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爲什麼說番薯解決了人們吃飯問題,卻改變了中國人的膚色?

爲什麼說番薯解決了人們吃飯問題,卻改變了中國人的膚色?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6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大家的概念裏,黃皮膚是中國人的特徵。可在歷史上,黃皮膚並不是中國人的標配。

爲什麼說番薯解決了人們吃飯問題,卻改變了中國人的膚色?

在明朝以前,世界並不認爲中國人是黃種人。馬可·波羅到中國來旅遊,他用“膚色白皙”來形容中國人。在之前的作品裏,描寫中國人的膚色也是用白色。五代十國的一個詩人出門碰到一個美女,回來魂不守舍,寫了一首詩,把他看到的美女的胸比作白芙蓉。

其他詩人也寫了很多用“雪”比喻婦人的胸的典故。《西遊記》裏,孫悟空偷看蜘蛛精洗澡,作者寫她“玉體渾如雪”—全身都是白色的。

所以,中國人其實是白皮膚的。從什麼時候開始,中國人變成黃種人了呢?

這個大概在19世紀後,當時的歐洲人開始搞生物研究,他們劃分人種:黃種人、黑種人、白種人。其實他們是夾了私貨的,把自己定爲白種人,然後認爲白種人優於其他人種。不過,西方人爲什麼把中國定爲黃種人呢?因爲從外表上,中國人在這個時期確實沒有唐宋時期那麼白了,看上去偏黃一些。

爲什麼說番薯解決了人們吃飯問題,卻改變了中國人的膚色? 第2張

從白變黃的原因可能是一種作物的引進:番薯。

番薯原產於南美洲,它傳進中國的時間很晚,大概是明朝的萬曆年間,據說是福建人引進的。福建當時很多人到外面闖蕩,比如到東南亞。而東南亞也是西班牙等國的殖民地,他們把南美洲的番薯引進到東南亞。在菲律賓做生意的福建人陳振龍看番薯很好種,土不用太肥,很適合福建的多山地帶,就引進到中國來。

番薯是當地的重點保護品種,菲律賓人不讓外國人拿走,陳振龍是想辦法偷運回國的,然後開始推廣。尤其到了17世紀,因爲各地發水災、糧食歉收,而番薯的畝產量高,相當於稻穀的20倍,所以很快就全國各地開始種了。

隨着番薯進來的還有南瓜,這都是產量很高的農作物,結一個大南瓜,半個月都吃不完。這些農作物的引進堪稱糧食革命,解決了中國人的吃飯問題。

爲什麼說番薯解決了人們吃飯問題,卻改變了中國人的膚色? 第3張

清朝是中國人口增長最快的時代,明亡時大概只有七八千萬人口,到了清末就是四萬萬同胞了。這麼多人口首先要解決吃飯問題,而番薯的大面積種植就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

不過,吃番薯、南瓜容易有一個副作用,就是會使皮膚看上去發黃。所以後來洋人再到中國,就發現以前白白的中國人變成黃色的了。當然,當時中國的下層百姓普遍吃不飽、面黃肌瘦也是看上去顯黃的一個原因。

所以,說中國人是黃種人是帶有一點兒歧視的(後來外國人還炮製了所謂的“黃禍論”,那更是種族歧視),中國人應該是白白的—剛出生的嬰兒不都是白白胖胖的?後來吃點番薯、南瓜,再曬曬太陽,他就變黃了……

那爲什麼中國人接受了黃種人這個稱呼呢?因爲正巧中國人崇拜黃色:皇帝把黃色當帝王的專用顏色,中國人的母親河是黃河,中華文明的發源地是黃土地……所以中國人並不認爲黃色是受歧視的。膚色是白或者黃有什麼區別?只要吃飽穿暖,開心就好。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