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古代和親公主的命運都很慘嗎?

古代和親公主的命運都很慘嗎?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1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古代和親公主的命運都很慘嗎?下面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公主和親、和蕃是不少電視劇會出現的情節,要不就是女主角被逼和親,最後男主角成功解救,就好似《宮心計2深宮計》中王皇后逼元玥遠嫁吐蕃;要不就是用來打擊後宮對手,好似《甄嬛傳》中以朝瑰公主遠嫁提醒生有溫宜公主的曹貴人。總之,和親在世人眼中絕非什麼好事。

中原王朝利用“和親”換取邊關安寧的做法,始於漢高祖劉邦。經歷七日匈奴白登之圍後,剛剛建立漢朝的劉邦爲了安定邊境,接受了劉敬建議,封宗室女爲單于閼氏,與匈奴王結爲姻親。(閼氏,粵音:胭脂,意指夫人)

西漢自高祖始,惠、文、景、武帝朝均有以宗室女子遠嫁匈奴的記錄,而四大美人中的“落雁”王昭君,就是在漢元帝時出塞的。《後漢書·南匈奴傳》記載,在丈夫死後,王昭君曾上書漢成帝請求迴歸漢朝,卻遭成帝拒絕,命令她跟隨匈奴習俗,再嫁予繼子,即新一任單于。

除了漢朝,唐朝亦是一個送公主和親的朝代。相比漢朝時的魚目混珠形式,以宗室女子送去匈奴,唐代和親公主更爲貨真價實。二十位和親公主中,有三名是真真正正的皇帝親女,包括肅宗的寧國公主、德宗的鹹安公主和憲宗的太和公主,亦有部分是公主、親王之女。不過與嫡系皇室血緣較疏的宗室女子,仍是首當其衝的一羣。

一說唐代和親公主,相信不少人即刻想起嫁給吐蕃贊普松贊干布的文成公主,但其實被視爲把中原文化帶入西藏的文成公主並非真正公主,只是皇室遠支的宗室女子,史籍上甚至沒有她父母的記錄。

古代和親公主的命運都很慘嗎?

唐代詩人李山甫《陰地關崇徽公主手跡》中說“誰陳帝子和番策,我是男兒爲國羞。”,崇徽公主是唐朝將領僕固懷恩的女兒,在同爲和親公主的姐姐死後,嫁給了姐夫回紇登裏可汗。

和親公主的故事大同小異,對當朝者來說,只是國策之一,卻不知對一個只有十多歲的女子來說,孤身離鄉別井、遠嫁蕃邦是件多大的悲劇,幸運的或許在老年時回到故國終老,不幸的甚至被捲入政治旋渦中,客死異鄉。

昭陽公主嫁給金多祿,在金府旁邊興建了她自己住的公主府,還要金家人晨昏定省,向她請安。唐代不少公主是刁蠻公主的代表,然而是否每個公主離開皇宮出嫁後,都市建“公主府”,有一片自己的小天地呢?那可不一定!

首先,要搞清“府”的意思。府是指官吏辦理公務的地方,或是一些高官或貴族的住所。咦,公主是皇帝女是皇族,住處不就是公主府嗎?

在唐代,“府”含有幕府的意思,此幕府非指日本江戶時代的幕府,而是指高官自行組織的智囊團,在處理政事上爲他們出謀獻策。最初的幕府是戰時將領決策機關,由於在帳幕中進行,故稱幕府。在春秋戰國時代,貴族流行供養的門客,亦是幕府的一種。時至今日,我們還會使用幕僚一詞來表示政府智囊團呢!

漢代時,開幕府成了三公,即最高級官員的特權。所以說,並非個個官員及貴族都可以開府,更遑論久居深宮、不諳政事的金枝玉葉呢?

不過,唐代是中國歷史上女性地位相對較高的年代,部分公主獲破例準建公主府,例如唐高祖的嫡女兒平陽昭公主。這個平陽公主算得上的名副其實巾幗英雄,父親李淵起兵之時,她在長安近郊聚衆、招降,最後集得七萬人,號稱“娘子軍”,並相繼攻陷關中要地,與丈夫柴紹各建幕府,參與軍機大事。

有平陽公主這先例,再加上社會風氣的影響,一些得到皇帝喜愛,對朝政具有影響力的唐代公主,就有機會獲准開公主府,就如大家耳熟能詳的太平公主和安樂公主,開府不再是三公的專利。

其實在唐代時,有一個從一品的閒散官,名爲“開府儀同三司”,通常用作犒賞有功大臣。獲此官號的意思,就是可以如同三司一樣開府,以自己的名義組建幕僚。

所以說,並非個個公主出嫁後都有公主府住,那麼嫁人後住哪兒?當然是和其他女子一樣住丈夫的家呢!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