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揭祕:宋朝官員脖子上掛的白圈是幹什麼用的?

揭祕:宋朝官員脖子上掛的白圈是幹什麼用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著我繡夾裙 ,事事四五通 。足下躡絲履 ,頭上玳瑁光。——《孔雀東南飛》

想必大家都看過不少有關宋朝的歷史作品,許多宋朝的官服,在脖頸部位都會套上一個白圈,這件事一直都困惑着我們現代人,這一白圈的設計到底有何作用。接下來小編就帶來歷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其實,這白圈看起來雖違和可笑,但實際上是有着深刻的寓意,也是爲了幫皇帝行方便。接下來,就與筆者一同來了解一下宋朝官服吧。

中國是一個擁有着上下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其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自然造就了這方土地上瑰麗的文學、藝術成就。

在服裝方面更是巔峯造極,既創造出了符合東方女人審美的服裝首飾,也設計出了做工精細,設計大方也不喧賓奪主的官員朝服,可謂在審美上、實用性上都追求到了極致。不同朝代的朝服設計也不盡相同,甚至隨着官階不等,身份地位的差別,朝服的設計與款式都會相應改變。

《周易·繫辭》中對古代的服化道有着這樣一段記載:黃帝、堯、舜、禹時代的朝服就已經是垂在身前的了,這是我國漢服的起源。這件普通的衣裳不僅僅要具備抵禦寒冷的實用性,更要能體現出自身的政治思想與國家制度,正所謂上乾下坤,身上的着裝這是對乾坤的吸收與反饋。

由此可見,一個人的着裝與一個人的思想有着高度的關聯性,這一道理甚至放在我們現代也同樣適用。因此,古代的各級官員都被要求身着皇帝設計的統一官服,這套衣服不僅僅是一套工作服,也體現了自己的政治地位,更是表明了自己對於皇帝的忠心耿耿。

揭祕:宋朝官員脖子上掛的白圈是幹什麼用的?

我們現代人瞭解到古代的官員着裝,更多的是靠着電視上熱播的宮廷劇、古裝劇。編劇與美術爲了呈現最極致、最真實還原的歷史畫面,

在服裝的設計上都會格外的認真,其中,最爲特別的設計,莫過於宋朝官員脖子上的白色項圈了。

在不少的宋代歷史劇中都有這一設計,觀衆們甚至以爲這個項圈只是個純銀配飾,可能是對宋朝官員的一種賞賜。其實,並不是這樣的,宋朝雖然國庫充裕,但也不至於闊綽到給每一個官員都發放如此大的銀兩,還如此招搖地掛在脖子上,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這個項圈,名叫方心曲領。其實,這並非宋朝的首創,早在隋唐時期這一配飾就已經存在了,只不過在宋朝的時候,方心曲領開始逐漸普及,甚至最終成爲了官員朝服不可獲取的一部分。這一朝服傳統直到明朝才被廢除。那麼,這個方心曲領被設計出來,究竟有何用意呢?

說到這,就不得不說中國作爲禮儀之邦,中華民族骨子裏對於吃穿的講究了。自漢朝以來,中國的審美一度領先於世界,漢服舉世聞名甚至爲了中華民族的國際符號,人們開始對穿着打扮有所講究,開始追求體面,逐漸形成了自己對於美的理解。

揭祕:宋朝官員脖子上掛的白圈是幹什麼用的? 第2張

衆所周知,中華民族是智慧又博學的,爲了符合這些要求,隨着朝代的代代更替,方心曲領便出現了。在官服上加上這一領子,可以顯得官員更有精氣神。而且,古代的朝服需要穿很多件,裏三層外三層的穿上後,每一個官員都會顯得特別臃腫,甚至有礙於行動,所以,這一方心曲領的設計,也有效地讓官員的服裝變得更加貼合,壓在脖頸處可以有效地壓住衣領,防止衣服凹凸不平影響美觀。

方心曲領的出現使得官員的穿着更爲得體,這與我們現代的領帶有着異曲同工之妙。

同時,這一方心曲領不僅僅只有美觀方面的考究,在內核上,這個類似項圈圖案的造型形式一個枷鎖,大臣們帶上這個東西,便要時刻提醒着自己做事本分,不能玩忽職守,更不能以下犯上。這個方心曲領宛如一枚明鏡,時刻提醒着官員們擺正自己的位置。

同時,這個項圈的設計,在其尾部是有兩根繩子的,在穿好朝服並戴上方心曲領之後,要根據後面的兩根繩子調整鬆緊,一旦調整完畢便不能亂動,

這一設計也是在提醒官員要時刻遵守紀律、更不能忤逆天子,這根繩子的鬆緊可以由皇帝任意調整,生殺大權掌握在皇帝的手中,所以,這個方心曲領,其實也是個隱形的兇器。

結語

宋朝的這一方心曲領,其影響更是滲透了整個亞洲,韓國與日本也深受其影響,在韓國宮廷服裝中也出現了很多類似的設計。宋朝年間,朝鮮與日本專門派遣使者前來中國學習經驗與道法,兩國使者也被中國的前衛審美深深觸動,隨即帶回到自己的國度開始大肆的借鑑與普及,由此可見,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是如此的深遠,也是如此的深刻。對於我們晚輩而言,在吸收外來文化的同時,也不能丟棄了我們自己的中華文化,弘揚中華文化,更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