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亞聖孟子不爲人知的一面:春秋時期的外語學家

亞聖孟子不爲人知的一面:春秋時期的外語學家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0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亞聖孟子,不光是個儒學大師,還是個外語教學的培訓專家。

有一次,他跟戴不勝聊天說:“有一個楚國的大夫,想讓他的兒子學齊國的語言。你覺得需要請哪國的老師來教?” 戴不勝回答:“那必然得是齊國的native speaker啊。” 孟子說:“雖然老師是齊國人,但如果周圍都是楚人在講話,你就算拿鞭子抽他,也學不會。”

雖然孟子的本意,是說君王之道,但這套理論,在後世可作爲浸入式語言教學的最早例證。

亞聖孟子不爲人知的一面:春秋時期的外語學家

網絡配圖

在這個故事裏,孟子在描述“周圍都是楚人講話”的語言環境時,用了一個挺有意思的字:“衆楚人咻之”。後來這個詞演變成了一個成語,叫做“衆楚羣咻”。

 這個“咻”字做何解?

“咻”是個擬聲字,本意是喘息發出的聲音,也指小動物發出的尖嘯。孟子在這裏,搞了一個地域歧視。他一直覺得楚國人講的語言很古怪,曾明確表示“今也南蠻?舌之人,非先王之道。” ?,指的是伯勞鳥,意思是楚國人說的是鳥語。既然是鳥語,那麼他們的語言風格,就只好用“羣咻”來形容了。

在孟子眼裏,“咻”這個字有點煩有點吵。不過這個字,其實是非常有正能量的。

有這麼一個古漢語詞彙,叫做“噢咻”。最早的出處是《左傳》,本寫做“燠咻”,意爲“厚賜”,引申爲幫助安撫。後來以訛傳訛,異寫成“噢咻”,歪打正着地變成了一個象聲詞。

噢字這裏不讀ao,要讀成鬱;咻字要讀成續。大家可以模擬一下發音。“噢”字的嘴要撅起來,“咻”字是氣息徐進徐出,一噓一呵,速度緩慢,腔調輕柔,像是一個人在耳邊輕輕吹氣,聽起來令人非常舒心,讓人油然升出一股暖意。所謂“噓寒問暖”,大概就是這種感覺。

亞聖孟子不爲人知的一面:春秋時期的外語學家 第2張

網絡配圖

關於這個詞,服虔有一個特別萌的註解:“若今時小兒痛,父母以口就之曰燠咻,代其痛也”??想象一下,小孩子病了哭鬧,爹媽一邊拍一邊噢咻、噢咻地哄着,努力替孩子承受痛苦。這真是一條自帶聲音的解釋……

根據今人考證,這個解釋有點望文生義。不過因爲這個詞實在太形象了,所以自誕生時起,便大受歡迎。

白居易寫過一首詩,裏面有兩句感概年老:“自顧龍鍾者,嘗蒙噢咻之。” 意思是我年紀老大不小的,總是被別人關懷撫慰。這“關懷撫慰”的姿態,恰好就是“噢咻”之聲。

柳宗元在一封寫給官員的感謝信裏,也曾經用過這個詞:“匡困資無,闔境知噢咻之德。” 表揚這位官員經常資助那些貧苦的人,當地人一聽見“咻”~~~,就知道他又來發紅包關懷老百姓了。

亞聖孟子不爲人知的一面:春秋時期的外語學家 第3張

網絡配圖

從白居易、柳宗元開始,歷朝歷代名人都噢咻不斷。文彥博有“將士安拊百姓,噢咻其疾痛,?完其瘡痍。” 海瑞有“體上天之意而噢咻之煢獨”。張居正有:“問民所疾苦,撫摩而噢咻之。” 就連梁啓超都用過:“北京公使會議,亦無不盡變其前此威赫逼脅之故技,而一出以溫柔噢咻之手段。”

在這一系列的演化中,“咻”儼然成了一個溫暖的字、一個幸福的字、一個代表了來自別人關懷和撫慰的字。一看見這個字,或者一聽見咻~~~的一聲,就知道必然有沉甸甸的好事和實惠臨門。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