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明朝稅率太低弊端那麼多 統治者爲什麼還採用這種政策

明朝稅率太低弊端那麼多 統治者爲什麼還採用這種政策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7.8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明朝賦稅,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關於明代歷史的敘述,幾乎都有“重稅於民,民窮於民”的說法。你一定聽說過,明朝賦稅特別重,全國各地的賦稅都很高,政府收了太多的錢,導致了人民的極度貧困。這種觀點恰恰與真實的歷史背道而馳。對明朝來說,稅率太低,不利於統治。稅收是國家的基礎。如何徵稅要看社會現實,否則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

明朝稅率太低弊端那麼多 統治者爲什麼還採用這種政策

明朝賦稅到底低成什麼樣?

根據數據統計,全國稅額最重的是蘇州府,約佔農村收入的20%。其他的地方一般都在10%以下,比如山東曹縣的賦役約佔農村收入的9% ,甚至有的地方能低到1~5%。要是把各朝賦稅從高到低排個名,明朝一定能夠得到倒數。從稅收金額上來看,明朝一年的稅收相當於宋朝的八分之一或者清朝的四分之一,在中國歷史上也算得絕無僅有了。

而明朝與當時的英國、日本相比較,也是處於絕對的低稅收範圍的。以比例而言,同時代的日本,稅額佔收入的50%。以總額而言, 同時期的英國,人口爲500萬,稅收每年竟達700萬英鎊,摺合約銀2000餘萬兩,相當於把中國人口乘30倍以後的稅收額!

明朝稅率太低弊端那麼多 統治者爲什麼還採用這種政策 第2張

民窮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民窮”的根本原因不在於國家賦稅過重,而在於法律的腐敗和政府的低能。國家律法雖然規定了低稅率,但政策一級一級落實到地方鄉縣中,就走了樣。因爲底層官吏會加倍徵收,大小地主加重了對農民的剝削,所以農民並沒有收受到實際的優惠。長此以往,社會上的貧富差距還會越來越大,富者越富,貧者越貧,加重百姓生活的困難。

在底層官吏層層盤剝的同時,稅收方式不合理,糧食、布匹甚至是野味、木材都可以用來繳稅。用實物繳稅的中間損耗太多,可以說許多人力、物力、財力都被白白浪費掉了,政府一直處於低效率的運作當中。並且政府收稅收得少,也就意味着沒有足夠的資金用於建設百姓的實際生活水平就得不到改善,只能長期的處於貧困之中。

明朝稅率太低弊端那麼多 統治者爲什麼還採用這種政策 第3張

那明朝爲什麼還採用低稅率呢?

相信很多朋友看到這裏就會疑惑了,既然採用低稅率有那麼多弊病,爲什麼明王朝還採取了這種政策呢?

明朝以前的遊牧民族政權對於中原傳統的農業社會破壞頗多。所以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和大臣極力恢復舊制,企圖創建一個政府穩定、老百姓安分守己的農業帝國。所以政府少徵稅,少支出,國家處在一種“低效率”的運轉狀態。爲了減少政府開支,明朝還建立了一系列制度來保持政府的低耗能,比如其獨有的軍屯制度、減少大規模公共建設、鄉村自治管理。從軍費、官俸等方面入手,減少開支。

這些舉措在明初期取得了一定效果,經過戰亂的百姓終於可以休養生息,明帝國趨於穩定。明王朝能延續了276年,與這種“低效率”的運轉方式不無關係。但是到了明後期,生產力提高,人民需要有公共領域的投資和建設,比如治水、興修水利、改善灌溉、修路、進行技術創新等。這些都是明政府無法提供的,雖然有幾次改革,但沒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貧富差距加大,貪官污吏百出,社會矛盾越來越尖銳。明帝國最終失去了活力,落後於時代發展。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