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古代行軍打仗爲何對後勤補給那麼重視呢?

古代行軍打仗爲何對後勤補給那麼重視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現代戰爭中,軍隊的後勤可以說是非常現代化了。“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也可見古代軍隊對後勤的重視,那麼在漫長的戰爭史中,我國古代士兵吃的都是什麼?

其實古代軍隊沒有條件去挑食,只要能吃的東西就行。特別是遠征時,實在不行殺馬湊合吃,兩軍交戰雙方必互有損傷,有些軍隊就是靠“以戰養戰”,特別是古代蒙古軍隊,就是這種典型。

說到蒙古軍隊,就要提一下古代軍隊黑暗的一面。其實古代軍隊的食物遠不是我們所想像的普通食物,那些文化不高的古代武夫,什麼都可以吃,如果戰勝了敵人,沒有了糧食就掠奪,甚至會吃敵人的屍體。

古代行軍打仗爲何對後勤補給那麼重視呢?

否則,以古代時期那薄弱的補給線,根本就無法支撐起一支數十萬人的軍隊遠征時所需的口糧。所以古代軍隊打仗,平民百姓都會躲之不及,將其稱爲“兵災”。

在我國古代,其實軍隊還是算是比較有軍紀的。吃飯這一環也是治軍的一部分,那時帶兵打仗一出戰就是萬八千的。糧官等安營紮寨完了就開始準備起火做飯,一堆人摘菜,一堆人洗菜,一堆人做菜,一堆人再排隊領飯,很多情況應該是輪流吃飯。

縱觀我國曆史,夏商周三朝是中國軍史的正式開端,當時的軍隊組成人員只是國家內的成年男子和奴隸,戰時上前線打仗,戰後務農或是打獵。所以,這個時期的軍隊口糧一般來自田獵和採集。而烹飪方式則是用鼎,把粟、小米、野菜、肉放在一起加上鹽煮成糊糊的樣子,然後食用。至於現代影視劇裏那些夏商時代就出現的炒菜、米飯、饅頭,純粹就是胡扯!

古代行軍打仗爲何對後勤補給那麼重視呢? 第2張

到了春秋戰國,已經有專門的軍隊出現,不過也並不是職業化軍隊,而是戰時打仗,戰後牧耕的農民。這個時候文明的中心在北方,華夏子民吃的自然也是以小米、粟、高粱等五穀雜糧以及一些馴化後的蔬菜。偶爾可以吃到自己養的狗、羊等肉類食物,那時豬其實並不多。

春秋戰國時期的軍隊戰鬥力很高,往往也是左右戰爭的核心力量,比如魏國的魏武卒。這時候軍隊吃的東西和老百姓一樣,沒大的區別。做飯用的器具也是鼎,烹飪方式也是像以前一樣,把糧食、蔬菜、鹽放在一起亂燉,做成糊糊。秦漢時期,其實秦和西漢早期軍隊吃的東西和戰國時代比較接近。當時的普通百姓吃的主要是以小麥、粟、稻做成的米飯,和今天的有些不同,外加食鹽、蔬菜、肉蛋。普通人一天可以吃兩頓,貴族吃三頓,皇帝吃四頓。

軍隊裏的士兵也算是普通人,所以軍隊裏一般也是吃兩頓。漢朝時的烹飪方法和前朝沒什麼區別,也喜歡將糧食、蔬菜、鹽混在一起熬成稠粥。其實吧,在宋以前,華夏族和漢族都是這樣吃飯的。但漢朝軍隊相比以前又出現了一個新變化,就是乾糧在這個時候出現了。當時的乾糧是將食物煮熟,曬乾做成的。在需要食用時,用開水泡好即可,這很像現在的泡方便麪。另外,漢朝出現了豆腐,漢末的三國時期,在四川出現了饅頭。

魏晉南北朝時期,也是中國歷史上戰爭最爲頻繁的年代,同時也是民族融合最集中的時代。當時北方胡人在入侵中原時,也將他們的生活習俗帶到了中原,例如燒烤、穿胡服等等,也出現在了軍隊中。

當時的軍隊組成人員其實還是主要由漢人組成,而漢族還是比較喜歡吃五穀雜糧。但在南方的各個朝代,因爲比較靠南,於是也將水稻開發成了百姓的主要糧食,軍隊也隨之食用水稻。到了唐朝,因爲國家的統治範圍很廣,北到北海,南至交趾,西到帕米爾高原,東至朝鮮半島。在這麼廣的範圍內,必須進行大規模駐兵。而古代運輸困難,爲避免浪費,國家推出諸多政策。

例如隋朝規定,盜邊糧1升以上,斬首,籍沒其家。士兵遺棄米粟者斬首。軍隊需要在可能的戰場和行軍路線設立補給倉庫。可長期保持食品,就不需要經常擔心過期損壞,經常更新。在宋朝,士兵的口糧和唐時代變化其實不多,首先就是要求有漫長的保質期,這也是其軍糧所最看重的方面,至於口感,依舊是古代軍隊所最不重視的。

當時大宋禁軍士兵月糧才爲2.5石,廂軍2石,到後期禁軍才8,9鬥月糧,繼而糙米充好米,小鬥換大斗。直到南宋末期開始經常拖欠軍糧。隨着口糧不斷減少,宋軍戰鬥力也相應呈現出一路下降的趨勢。明朝時代,軍隊口糧纔有了一些變化,乾糧得到了大規模運用。明軍發明了穿孔燒餅,每人可以背一串餅,行軍作戰。大餅泡飯和茶水成爲宋明軍隊主食,一般來說大餅饅頭這種食品是很晚才成爲軍糧的。

中國古代最出名的軍用乾糧叫做“鍋盔餅”。 燒餅到了明朝得到更新發展,明軍爲可以在山區林地,長途追擊敵人。將圓餅,以炭火烤炙,酥脆鹹香,中戳小孔,以繩串之。方便士兵攜帶食用,這就是明朝的“壓縮餅乾”。

古代軍隊也是由人組成的,只要是人就離不開衣食住行。雖然說古代都是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但是由於糧食產量低下,所以要養活一個人不容易。當時的生產力甚至很難滿足農民基本需求,更不用說養活龐大的軍隊了。但即使如此,朝廷往往仍會優先保證軍糧的供應,即使發生了民間饑荒,也會“以大局爲重”。因此,古代的軍隊一般都不會斷糧,就是“口感”太差。因此許多無業的青壯年,爲了活路,往往也會選擇去軍營從軍。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