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同樣都是三公 周朝三公和漢朝三公有什麼不同

同樣都是三公 周朝三公和漢朝三公有什麼不同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2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古代三公,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相信喜歡中國歷史的朋友們大家都知道在中國古代有兩套行政制度,一套是“三公九卿制”,另一套則是“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雖然現在已經消亡了,可是實際上我們現在有些部門還是類似於“三省六部制”,同時我們隔壁的鄰國也有保存了這一套行政制度,所以大部分人對於這套制度還是比較熟悉的。

同樣都是三公 周朝三公和漢朝三公有什麼不同

而“三公九卿制”大部分人或許聽到過,畢竟中國歷史耳薰目染,可是真實卻不一定知道他是什麼樣的,而且這套制度自從“三省六部制”上臺之後逐漸被廢除了,故而很多人也不一定能夠說得上所以然來。

今天的主題我們就關於講講“三公”那些事:

其實“三公”一詞早在夏朝時候就有了,看過“封神演義”的人都聽過“聞太師”之名吧,他的“太師”之位就是當時的“三公”之一,而且當時很多著名的人物也當過“太師”:比如姜太公以及姬公旦也曾是周朝的太師,和太保、太傅同列爲“三公”。

周朝滅亡之後,這三個職位也被保留了下來,可是這個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了,當時太師和太保都屬於並不常置的職位,也就東漢末年的時候,董卓爲了拔高自己的地位讓百官稱呼自己爲”太師“,其他時候很少見於史書之中。

同樣都是三公 周朝三公和漢朝三公有什麼不同 第2張

而唯一常置的唯有”太傅“,西漢時期太傅的地位是”位列三公之上“,而到了東漢朝,太傅的地位得到進一步提升,不知道大家是否聽到過”太子太傅“,這個官職意味着就是太子的老師,地位不可謂不殊榮,同時會錄尚書事,和天子一起參與朝政的管理,權力很大。但當這一朝的太傅去世後,就不會再任命新的太傅,直到下一位皇帝即位。在職位序列上,太傅是高於東漢時的三公——太尉、司徒、司空的。

不過到了漢末三國時期,這個職位就已經是名義上的虛職了,雖然看起來非常榮寵,可是卻是一個沒有實權的職位。

比如大家熟知的司馬懿他就曾經擔任過”太傅“,看似位列”三公“之上,可是你要想想司馬懿一開始爲什麼鬥不過曹爽呢?就因爲這是個沒有實權的職位,所以只能眼睜睜地看着曹爽一步步逼近,若非他裝瘋賣傻騙過了曹爽,恐怕早已命喪黃泉了。

之後各朝都有設置太師、太傅、太保的官職,但都是虛銜,作爲一個榮譽職位賜給有功勞的大臣。太師、太傅、太保後來又被稱爲“三師”,名義上天子的三位老師。與之對應的有東宮的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被稱爲“東宮三師”。

同樣都是三公 周朝三公和漢朝三公有什麼不同 第3張

後來秦始皇統一中國,這個時候”三公“不再是以周朝的”三師“擔任了,秦始皇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爲三公,其中丞相一職協助皇帝處理政務,太尉執掌兵馬,御史大夫監察百官。

秦朝滅亡之後,漢朝沿用了秦朝的制度,在西漢前期同樣是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爲“三公”,然而實際上太尉並非常設的,因爲太尉關乎兵權,但是皇帝自己肯定不放心兵權交到大臣手中的,所以這個時候太尉是不常設的。

而到了漢武帝時期,鑑於西漢前期丞相權力過大以及外戚專權的局面時而發生,所以漢武帝着手將丞相手中的一部分權力過渡到大司馬大將軍手中,漢成帝即位後選擇將御史大夫改爲大司空,將大司馬、大司空的俸祿提升到與丞相相等,到了漢哀帝在位時,又改丞相爲大司徒,所以西漢中後期的“三公”實際上指的是大司馬、大司空、大司徒。

同樣都是三公 周朝三公和漢朝三公有什麼不同 第4張

這個時期”三公"是呈一種“三足鼎立”的態勢,因爲皇帝不願意看到其中任何一方的權力過大威脅到自己,但是在實際權力上還要數掌握兵權的大司馬最大。

而到了東漢時期,光武帝劉秀又將大司徒、大司空的大字去掉,又將大司馬改爲太尉,所以東漢時期的太尉、司徒、司空成爲“三公”,在這三公之中,以掌握兵權的太尉居首位。

不過這個時期也是中國行政制度的一個轉變的開始,因爲”三公“的權力已經逐步轉移到了尚書檯,同時漢和帝爲了防止外戚專權進一步分化瓦解”三公“的權力,將大將軍的地位逐步提升,所以這個時候的”三公“已經名存實亡了。

同樣都是三公 周朝三公和漢朝三公有什麼不同 第5張

到了東漢末年,原先的”三公“被曹操逐步廢除,曹操再次以”丞相“之職總攬朝政,而原先“三公”的權力便已經開始逐步轉移到了尚書檯手中,從此“尚書檯”取代了三公,成爲了新的行政組織,而這就是“三省六部制”的雛形。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