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知縣就是縣令嗎?這兩者有什麼區別?

知縣就是縣令嗎?這兩者有什麼區別?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關於清朝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受到清宮劇的影響,很多人認爲縣令就是知縣。

如果您這樣想,那麼就說明您存在認知上的誤區。

同爲一縣之長,知縣和縣令其實是古代的兩種官職。

下面就聽小編我,向您詳細道來。

知縣就是縣令嗎?這兩者有什麼區別?

大多數人提到“縣”這個字,首先會聯想到,始於秦始皇時期的郡縣制度。

其實郡縣制度,推行於戰國末期的,各諸侯國中。

到了秦始皇統一六國以後,郡縣制才被普及推廣。

在郡縣制的官職體系中,郡和縣級別的官員,是由朝廷直接任命。

其下還有鄉長,亭長,里長的官職存在。

這些官員卻是由當地人推選而出。{古代將這些官員,多稱爲吏}

到了秦漢時期,作爲一縣長官的縣令或是縣長,纔開始出現區別。

當地方人口過萬戶以上的縣,長官就會被稱之爲縣令,其俸祿爲六百石到千石不等。

而縣中人口在萬戶以下,其最高長官就會被稱之爲縣長。

這些縣長的俸祿爲三百石到五百石不等。

隨着魏晉時期,戰亂的頻繁發生,從而導致了人口的大量銳減。

隨之縣令和縣長的定義又發生了變化。

在《晉令》一書中曾記載道:當時的縣令,其轄地內,人口需要達到千戶以上。

而轄地人口數目,在五百戶以下,其長官就會便被稱爲縣長。

知縣就是縣令嗎?這兩者有什麼區別? 第2張

由於南北朝時期,中原正處於割據時代。每個國家的疆域並不穩定。

隨之就會有大量人口的流失。這時衆多國家,取消了縣長的官稱,開始統稱一縣之長爲縣令。

{詳見《隋書百官員志》}再之後到了唐朝時期,又偶爾會出現縣令一職空缺的現象。

在這種情況下,就會由縣裏的其他官員來代理縣令的職位。

這些官員就被稱之爲:知縣事,這也是知縣這個官稱第一次出現在我國的歷史中。

綜上所述,從秦漢到隋唐時期,一縣之長就被稱爲縣令。

到了唐朝時期知縣的出現,其實是地方官吏代替縣令,管理轄地民生的稱呼。

到了宋朝,縣令一詞又發生了改變。從唐朝末期,再到宋朝建立。

在這個階段,連年戰亂,各地藩鎮割據,百姓流離失所。

宋太祖建立宋朝以後,重文輕武。隨之也就改變了地方官員的權力。

趙匡胤從唐朝知縣事的身上得到啓發,爲了便於朝廷管理地方政務。

趙匡胤決定宋朝不再任命地方官員。

而是由朝廷直接指派官員,去管理地方政務,這些官員便被稱爲知事。

隨之從前的刺史,太守和縣令等官員的稱謂也發生了改變。

這就是後人所熟知的,知州,知府,和知縣等。

宋朝時期的知縣,由於是朝廷指派,所以職權要比縣令大。

知縣不但要處裏轄地百姓的民生事務,還要監管地方軍事。

由於元朝並不是漢人建立的王朝,所以元朝再次將一縣之長的官稱改爲縣尹。

再之後到了明朝時期,爲了便於朝廷掌控地方,朱元璋再度恢復了宋太祖所施行的知縣制度。

而到了清朝時期,清廷還是大部分沿襲了明朝的知縣制。

總的來說知縣雖然和縣令都是一縣之長。

但縣令卻是由地方官吏出任,而知縣卻是由朝廷所指派。

從官職高低而言,縣令通常是正五品,而知縣通常是正七品。

所以清朝所謂的七品芝麻官,指的就是知縣而並非縣令。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