迦太基提出極爲苛刻的條件:交出顯貴家族的300名兒童作爲人質,並履行羅馬執政官發出的一切指令。執政官首先要求迦太基人交出一切武器和軍用物品,迦太基人不折不扣地履行了這些條件,然後執政官又命令迦太基人摧毀城市,在距海不近於15公里的內地另建新的居民點。迦太基人被這種蠻橫的要求激怒了,他們殺死了主張向羅馬投降的元老,決心保衛城市。全城居民日夜趕造武器,修築工事,貯存糧食,婦女們甚至剪下自己的頭髮搓繩索。甚至釋放一批奴隸編入軍隊。當羅馬軍隊來到城下的時候,城市已經鞏固地設防。

羅馬將迦太基城包圍,以爲迦太基已交出武器,無能力抵抗,但包圍了兩年仍一無所成。羅馬軍隊遂破伐樹木建造攻城武器,將兩個巨大的破城錘用於攻城,破壞了對方城牆的一部分,甚至已能看見城內了,不料迦太基人趁夜幕降臨時,衝出城牆,燒壞了羅馬的破城錘。之後,迦太基人又使用火燒戰船的計謀,燒燬羅馬船艦,夜襲羅馬營地,使羅馬破城不得。儘管如此,迦太基仍未打破羅馬的圍困與封鎖。

迦太基居民頑強抵禦三年。公元前147年,非洲征服者普布利烏斯•科爾內利烏斯•西庇阿(老斯奇比奧,斯奇皮歐)的養孫埃米利安•科爾內利烏斯•西庇阿〔阿非利加的小西庇阿,斯奇比奧?埃彌利阿努斯(後來通稱小斯奇比奧)〕當選爲執政官,率領援軍來到非洲,接任圍攻迦太基部隊的司令官。他整頓軍紀,嚴密封鎖迦太基城,規定每個士兵所應攜帶的必要裝備,並對多餘的、成爲軍隊累贅的車輛、馱畜及其它軍需物資作了堅決的處理,他命令士兵挖壕溝,並在溝內釘滿尖樁,再以柵欄包圍壕溝;又建築長牆,設塔觀望,建成了一道圍困迦太基城的包圍線,對迦太基實行嚴密的海陸包圍,斷絕了迦太基同外界的聯繫,阻止對方襲擊突圍並運進物資。不久,迦太基城內發生饑饉和瘟疫,居民陷於極端困難的境地。

公元前146 年春,羅馬軍隊對迦太基發起了最後攻擊,從一處防守薄弱的地方進入了城裏。迦太基人進行殊死的抵抗,巷戰進行了六天六夜,終因衆寡懸殊,被羅馬人攻進衛城,最後攻下中央要塞——比爾薩。羅馬元老院委員會抵達這座被佔領的城市後,決定把迦太基城夷爲平地。根據羅馬元老院的命令,5 萬被俘的迦太基人全部被賣爲奴隸,城市也被付之一炬,大火一直燒了15天,然後被夷爲平地。迦太基港口被毀滅,國家成爲歷史。據說迦太基周圍的田野被撒了鹽,要它不能有任何生命生存。不過撒鹽這回事在戰史裏沒有記錄,而且當時鹽很貴重,所以現在的學者認爲撒鹽只是一種象徵,並沒有真正做。從此,迦太基領土劃爲羅馬的阿非利加行省。

在迦太基城破之後埃米利安•科爾內利烏斯•西庇阿失聲痛哭,但他不是爲勝利也不是爲陣亡的將士哭泣,而是爲羅馬的敵人——迦太基人的悲慘遭遇而哭泣。當旁人問及原因時,他回答道:“這曾經是一個偉大的民族,擁有着遼闊的領地、統治着海洋,在最危急的時刻比那些龐大的帝國表現了更剛毅、勇敢的精神,但仍避免不了滅亡。想想過去的亞述帝國、波斯帝國、馬其頓帝國還有那個高傲的特洛伊,又有哪個能避免這樣的結局。我真害怕在將來有人會對我的祖國做出同樣的事。”果不其然,迦太基城破556年後,羅馬遭受了同樣的命運。

這樣,第三次布匿戰爭以迦太基城的被摧毀爲結束。此時,羅馬不僅完全佔領了西部地中海,還佔據了東部地中海,整個地中海成爲羅馬的內湖,羅馬迅速變成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大帝國。

布匿戰爭歷時長久、規模巨大,以迦太基的最終覆滅而告結束。羅馬是勝利者,其獲勝的主要原因是:共和早期的羅馬正處於蓬勃發展的時期,經過兩個多世紀的平民和貴族的鬥爭,平民獲得了一定的政治權益,統治階級內部的關係得以調整,平民特別是農民成爲羅馬軍團的中堅力量,保證了兵源。因此,羅馬在布匿戰爭中雖屢遭失敗,但在每次失敗後又能迅速得到人力和物力的補充,直至最後取勝。

而迦太基方面則有許多不如羅馬之處。首先,統治階級內部矛盾尖銳,影響了迦太基的對外政策;其次,漢尼拔的軍隊主要由僱傭兵組成,在他國領土上作戰,孤立無援,與本國幾乎斷絕聯繫。憑漢尼拔傑出的軍事才能,這樣的情況只宜速戰速決,不宜持久戰,戰事一旦延續過長,軍需供應和兵源補給便成大問題,從而導致失敗。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