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諸葛亮爲何執意北伐,而不向其他方向發展呢?

諸葛亮爲何執意北伐,而不向其他方向發展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7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蜀國執意北伐,而不向西南、西北方向進行擴張,是諸葛亮爲劉備定下的國策。諸葛亮爲蜀國定下如此國策,是因爲受到了蜀國本身條件的限制。

根據《晉書》記載:公元263年,蜀國滅亡時國內的總人口共計94萬。而當時的蜀軍爲十萬兩千餘人。這就是說蜀國當時的軍民人口比例爲十比一。另外當時蜀國的官員數量爲一萬三千餘人。

公元280年吳國滅亡,當時吳國境內的總人口數爲230萬,軍隊人數爲23萬。由此可知吳國的軍民比例也是十比一。另外當時東吳境內的官員數量爲三萬兩千餘人。而魏國在滅亡蜀國時的人口數量爲450萬,魏國軍隊的總人數爲四十五萬。魏國官員的人數將近六萬。這就是說魏國的總人口數量是吳國的一倍,是蜀國的四倍。

魏蜀吳三國,官員的大概比例是6比1比3。隨之蜀國便形成了一個尷尬的局面:只有攻佔吳國或是魏國的土地,蜀國才能利用俘虜得到的官員,去管理佔領的土地。

北伐存在必然性

蜀國以90餘萬人口,養活11萬官、兵,這出現了一個尷尬的局面。國民生產總值不高,經濟落後,內部不穩定。所以蜀國就需要不斷通過戰爭,向外進行擴張來維持內部的穩定,這便是諸葛亮窮兵黷武,立志北伐的原因。

蜀軍向西南方向擴張,以蜀國的國力也是無法承擔後期管理支出的。這項管理支出包括:大量駐紮的軍隊,大量前往西南任職的官員,前期大量的糧草供應。

西南對於蜀國而言多山川密林,且地勢環境十分複雜,蛇蟲猛獸叢生,這是不利於蜀國進行人口繁衍的。另外西南地區不便於教化,交通不比便利。駐紮的蜀軍人數少了不利於平叛,駐紮的蜀軍人數多了,糧草供應又是蜀國無法長期承擔的。因此諸葛亮纔會將蜀國對外擴張的目標,定在了曹魏身上(北伐)。

蜀國內部不和,無力承擔對外征伐

諸葛亮可以通過不斷北伐,得到魏國的土地、官員和糧草。隨之蜀國就可以用繳獲的糧草供養軍隊,利用俘虜到的北地官員去管理地方。

魏蜀兩國的邊境交界處爲五百多裏,這也是便於蜀軍從不同方向進攻魏國的。反觀蜀國國內,蜀國產糧、盛產蜀錦這不假,但蜀國內部卻有三股勢力陷入了內鬥(劉備的舊部、劉表的舊部、荊州士族)。與此同時,除了荊州、漢中駐紮大量蜀軍以外,其他地方的蜀軍駐紮的又過於分散。

對於諸葛亮和劉備而言,佔領西南地區,實際並沒有增強蜀國的國力。大舉西征吳國,對方又是自己多年的盟友,守住北方尚且不易,更何況是大舉西征呢?

最初的口號便是“興復漢室”

劉備建立蜀漢政權初期,打出的口號便是興復漢室。對於當時的蜀國而言,大環境是敵衆友寡的,所以劉備和諸葛亮纔會把主要精力放在恢復漢朝的疆域上。恢復漢朝疆域,可以讓蜀漢政權得到漢朝百姓的擁戴。

蜀軍一旦向西南方向進行擴張,那麼東吳便可趁勢奪取荊州,曹魏也可以伺機攻佔漢中。到那時蜀國不但失去了盟友,還將以一敵二,迎戰魏、吳兩國國。所以北伐對於蜀國而言不但可以擴張領土,增強國力,還可以捆綁吳國,讓吳國繼續當自己的盟友。

諸葛亮爲何執意北伐,而不向其他方向發展呢?

蜀國也曾向西北、西南方向進行擴張

雖然蜀國先天條件不足,但歷史上蜀國也並非沒有向西北、西南方向進行過擴張。關羽死後,劉備主導的夷陵之戰,便是蜀國向西北、西南方向進行的一次擴張。結果蜀軍損失慘重,劉備更是因此戰,抑鬱而終。

諸葛亮掌權後,第一時間就將劉備定下的錯誤戰略拉回了正軌。此後蜀國再沒有和吳國有過大規模的衝突,諸蜀軍的主攻方向定在了北方的曹魏身上。

諸葛亮爲何執意北伐,而不向其他方向發展呢? 第2張

劉備掌權時的蜀國,確實有向西北、西南方向,進行過擴張。但在這一過程中,蜀國卻耗費了大量的人力、財力以及物力,蜀國最終更是是無功而返,未能取得重大戰果。所以蜀軍向西南、西北方向進行的擴張,纔不太被人們所知曉。

結語

據《襄陽記》記載,諸葛亮北伐時的兵力爲十萬,留守蜀國各郡的兵力爲五萬。因此便可以說,蜀國後期的總兵力大約爲十五萬。按照94萬的人口來換算,北伐時的蜀國軍民比例竟然達到了驚人的:7比1。可以說當時的諸葛亮有些窮兵黷武了。蜀漢滅亡時兵力爲十萬兩千。這就是說連年征戰,已經導致蜀國損失了近三分之一的兵力。經濟落後的蜀國,以軍隊向外擴張來維持內部穩定。大量折損兵力後,蜀國自然也就離滅亡不太遠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