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世界史 > 第三次中東戰爭經過:埃及敘利亞兩國軍隊大敗

第三次中東戰爭經過:埃及敘利亞兩國軍隊大敗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3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空中偷襲

1967年6月5日,以色列出動了全部空軍,對埃及、敘利亞和約旦等阿拉伯國家發動了大規模的突然襲擊。

這是一個星期一早晨埃及,當開羅時鐘的指針指向8點45分的時候(以色列時間7點45分),尼羅河三角洲和蘇伊士運河上空雲霧剛剛消失。埃及空軍基地裏,一切象往常一樣,軍官們正在上班途中,許多雷達值班室正在進行交接班。突然,空中響聲四起,以軍飛機閃電般襲來,打得埃及空軍措手不及,大批飛機還未起飛,就被摧毀在地面。

這一天,以色列空軍幾乎傾巢而出,甚至連教練機也投入了戰鬥,對阿拉伯國家25個空軍基地進行了襲擊。從早晨到下午18時,以色列空軍對阿拉伯各國進行了四波突襲,第一波襲擊了埃及10個機場。第二波主要襲擊埃及的轟炸機基地和混合機種的8個機場。第三波攻擊了約旦、敘利亞和伊拉克的空軍基地。最後,在完成了對阿拉伯空軍25個基地的攻擊之後,17時15分到18時,開羅國際機場和另一個空軍基地也遭到了嚴重破壞。就這樣,在開戰後60個小時,以色列共擊毀阿拉伯國家飛機451架,其中埃及就損失飛機336架,敘利亞損失60架,約旦損失29架,伊拉克損失25架,黎巴嫩損失1架。埃及作戰飛機損失了95%,整個埃及空軍陷於癱瘓,而以色列只損失了26架飛機。

爲實施這次空襲,以色列進行了長時間的偵察、準備。基本上摸清了阿拉伯各國軍隊的情況,尤其對空軍的情況十分清楚,如空軍基地的位置,跑道狀況,雷達設施等,甚至連埃及軍官的活動規律也瞭如指掌。

以色列飛機從特拉維夫和以色列中部機場起飛以後,保持四機編隊,向西面地中海出航。以色列飛行員巧妙地利用朱第安山阻擋,躲過了約旦雷達網的搜索。隨後,飛機在離海面不到10米的高度飛行,進入陸地後,升至20米,又躲過了埃及雷達的探測。他們沒有直飛所要攻擊的目標,而是尼羅河三角洲北面,突然折轉向南,從埃及後方發起進攻,攻擊高度只有100—150米。攻擊中,以軍飛行員都遵循“先打跑道,後打飛機”的原則。

第三次中東戰爭經過:埃及敘利亞兩國軍隊大敗

在這次空襲中,以軍選擇在星期一早上7點45分(開羅時間8點45分),也是煞費苦心。

以往戰爭中幾次成功的偷襲,多選擇在週末或星期日,而以色列卻打破常規,選擇在星期一。埃及軍隊總以爲以色列在拂曉發動進攻,因此,在進行戰爭動員以來,每天拂曉,埃及空軍都派出兩架飛機進行巡邏。每天5點,有5分鐘警報時間,這時雷達全部打開,到7點半左右解除警報。按埃軍慣例,開羅時間9點正式上班,8點45分,正是交接班的時間,也是巡邏機着陸的時間,大多數軍官正在上班途中,大約有15分鐘的間隙可以利用。從氣象情況看,開羅時間8點45分正是尼羅河三角洲和蘇伊士運河霧氣消散的時刻,能見度好,便於對地面實施攻擊。並且以色列戰機背光攻擊,埃及防空火力正對着陽光無法準確射擊。

  激戰西奈半島

1967年6月5日,在以色列實施空襲後的半小時,其地面部隊5個師以坦克裝甲車爲前導,自加沙、阿里什和阿布奧格拉大舉進攻。當時,埃軍在西奈半島有5個步兵師和兩個裝甲師,共約12萬人,分別據守在各個戰略要點上。而且埃及根據第二次中東戰爭的經驗,將大量兵力部署在尼羅河三角洲一帶,西奈半島上兵力空虛。以軍在反覆攻擊後,佔領了加沙地帶,進入了西奈半島的阿里什、阿布奧格拉等地。接着,以軍兵分三路,向蘇伊士運河地區進犯:北路攻打坎塔臘,中路指向伊斯梅利亞,南路對準陶菲克港和蘇伊士城。

爲了挽回敗局,埃軍頑強抵抗,發動了兩次反攻,終因沒有空軍支援而失敗。7日,北路以軍攻抵坎塔臘附近;中路以軍越過比爾吉夫賈法;南路以軍進抵吉迪山和米特拉山口,堵住了埃軍退路。於是,埃軍不得不封鎖蘇伊士運河。以軍全殲了埃及在西奈半島上的5個師,一直進犯到蘇伊士運河東岸。僅僅三天時間,西奈半島就全部落入以軍之手。

  進攻約旦

在對埃及進攻後不久,以色列又發動了對約旦河西岸的進攻。約旦軍隊在約旦河西岸南北兩個主要地段設置了防禦陣地,北部防區以納布盧斯、圖姆卡爾姆和傑寧等約旦河城爲主要依託,南部防區沿丘陵的山脊從臘馬拉往南至耶路撒冷和希布倫一線佈置。約軍在以上陣地部署了8個步兵旅和2個裝甲旅。以軍向約旦河西岸發動進攻的部隊有9個旅兵力,其中有3個裝甲旅。進攻分兩個階段實施,第一階段的目標是:佔領傑寧地區,解除約旦炮火對以色列馬特戴維居民點和空軍基地的威脅,攻佔拉特倫到臘馬拉的公路,第二階段目標是佔領包括耶路撒冷舊城在內的整個約旦河西岸。

以色列中部軍區司令員烏齊.納爾斯基少將負責指揮進攻耶路撒冷及周圍地區。他派米.阿里的第10機械化旅控制耶路撒冷走廊,切斷該城與臘馬拉之間的公路,古爾上校指揮的傘兵旅負責佔領舊城。5日夜,以軍開始猛攻耶路撒冷。6日晨,古爾傘兵旅越過曼德爾鮑姆門和警察學校之間的地區。6日上午,以軍奪取了耶路撒冷舊城至以色列佔領的斯科普斯山之間的地區,古爾傘兵旅在山下佔領陣地,並與山上取得了聯繫。7日,古爾傘兵旅開始向耶路撒冷城內進攻,很快佔領該城。

在北部的納布盧斯和傑寧方向,5日,以軍在空軍的配合下,首先進攻傑寧以西約軍炮兵陣地。接着,巴爾.庫奇瓦指揮的以軍裝甲旅卡巴蒂亞,切斷了傑寧與納布盧斯和約旦河西岸其他大部分地區的聯繫。約軍裝甲部隊進行反擊雙方展開了一場坦克戰。庫奇瓦部隊突破約軍防線後與一個步兵旅匯合,然後分兩路進擊傑寧,並佔領該地。6日,以軍向東西兩翼進攻納布盧斯,並於當晚佔領該城。7日,以軍佔領了耶路撒冷東區和約旦河西岸約旦管轄的全部地區。當日20時,約旦和以色列接受聯合國停火決議。


  佔領敘利亞戈蘭高地

安理會通過了“立即實現停火”和“限期停火”的決議,以色列8日同意“停火”,然而到9日,以色列又開始向敘利亞發動大規模進攻,進攻方向指向戈蘭高地。

戈蘭高地是敘利亞西南邊境內一條狹長山地,海拔600—1000米。從北部的謝克山到南面的雅穆克河,長60公里,中部最寬處約20多公里,面積1800平方公里,這裏有公路通往大馬士革。戈蘭高地與以色列接壤,居高臨下,對以色列威脅甚大。敘利亞在戈蘭高地原駐有三個步兵旅,到戰爭爆發前,敘利亞爲防禦以色列進攻,又增派了4個旅,其中有兩個步兵旅,一個裝甲旅和一個炮兵旅。

以軍進攻戈蘭高地的部隊有6個旅,其中3個旅從北進攻,2個旅從南進攻,1個旅機動作戰。

9日11時30分,以軍從南北兩面向戈蘭高地進攻。北路由北部軍區的艾伯特.曼得勒裝甲旅、約納.埃夫拉指揮的“戈蘭尼”步兵旅和巴爾.科奇瓦的裝甲旅組成。

9日,曼得勒旅攻下卡拉,“戈蘭尼”旅則分兵兩路,一路向巴尼亞斯出擊,另一路指向特勒阿扎奇高地,並於當晚佔領了該高地,接着“戈蘭尼”旅又向這裏的山上推進,於午夜佔領了山上的敘軍陣地。

10日,以軍科奇瓦旅協同“戈蘭尼”旅一部進攻巴尼亞斯,並向艾因菲特和馮馬達推進。曼得勒旅此時從卡拉德東進擊庫奈特拉,未經戰鬥就佔領了庫奈特拉。

從南部進攻戈蘭高地的以軍由古爾傘兵旅和阿夫農步兵旅組成,他們首先向塔瓦菲克和雅穆克河谷發起進攻,在奪取塔瓦菲克後,又攻克了菲克和埃拉爾,並沿太巴拉湖東岸開進。以軍奪取了戈蘭高地的大部分地方和通往大馬士革的幾條主要公路,奪取了橫跨阿拉伯地區通往黎巴嫩的輸油管。

第三次中東戰爭經過:埃及敘利亞兩國軍隊大敗 第2張

敘利亞和以色列簽署停火協議。至此六.五戰爭宣告結束。

  戈蘭高地坦克戰

在“六五戰爭”中,[敘利亞、埃及與以色列軍隊在戈蘭高地共投入2000輛坦克進行交戰,在每千米戰線上佈置有坦克30輛之多,其中大多數是主戰坦克。

戈蘭高地的坦克戰共進行了18天,雙方的主戰坦克進行了廝殺,雙方共損失一千多輛,這場坦克大戰實際上是主戰坦克的大會戰。

  海上戰鬥

1967年10月21日傍晚,在埃及塞得港外的馬納灣海域,以色列海軍的“埃拉特”號驅逐艦,正在執行例行自巡邏任務。

17時30分,“埃拉特”號駛抵離塞得港約13海里的海域,被埃及海軍雷達發現。埃及的3艘“蚊子”級導彈艇立即出動,在“埃拉特”號航行到距塞得港11海里時,對它發射了2枚“冥河”導彈。

事出突然,“埃拉特”號的官兵毫無戒備。正在艦上值勤的觀測兵,發現塞得港方向閃出一道亮光,緊接着一個拖着尾巴的長條形“怪物”朝着軍艦快速飛來。觀測兵在驚慌失措之中拉響了警報。艦上值班的炮兵雖然用6門火炮對準了迎面飛來的“怪物”,可是沒來得及開炮,那“怪物”突然拉高,然後徑直向“埃拉特”號急速俯衝下來。轉眼之間,便聽到轟隆一聲巨響,第一枚導彈便擊中了“埃拉特”號的鍋爐艙,頓時濃煙滾滾,火海一片。大約1分鐘後,第2枚導彈凌空飛來,擊中了“埃拉特”號的主機艙。驅逐艦受到嚴重破壞,艦上燃起大火,艦體進水後開始傾斜。

19時30分,埃及導彈艇又向“埃拉特”號發射兩枚導彈,其中l枚擊中該艦艦尾,另1枚稍後一點時間在該艦的救生艇剛剛起動時爆炸。“埃拉特”號緩慢地直立起來,開始下沉。艦長無能爲力,只好下令棄艦,水兵紛紛跳海求生。“埃拉特”號不久沉沒,艦上以色列官兵202人,死47人,傷91人。

這次4發4中擊沉“埃拉特”號的來襲物,是蘇制SS2“冥河”反艦導彈,它由水面艦艇發射,是繼德國之後,蘇聯自主研發的反艦導彈。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