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兵敗夷陵之後,劉備爲何要待在白帝城呢?

兵敗夷陵之後,劉備爲何要待在白帝城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4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兵敗夷陵之後,劉備逃到白帝城(今重慶市奉節縣白帝鎮白帝村1號社),此後一直沒有回到蜀漢都城成都,而是繼續呆在白帝城。期間諸葛亮多次請求劉備回成都主持大局,他一概不理。第二年三月,自感時日無多的劉備召來諸葛亮,上演了一出感人肺腑的託孤戲碼,四月二十四日(223年6月10日)病逝。

劉備至死未回成都,當然不是因爲不敢。蜀漢其實是一個建立在劉備個人聲望上的政權,他在蜀漢的地位非常崇高。某種程度上來說,甚至超過了曹丕在曹魏的地位。

曹丕若死了,曹魏立刻就可以推出一位新君,不影響曹魏的內部穩定。劉備若死了,能接替他位置的一個也沒有。劉禪能夠勉強穩住政局,是因爲有諸葛亮這個超級外掛。也就是說,劉備根本沒有不敢回成都的理由,成都沒什麼讓他感到恐懼的。那爲什麼劉備就是不回去呢?

這麼說吧,不是不敢,一是感到羞愧,沒有顏面回去見大臣們;二是心灰意冷,對統一天下再也沒有信心。爲啥?還不就是因爲襄樊之戰和夷陵之戰。這兩場戰役對蜀漢影響很大,可以說攸關國運,甚至促成了三足鼎立的格局。

兵敗夷陵之後,劉備爲何要待在白帝城呢?

先說襄樊之戰。公元219年,曹操和劉備爭奪漢中失敗,退回長安,由攻勢轉爲守勢。孫權趁機調集大軍,準備再次發動合肥之戰。順帶一提,此前孫權已經打過2次合肥,每次都是出兵十萬,無功而返,得名“孫十萬”。這時的孫權還不知道,合肥是東吳無法征服之城,後來又打了4次,還是沒成功。

曹操得知孫權動向,便抽調各州兵力駐屯揚州,想要阻住孫權北上的通道。關羽看到這兩家快要打起來,認爲時機難得,於是出兵攻打荊州北部的襄陽和樊城。可他沒想到,孫權對蜀漢陣營早有意見,更不想看到蜀漢做大,在背後來了一刀,趁他與曹軍交戰,東吳大將呂蒙白衣渡江,拿下了關羽的大本營南郡。

此戰的結果大家都知道,由於孫權背盟,關羽敗走麥城,和長子關平一起於臨沮被吳將殺害,頭顱都被割了。但對於蜀漢來說,更嚴重的後果是丟失了在荊州的地盤,南郡、零陵郡以及武陵郡,失去了北伐的一大基地。蜀漢本就弱小,只有部分荊州和益州,少了荊州,處境更爲雪上加霜。

東吳原有荊州的三個郡(長沙郡、江夏郡、桂陽郡),再加上新得的,就有了六個郡,不僅增加了地盤,而且還全據長江,進一步鞏固了東吳政權的安全。而對蜀漢來說,強大起來的東吳是一大威脅。因而劉備大爲震怒,稱帝后親自率領5萬大軍(蜀漢常備軍4萬多、新投來的五溪蠻夷約1萬),於221年對東吳發動大規模進攻。打的旗號是爲結義兄弟關羽報仇,但這很可能只是符合他人設的一種表面說辭,實質上爲的是奪回荊州。沒了荊州的蜀漢,難以走出蜀地。

兵敗夷陵之後,劉備爲何要待在白帝城呢? 第2張

但道理是這個道理,當時的蜀漢,已經在襄樊之戰中損失慘重,蜀漢駐紮在荊州的關羽軍團全軍覆沒,據史料統計,至少死了3萬人。這什麼概念呢?舉個例子,此戰中曹魏損失的士兵大約也在3萬以上,之後曹魏退回北方,很長時間沒有南征。比曹魏體量小得多的蜀漢,更是無法承受這樣的損失。因而很多蜀漢文武極力阻止劉備,認爲應該休養生息幾年後再出兵。但劉備通通不聽,一意孤行御駕親征。

孫權有點害怕,想跟劉備求和。東吳重臣諸葛瑾(諸葛亮之兄)還給劉備寫了封信,大意是您不能因爲關羽之死而失去了理智,您和關羽再親,難道還能親得過漢朝各位先帝?您是要做大事的人,不要被個人仇恨矇蔽了雙眼,更不能因小失大。這話挺有理,但諸葛瑾搞錯了重點,劉備攻東吳,爲關羽報仇本來就是其次,奪回荊州纔是主要的。

顯然孫權不可能放棄到手的好處,他想要將蜀漢勢力趕出荊州也不是一天兩天了。對此劉備心知肚明,雙方也就沒什麼好談,便拒絕議和繼續攻東吳。悲催的是,此戰蜀漢又敗了。而且失敗的原因主要在劉備身上,他採用了錯誤的戰術。不察地形,將軍隊帶入難以展開的崎嶇山道之中,還將戰線拉開了七百里,處處結營、沒有重點,正好方便了吳軍各個擊破。

曹丕知道後,嘆道“備不曉兵,豈有七百里營可以拒敵者乎!”此次兵敗對劉備的打擊是沉重的,留下個不會打仗的笑柄只是小事,主要是帶出來的將士又損失了許多,具體傷亡不知道,但有些史料記載劉備“僅以身免”,縱然還活着一些,想來也不會很多,劉備愧對當初阻止他出兵的蜀漢臣子。

最主要的是,劉備知道,若不能在此戰奪回荊州,以後就更難了。沒有荊州,又何談光復漢室?他人生最大的目標,基本沒有完成的可能。一念至此,劉備都沒什麼心情活下去了,還回什麼成都。果然,沒多久就鬱鬱而終。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