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如何評價左宗棠? 晚清名將左宗棠簡介及名言

如何評價左宗棠? 晚清名將左宗棠簡介及名言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5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導讀:他是爲人所熟知的晚清名將,他平定了太平天國運動,他收復了新疆,也參與了洋務運動,她就是晚清名將左宗棠。在左宗棠戎馬一生的生涯中,他爲中國做出了哪些貢獻呢?又給我們留下了什麼樣的名言激勵我們呢?

左宗棠簡介

左宗棠是我國晚清時期的重臣,是一位軍事家,政治家。於1812年11月10日出生在湖南湘陰縣,字季高,一字樸存,號湘上農人。曾先後擔任東閣大學士、軍機大臣、二等恪靖侯,爲中國所做出的巨大貢獻就是鎮壓太平天國運動,開展洋務運動,鎮壓陝甘回民起義,收復新疆等。

左宗棠個人履歷:

1832年,左宗棠中舉

1865年,因鎮壓太平軍而升任閩浙總督

1866年,創辦求是堂藝局培養造船技術和海軍人才,並獲任陝甘總督

1867年,成立的福州船政局正式開工,成爲中國第一個新式造船廠

1881年,收復新疆

1884年6月,任軍機大臣

1885年,病故於福州,享年73歲

左宗棠名言:

學如才識,不日進,則日退。

身無半文,心憂天下;破書萬卷,神交故人。

讀未見書,如得良友;讀已見書,如逢故人。

窮困潦倒之時,不被人欺;飛黃騰達之日,不被人嫉。

好便宜者,不可與之交財;多狐疑者,不可與之謀事。

如何評價左宗棠? 晚清名將左宗棠簡介及名言

左宗棠的一生

左宗棠,湖南省湘陽縣人。他自幼隨祖父和父親學習儒家經傳,十九歲求學於湖南名儒賀熙齡,一年後鄉試中榜,後投身仕途,官居兵部郎中、閩浙總督、兩江總督等職。他嚴守禦"外患"與除"內憂"的忠君愛民思想,精心求學,積極探求"上慰宸辰,下安百姓,振刷綱紀,濟時匡世"的途徑,先後參與和指揮了圍剿太平軍、陝甘捻軍及收復新疆等一系列戰役,並推動了洋務運動在中國的發展。在他的一生中,既有精忠報國、抵禦外侮的積極一面,又有鎮壓農民運動的消極一面。但無論如何,他都應該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位傑出的人物。

一、初涉宦海

左宗棠,嘉慶十七年(公元1812年)十月初七出生於湖南湘陽左家一個下層地主知識分子家庭。他四歲起在家讀書,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參加本省鄉試,與其兄一同中榜。中榜後不久,他與湘潭一位叫周治端的富家小姐成婚。此時的左宗棠年輕氣盛,志間遠大,以爲仕途之門己經打開。道光十三年(公元1833年),胸懷治國抱負的左宗裳離家赴京,參加全國會試。會試定在時年三月初九、十二和十五。由於左宗棠的求學精力大多用於鑽研經世致用之學,因而他在僵化的八股考試中難以展示才華。三天考試完畢,左宗棠不幸落榜。此後左宗棠又參加了二次會考,結果仍是名落孫山。連續遭受打擊的左宗棠陷入了苦悶之中,爲抒發胸中的鬱悶,他寫下了一系列的詩歌,其中"學之爲利我何有"、"蠶己過眠應做繭"等句充分表明了他孤獨惆悵的心境。

科考失敗的左宗棠開始潛心研究學問,他以"匡時濟世"爲求學目標,研讀了大量軍事及地理學方面的書籍。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一心求學報國的左宗棠帶着懷才不遇的心情來到安化小淹兩江總督陶澍家中教學。在這期間直到出山的十幾年時間裏,左宗棠的智謀和學問得以大量積累,他在地理學、農學、經濟學以及邊防和對外關係等方面的研究逐漸達到高峯。他完善並重新繪製了大清地圖,抄錄了《畿輔通志》、《西域圖志》及各省通志,撰寫了《廣區田圖說》。所有這些成就都爲他後來的治軍治民之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左宗棠蟄伏的十幾年裏,賞識他才幹的胡林翼、陶澍、林則徐等官員一直沒有停止對他的推薦與關注。

首先擔起薦才重任的是後任湖北巡撫的胡林翼。

最初胡林翼將左宗棠薦給了陶澍。後來林則徐在雲貴做總督時,已做貴州知府的胡林翼又將其介紹給林則徐。林則徐對左宗棠的學識早有所聞,便邀其人府謀事,可惜左宗棠那時己受聘於陶家;未能成行。第三次胡林翼又將左宗棠推薦給湖廣總督程裔採,但未被錄用。之後胡林翼又多次向朝廷舉薦。直到咸豐二年(公元1852年),左宗棠接受湖南巡撫張言基的禮聘,成爲其帳中謀士。這可算是左宗棠正式踏入仕途的第一步。這一年他己年滿三十七歲,可謂大器晚成。而胡林翼作爲一名封建時代的官僚,能愛才如斯,實難得也。

咸豐十一年(公元1861年)八月二十六日,五十二歲的胡林翼死於湖北武昌。這時的左宗棠已在對太平軍的戰鬥中屢立戰功,頗受清廷重用。聞此噩耗,他悲痛萬分,在祭文中寫道:拍公之亡,無與爲善。孰拯我窮?孰救我偏?我憂何訴?我喜何告?我苦何憐?我死何吊?伯樂走了,得伯樂舉薦者正如日中天?quot;

二、南征北戰

左宗棠卓越的軍事才能在其迸人張言基帳下不久便得以發揮。那時太平軍正圍困長沙,左宗棠作爲張的主要幕僚,提出了許多實用有效的建議,幫助張言基與太平軍周旋。在長沙情況越來越危急之時,左宗棠又獻上了"河西合圍"之計,意在圍困和殲滅國城的太平軍將士。太平軍北上後,左宗棠又幫助張言墓訓練兵丁,整飾吏治,深得張言墓的信賴。

在這之後的幾年裏,左宗棠的政治活動主要侷限在湖南。當時湘軍主力出省鎮壓太平軍,湖南東部常常受到各地農民起義軍的衝擊。面對這種形勢,左宗棠在盡力爲征戰的湘軍籌辦糧飾、船炮、軍械的同時,還要設法同來自各方的武裝力量周旋。他的卓越才幹終於被清廷認可,就連清廷重臣潘祖蔭也說:“國家不可一日無湖南,湖南不可一日無左宗裳。“由此可見此時左宗棠在清朝廷中的重要地位。

如何評價左宗棠? 晚清名將左宗棠簡介及名言 第2張

但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又讓左宗棠始料不及,深感"世網之險"。成豐六年(公元1856年),他忽然被湖廣總督奏劾,境遇十分危險。後經胡林翼、曾國藩等人的幫助方倖免於難。再次遭受挫折的左宗棠一時心灰意冷,卻不料因禍得福。咸豐十年(公元1860年)六月,他奉詔命以四品京堂從曾國藩治軍,開始招募"楚軍",即後來的左系湘軍。左宗棠人生路上一次重大的轉機到來了。

"楚軍"組建伊始,便同太平垂幾度交手,戰績也還不錯,聲望一時大增。咸豐十一年(公元1861年)十一月左宗棠被舉薦,接替自給身亡的王有齡就任浙江巡撫,收拾杭州被太平軍攻佔後的浙江殘局。

這時的左宗棠己成爲擁兵自重、名聲顯赫的一方重臣,與在別人帳下當幕僚時自不可同日而語。挾楚軍初戰之餘威,左宗棠驅兵江浙,充分利用太平軍的內亂,在同冶三年(公元1864年)佔領杭州及餘杭。這一年曾國藩的湘軍也攻下天京。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運動就此被鎮壓下去。左宗棠用太平軍將士的鮮血染紅了自己的頂戴,確立了晚清一代名將的地位。

功成名就的左宗裳第二次征戰的戰場在陝甘,征戰的對象爲捻軍和回民起義軍。

捻軍是與太平軍同時代興起的一股活躍在北方各省的農民武裝。太平軍起義失敗後,捻軍首領張宗禹、任化邦與太平軍餘部賴文光聯合抗請,組成了一文以復興天國抗清大業爲目標的新捻軍。新捻軍兵分兩路:以賴文光餘部爲主組成的一路爲"東捻",而以張宗禹爲首。活動在陝西一帶的稱爲"西捻"。左宗棠受命征討的即是"西捻"。

率兵入陝後,左宗棠首先研究了捻軍的作戰特點,然後兵分兩路,渡謂水而下。準備大舉進攻。令左宗棠想不到的是,西捻軍此時卻主動讓出了烴水西岸地區,轉而西進涇陽、咸陽,渡過涇水,在蒲城一帶集中。得到消息的左宗裳連忙調整兵力,並親自趕到涇西,佈置好包圍圈,想將西捻軍一舉殲於涇水。在涇水岸邊,左宗棠認定捻軍"西不能過幢關,北不肯竄北口,非從西路折向東南,別無去路"。於是確定了縮小包圍圈、"就地了之"的計劃。不料西捻軍突然以騎兵猛攻渭北,突破包圍圈,進人陝北,並連克安塞、延川等城。與此同時,與西捻軍遙相呼應的回民起義軍也乘勢攻下綏德。接連遭受打擊的清廷一時震怒,左宗棠也不得不承認捻軍"飄忽馳騁,避實就虛","遇官軍見不可憾,則望風遠行,瞬息數十里;侯官軍追及,則又盤旋迴折"的作戰方針實在難以對付。西捻軍的勝利讓左宗棠真正體會到了失敗的滋味。遭到重創的左宗裳開始反思自己的作戰方略。他和平定東捻軍後趕回的李鴻章一起,找到了西捻軍沒有戰略根據地、難以持久作戰的弱點。於是一改以往緊跟追擊的採辦法,轉而採用"畫河圈地"、逐步縮小包圍圈的策略,慢慢奪回戰爭的主動權。新的戰爭策略很快見到了效果,同冶七年(公元1868年)六月,以張宗禹乃首的西捻軍被請軍封鎖在冀、魯邊界沿海的狹小地帶,最終全軍覆沒,轉戰中國北方各省的捻軍起義宣告失敗。而得勝之後的左宗棠又揮師西下,乘勢鎮壓、招撫了西北的回民起義軍。困擾清廷多年的幾大"內憂"在左宗棠等人的連年征戰中終於被消除,左宗棠也因戰功卓著被賞賜加協辦大學士銜,後又晉爲東閣大學士。而與此相對應的是,中國的大部分地區出現了"千里荒蕪,彌望白骨萸茅,炊煙斷絕"的悲涼景象。這種結果出現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作爲災難製造者之一的左宗棠也絕對脫不了干係。

三、操辦洋務

作爲中國早期洋務運動的代表之一的左宗裳操辦洋務的第一個大項目就是創立福州船政局。

早在浙江就任巡撫肘,左宗棠就對西洋的器物產生了興趣。請軍攻佔杭州後,他專門派人仿造過輪船,可惜沒有成功。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後,他很早就萌發的洋務思想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在反覆思考中國在鴉片戰爭中失敗的原因後,他第一次提出學習和仿造近代輪船及火炮,許建議將此定爲長遠國策。鎮壓太平天國運動後,他本看加強海防,抵禦外侮的目的,開始籌備福州船政局。他的這一想法提出來後,立刻招來一片反對聲,就連洋務派內部也出現了分歧。李鴻章就認爲造船費用比買船還高,因而主張在外國訂造。另外,造船的諸多困難也被一一提及,如船廠擇地之難,外國師匠邀約之難,籌集鉅款之難等。面對反對之聲,左宗棠除力陳僱船、買船受洋人欺侮的事實外,還就人們所提之難分別進行了回答,以消除大家疑慮。在他的全力爭取下,同冶五年(公元1866年)六月三日,皇上發佈"試造火輪船隻系當今應辦急務"的上諭,令左宗棠設廠造船。

船廠的建造工作開始了,左宗棠汲取了上次杭州造船的失敗教訓,專門聘請德克碑和日意格兩個外國人代爲監製。在日意格的幫助下,船廠選在下馬屋山下。接着他們商定了設局、建廠、造船、駕駛、經費、期限等事項,由日意格請法國總領事白來尼畫押擔保。於是,日意格、德克碑正式成爲福州船政局的負責人,船廠一切事務均由二人承辦。在他們的參與下,船廠還訂出了五年中製成一百五十匹馬力的大輪船十一艘和八十匹馬力小輪船五艘的宏偉計劃。福州船務局的前途呈現出一片光明。可就在這個緊要關頭,北方的捻軍日益強大起來,皇上忽然調左宗棠任陝甘總督,命他前往西北征剿捻軍。臨行之前,左宗棠一面加緊佈置船廠的有關事宜,一面反覆權衡船廠的接辦人選。經反覆比較,他推薦當時正閒置在家的前江西巡撫沈葆幀擔任總理船政大臣。一切安頓妥當,左宗棠赴陝就任。船廠的日常工作交由沈葆幀管理,而左宗棠則遙控指揮。在他們的共同操持下,福州船政局的生產規模不斷壯大。到光緒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船廠因各種原因停辦時,已先後成船三十四艘,其中爲南洋海軍建造的三艘二千四百馬力巡海快船,是當時中國自己製造的最大軍艦。福州船政局以其在特定歷史環境下生存發展以至停辦的經歷,成爲當時洋務運動的一個縮影,具有一定的典型意義。離開福州就任陝甘總督後,左宗棠一面加緊清剿農民起義,一面把他的洋務思想也帶了過來。到西北之初,他就創辦了蘭州製造局。蘭州製造局是官辦的近代軍事工業,主要仿造一些鐵槍鐵炮、後膛槍炮等。最初的目的是爲鎮壓農民起義生產武器,但在後來摧毀阿古柏統治、收復新疆的戰爭中,這些武器也讓一些民族敗類和洋人膽寒。可惜隨着伊梨的收回,蘭州製造局在光緒八年(公元1882年)停辦。這對於中國早期的軍事製造業來講,是個巨大的損失。

創建蘭州製造局的同時,左宗棠還在西北創建蘭州織呢局,引進機器治涇,籌備機器採金。他的這些行爲使甘肅這個偏遠的地區較早地發展起來了一些近代工業。可惜的是,左宗棠的這些工作全都以失敗告終,但可以肯定,這不能全怪他。

如何評價左宗棠? 晚清名將左宗棠簡介及名言 第3張

四、收復新疆

收復新疆是左宗棠晚年的一大壯舉,也是他人生樂章中最爲輝煌的一篇。

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初,中亞浩簾汗國軍官阿古柏勾結幾個民族敗類,侵人新疆南部的喀什噶爾、英吉沙、莎東、和田、阿克蘇、庫東和喀喇沙爾等城,宣佈成立"哲德沙爾國”,自稱"巳達吾來特阿孜"(意爲洪福之王)。接着,對新疆垂涎已久的英、俄兩國也藉機加緊步伐,更加明目張膽地尋求自己在這一地區的利益。西部邊唾出現危機的消傳到北京,朝中一片大亂,因當時我國東部海防也正吃緊,便出現了要塞防還是要海防的爭比論,以李鴻章爲代表的一些重巨主張放棄新疆,把西征之晌作爲東南海防之用。此時的左宗棠已年近花甲,但他憑藉高度的民族責任感,毅然站了出來,反對放棄新疆。在朝廷關於西北邊防問題的討論中,左宗棠全面闡述了他對這一問題的看法。他認爲中國的國防是一個整體,海防和塞防互爲表裏,缺一不可。他駁斥了李鴻章把西餉用於海防的謬話,並強調塞防現在情況緊急,應優於海防,大力增加經費纔對。與此同時,左宗棠還從新疆戰略地位的重要性出發,指出了失去新疆後的嚴重後果。聽了他的慷慨陳詞,清廷最終決定收復新疆。而征戰新疆的重任,自然也就落在了膽識、魄力和信心俱住的左宗棠身上。光緒元年(公元1875年)三月,左宗裳被詔命爲督辦新疆軍務的欽差大臣。第二年二月十六日,準備已久的左宗棠撥寨蘭州。同年五月,從各地調撥的近一百營,約五六萬人的隊伍聚齊在蘭州在左宗棠的作戰計劃中,首先要拿下烏魯木齊,接着收復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北部,最後乘勝南下,一舉收復全新疆。按照這一部署,光緒二年(公元1876年)六月,左宗裳摩下劉錦棠及金順部進駐阜康,並從那裏出發,先後收復了烏魯木齊、昌吉、呼圖壁及瑪納斯等城,清軍初戰告捷。

這一戰役勝利結束之後,清軍士氣大振。可就在這時,英國卻以調停人的身份站了出來,稱阿古柏願與中國相解,可作爲屬國,不必朝貢。左宗棠聽到這一荒謬主張,立即予以駁斥,他揭穿了阿古柏"只請爲屬國,免除朝貢,隻字不提歸我故土"的險惡用心,並稱南疆"地不可棄,兵不可?quot;。南疆的收復之戰捉上了議事日程。光緒三年(公元1857年)三月,收復南疆的第二戰役正式打響。僅僅幾個月時間,左宗棠的軍隊便攻克了除俄國佔領的伊犁之外的南疆所有重鎮,新疆重又回到祖國懷抱。

以後的左宗棠又投入了武力收復伊犁的準備之中。後由於各種原因,他征戰伊犁的夙願未能實現。但正是有了他早期軍事唯備的威懾,清政府與沙俄就伊犁問題的談判最後才得以達成了公正的協議。從這點上說,左宗棠在伊犁迴歸中國過程中所起的作用同樣是不可低估的。

至此,左宗棠作爲一名封建官僚,基本完成了他一生中的大業。此後,他雖然也偶有閃光之作,但相比起來,再役如此輝煌過。光緒十一年(公元1865年),清廷不顧全國的反對之聲,同法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中法新約》。左宗裳聞此消息,肝火上升,憤鬱焦煩,病惜逐日加重。同年七月二十七日,悲憤交加的左宗棠不幸死於福州,一代名將就此隕滅。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