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諸葛亮死後,他的繼任者爲何都不熱衷北伐呢?

諸葛亮死後,他的繼任者爲何都不熱衷北伐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8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費禕是諸葛亮死後輔政的蜀國重臣。與諸葛亮的連年北伐不同,他們雖然是諸葛亮選中的接班人,卻都不熱衷對外戰爭,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往下看。

這其實是一件很微妙的事情。

諸葛亮死後,他的繼任者爲何都不熱衷北伐呢?

蔣琬是零陵人,費禕是江夏人,加上和他們齊名的董允,他是南郡人。這三位接班人和諸葛亮一樣,都是荊州人。在關羽敗亡之後,我有理由相信,“蜀漢四相”涇渭分明的分成兩個陣營,費禕他們認爲,失去了荊州,就意味着他們終生再也回不去家了。

世人對諸葛亮的北伐基本上持兩種觀點。一是明知不可而爲之,在這種觀點下,諸葛亮呈現一種悲涼的浪漫主義詩人的氣質;另一種是說,根據蜀國和魏國的綜合國力,尤其是自從曹叡登基後改變了曹丕時期對蜀進攻的態勢,改爲戰略收縮,更加在意發展國力,所以,在這種情況下,讓魏國猥瑣發育的話,蜀國將更無勝算,於是諸葛亮用進攻來破壞魏國的發展,爲自己贏得生存的時間。這兩種觀點無論哪一種,其本質是不斷的進攻。而蔣琬、費禕們,則更多的是現實的“知命”感。北伐絕無成功的可能,而東伐荊州,打回老家,之前劉備已經這麼做過了,那麼剩下的,就只有儘可能的鞏固蜀漢國力,儘量延長國祚,纔是最現實也最正確的做法。

02

《三國志·蜀書》記載,劉備入川時蜀中共有26萬戶共96萬人。而《晉書·地理志》裏記載,魏國在曹叡時期共有120萬戶443萬人。其差距是肉眼可見的。基於此,我個人認爲諸葛亮的六次北伐實際爲第二種觀點,但無論如何,諸葛亮的進攻和蔣琬、費禕的防守,確是不爭的事實。

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說: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他們卻都沒有去扮演諸葛亮所希望的角色。但是,總有人會繼承並使用“武侯遺志”這筆巨大的政治遺產的,他就是姜維。

諸葛亮死後,他的繼任者爲何都不熱衷北伐呢? 第2張

03

228年,姜維歸降諸葛亮,從此開啓了姜維作爲蜀國忠臣的後半生。

姜維深知,自己作爲降將,所能擁有的大義名分只能來自於諸葛亮的政治遺產,因此他是蜀國不折不扣的“鷹派”,他需要戰爭來獲取朝廷上的話語權。他不同於蜀國固有的元老派、荊州派和益州派,戰爭也只有戰爭,才能給他帶來政治上的地位。

234年諸葛亮去世,繼任者是蔣琬。246年蔣琬去世,繼任者是費禕。前面提到了,蔣琬、費禕是蜀國的“鴿派”,他們非常不熱衷於繼續北伐,在他們的壓制下,姜維的幾次領兵只有萬人。人少,自然戰功有限,戰功有限,就沒有進一步的話語權,姜維於是處於半雪藏的地步。

04

249年,姜維攻打魏國的西平郡,這次戰鬥中姜維俘虜了魏國的中郎將,名字叫郭脩。

關於這個人,名字始終存疑。《三國志·蜀書》中稱之爲郭循;而《魏書》中則稱之爲郭脩。考慮到後面裴松之注《三國志》時也採用了“郭脩”的說法,而且蜀國不置史官的事實,這裏就統一用郭脩了。

郭脩投降姜維之後,非常匪夷所思的短短几年如火箭一般崛起,到了253年,他已經是左將軍了。

左將軍這個職位,在蜀國有着特殊的含義。之前馬超、吳懿、向郎任過左將軍,而在他們之前,他們的老闆劉備也是漢朝的左將軍。後代宋朝趙光義,在登基前是開封府尹,他當皇帝之後的北宋一代所有開封府尹,前面都要加上一個“權”字,以示自己不敢和皇帝當初的官職一樣。“左將軍”這個職位雖然在蜀國不用加上“權”,但肯定是非心腹之人不會擔任的。而郭脩一個降將,居然也擔任了左將軍,這裏面一定有問題。

05

前面說了,253年,蜀國大將軍費禕離奇的死了。

說“離奇”,是因爲費禕是在一場酒會上被一個人刺殺了。而這個人就是我們剛纔提到的老朋友——郭脩。

253年正月,蜀國舉辦歲首大會,就是春節聯歡晚會的意思。費禕召集所有重臣一起喝酒,身爲左將軍的郭脩也在受邀之列。席間費禕酒醉,郭脩趁其不備一刀刺去,費禕當場身亡。

然而此事背後的疑點卻非常多,並都隱隱指向一個人,他就是——

首先說郭脩的官職。前面提到了,左將軍這個名號在蜀國非常特殊。馬超是有歷史特殊原因,封一個主公之前的官職以籠絡馬超;吳懿是劉備吳皇后的哥哥;向朗是諸葛亮死後穩定朝廷的人物,他們是左將軍,而郭脩何德何能也能並列呢?而在當時的朝堂上,可以任命這樣高官的人物就三個,分別是劉禪、費禕和姜維。

第二,《三國志·蜀書》中說,姜維“陰養死士”。是不是非常的辣眼睛毀三觀?在我們的理解中,只有司馬師這樣性格陰鷙的人才養死士,沒想到濃眉大眼的姜維居然也幹過。

而什麼叫死士?

郭脩刺殺費禕後被俘,然後被祕密處死,死前供認自己乃魏國奸細,陰謀刺殺蜀國重臣。然而這樣的人物,幹下這麼驚天動地的事,留下這麼大有文章的口供,居然就被處死了。

第三,有關郭脩是魏國奸細的說法,其實完全經不起推敲。費禕遇刺身亡是253年的正月,而魏國那邊到了這一年的八月才由曹芳下旨追封郭脩。如果這事真的是魏國策劃的,那麼沒必要要等待半年的時間才昭告天下。當蜀國宣稱自己的大將軍被魏國刺客刺殺後,曹芳和司馬師都挺莫名其妙的,互相問“牛逼,是不是你乾的?怎麼也沒和我說一聲呢?”

第四,一件事情的既得利益者就是它的最終推手。這樣的結論大家都不會有異議。費禕死後,同年三月,姜維就親率數萬人配合吳國的諸葛恪北伐魏國。這次北伐,讓他獲得了“督內外軍事”的全國最高軍事權力。此後直到258年,每年都有他率領數萬大軍的記錄。被雪藏多年的姜維終於得其所願,躍躍欲試了。

結合上面的四點內容,再加上對費禕、姜維矛盾乃至蜀國國策的分析。所謂真相只有一個,那就是,在費禕遇刺的事件上,姜維是最值得懷疑的人物。事情的真相或許是這樣的,姜維在249年開始佈局,所謂魏國西平郡的中郎將郭脩的說法根本就是子虛烏有,這個人就是他的一個死士,死士郭脩的目的則是在恰當的場合幹掉與姜維意見相左的費禕,爲姜維獲得兵權鋪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