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劉備爲何不聽諸葛亮勸告,執意興兵伐吳呢?

劉備爲何不聽諸葛亮勸告,執意興兵伐吳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3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史書記載,劉備以替關羽復仇的名義,出軍討伐孫權,雙方還沒開戰張飛又被部將殺害,而兇手又投靠了東吳,所以舊仇未報又添新恨,劉備幾乎動員了一切機動兵力誓要一舉滅亡東吳。

劉備爲何不聽諸葛亮勸告,執意興兵伐吳呢?

實際上劉備的這次東征,爲復仇只是藉口,真正的目的是想在實力巔峯期,完成至少收復荊州,最終一舉滅吳,實現與曹魏南北朝、二分天下的戰略目標。劉備的真實想法現在看來有些太過膨脹了。

夷陵慘敗

公元221年7月,劉備稱帝后的第三個月,劉備爲了給關羽報仇(出兵的理由),親自統兵攻打東吳。

猛將張飛率本部兵馬萬餘人,從閬中至江州,欲與劉備會師。但在出發前,因苛待部下,被部將張達、範強所殺。

孫權見劉備動了真格的,在求和不成之下,做了兩手準備。

1、向曹魏稱臣,避免兩線作戰。

2、任命陸遜爲大都督率軍應戰。

陸遜率軍與劉備大軍相持七八個月後,最終抓住時機火燒連營,在夷陵附近幾乎殲滅所有蜀軍。

劉備爲何不聽諸葛亮勸告,執意興兵伐吳呢? 第2張

此戰劉備親領的五萬精銳幾乎全軍覆沒,剛剛投靠的武陵蠻沙摩柯部一萬餘人也全部戰死,隔江相望還沒有參戰的黃權部水路大軍兩萬人,沒有了退路,在大勢已去的情形下投降了曹魏,再加上其餘地方參戰部隊的損失,整體損失將近十萬。

這對新生的蜀漢政權來說可謂元氣大傷,諸葛亮的“隆中對”策略不得不完全放棄。蜀漢政權從此形成了先天不足、偏安一隅的態勢。

其實在開戰之前,劉備也沒必勝把握。那他爲何不聽軍師諸葛亮之勸說一定要南下徵吳呢?

作爲三國時期的大戰略家劉備心中十分焦慮,曹魏佔據中原,在沒有內亂的影響下,經濟和人口正在快速恢復。

如果沒有改變,再這樣持續下去十幾年後,擁有中原九州之地的魏國會對南方吳、蜀兩國均存在國力上的壓倒性優勢,蜀漢想要借一州之地復漢(統一天下)是不可能完成的了,只有在短時間拿下東吳,整合整個南方區域,經濟和人口的劣勢才能扭轉,才具備了和北方魏國一爭天下的資格。

可惜天不佑劉備,吳蜀雙方在長達約半年的對峙中,耐心已失的蜀國犯了錯誤,終於被陸遜抓住時機,在劉備大軍“兵疲意沮”時,以火攻一擊必殺。

結語

歷史就是這樣,無非成王敗寇,陸遜這個江東士族最傑出人才橫空出世,阻止了劉備雄心壯志的腳步。

杜甫詩云“遺恨失吞吳”,與其解釋爲諸葛亮“不能阻止主上東行”的悔恨,倒不如說是遺憾此戰失去吞併吳國的可能,再也沒有建立南朝、二分天下之良機更貼切些。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