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同樣是分封,漢朝和周朝的效果怎麼不一樣?

同樣是分封,漢朝和周朝的效果怎麼不一樣?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0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周王室依靠分封制,形成一個共主聯盟並維持了約200餘年年的實際盟主地位和約500年餘年的名義盟主地位(因爲周朝存在時間不確定,大約800年左右),而漢初確立的分封卻沒有維持太久就爆發了異姓王叛亂和七國之亂,造成雙方如此大的區別,原因是什麼呢?感興趣的讀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1.歷史情況不同

西周分封起於武王伐紂,分封的主要是當時已經存在的諸侯、周宗室還有姜尚等功臣,還包括舊商勢力也就是封在宋國的武庚。整體看,周朝制定了比較全面的制度,也就是周禮,確立了自己盟主的位置。周王室依靠宗室和功臣的力量實現了對舊商貴族和有實力的方伯的監視和控制,並把持續穩定下來。同時在遵守周禮的情況下,諸侯國內部維持獨立地位,諸侯和周王室的關係並不是完全隸屬關係,諸侯內部在發展,但受制於實力原因,發展緩慢。

漢初分封是在劉邦實現楚漢戰爭勝利後,對主要實力派進行分封,同時爲了維護劉氏江山,分封自己的兒子、弟弟和侄子,形成異姓王和同姓王。分封異姓王屬於劉邦無奈而選擇,在秦始皇統一天下以後,作爲皇帝的劉邦自然不希望裂土封王,這些異姓王要不是六國王族,要不就是韓信這樣的絕對實力派,封王是爲了穩定局面,劉邦不想接受共主聯盟,註定和異姓王決裂是早晚的事。由於劉邦成爲皇帝時,年事已高,他必須在有生之年爲兒子清除這些障礙,採取主動對異姓王動手的舉措,試圖剪除異姓王。同時,離心離德的異姓王也沒老實,和匈奴等漢朝的敵對勢力勾結。因此,雙方的衝突是避免的。

同樣是分封,漢朝和周朝的效果怎麼不一樣?

漢朝同姓王造反則是因爲漢朝在呂后去世後,劉邦第四個個兒子劉恆即位,引起了諸侯王蠢蠢欲動。尤其在剷除諸呂過程中出力的齊王劉肥一系,對中國結果是不滿意的。而劉邦的侄子吳王劉濞因爲血緣的關係對劉恆並沒有忠誠的感情,因爲吳太子被文帝的太子用棋盤誤傷致死後,徹底不理會漢朝廷。如果這種局面沒有出現大的變動,雙方或許相安無事維持下去。漢景帝又在晁錯等人的支持下提出削藩,給諸侯王謀反而口實。

2.力量對比不同

周王室通過大規模的分封,不斷形成新諸侯國。另外,通過適時的敲打不聽話的諸侯比如烹了齊國的國君。隨着分封國的增加,形成各個封國的相互制約,彼此之間相互防範,在王室實力沒有明顯衰落的情況下,諸侯國不敢妄動。而周王室的同姓國(姬姓國)都佔據重要位置,比如晉國和魯國。在同姓諸侯國的支持下,周王室在最初200-300年間,對大多數諸侯國有控制權,但南方的楚國除外。

漢朝初年劉邦之所以選擇分封,實際上是力量不足的表現,因此這些異姓王存在分離傾向很強。而劉邦也不會恢復周朝大規模分封諸侯國的情況,制約力量不足。同姓王在劉邦活着的時候不敢有異動,劉恆即位後,真正的漢朝嫡傳結束了,同姓王對於天下有了想法,尤其劉濞佔據好地方又有實力,企圖聯合諸王造反。而漢景帝又採取削藩政策,讓諸侯王之間開始結盟,形成反對漢朝廷的力量。

3.周朝並非一帆風順

周初也爆發了三監之亂,就是周宗室和武庚勾結髮動叛亂。南方的楚國一直對周王室不滿,並試圖稱王。而西周末年,隨着周王室實力的下降,諸侯已經開始不那麼嚴格遵守周禮,在發生國人暴動後,周厲王被趕走,周王室尊嚴已經嚴重受損。而周幽王時期出現的戎狄入侵,周幽王被殺,則完全讓王室名譽掃地。其後的二王並立則讓周王室逐步淪爲傀儡。因此西周雖然是天下盟主,但也有造反的情況出現。

4.郡縣制已經深入人心

秦從商鞅變法開始就推行郡縣制,作爲大一統王朝,郡縣制比分封制更適合維護統一。劉邦和他的謀士們自然不希望分封,加上劉邦平民出身沒有家族基礎,他更願意接受郡縣制。因此,郡縣和封國並立,是劉邦爲了維護統一的無奈選擇。而選擇的背後則是實力的較量,西漢的皇帝都在削藩,說明實力在上升,到武帝時期,經歷漢初的休養生息和文景之治,漢朝廷已經具備完全控制局面的能力,封國制就被逐步拋棄了。在這個過程中,力量各方心知肚明,在景帝時期爆發了七國之亂。

分封制更適合生產力低下,大一統觀念沒有那麼強的商周時期,在秦始皇統一天下後,對於“國中國”存在的情況,帝王是不能容忍的,只能通過削藩來緩解矛盾,於是,出現了諸侯國的七國之亂、八王之亂還有諸侯王實現逆襲的靖難之役。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