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明仁宗朱高熾在位只有10個月,爲何能名垂千古呢?

明仁宗朱高熾在位只有10個月,爲何能名垂千古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仁宣之治又稱仁宣盛世、仁宣致治,是明成祖朱棣以後,明仁宗朱高熾和明宣宗朱瞻基採取休養生息等一系列策略,使得明朝出現盛世的局面,爲明初三大盛世之一,後人將永樂盛世和宣德時的太平合稱爲"永宣盛世"。因此,由於開創了仁宣之治這一盛世,明仁宗和明宣宗,都得以名垂青史,獲得了後人的稱讚。當然,需要注意的是,明仁宗的在位時間只有10個月左右,這在明朝乃至於整個古代歷史上,都是比較短暫的情況。以下,就讓我們一起聊一聊明仁宗朱高熾這位皇帝。接下來小編就帶來歷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首先,明仁宗朱高熾(1378年8月16日—1425年5月29日),明成祖朱棣長子,生母仁孝文皇后徐氏。明朝第四位皇帝,年號洪熙(1425年)。朱高熾生性端重沉靜,言行識度,喜好讀書。在他兒童時代,他接受武術和儒家學術的教育。對此,在筆者看來,在性格上,朱高熾自然和朱高煦、朱高燧這兩位兄弟形成了明顯的區別。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朱高熾被立爲燕王世子。靖難之役爆發後,朱棣偏愛他的兩個較年幼和更好武的兒子朱高煦和朱高燧,並常常帶他們去參加征戰。不過,朱棣和建文帝朱允炆交戰的時候,朱高熾當時鎮守後方,籌劃大軍的糧草等補給,同樣功不可沒。因此,對於朱棣來說,顯然也不會因爲朱高煦能征善戰,就廢掉自己冊立的世子和太子。

朱高熾在早年把大部分時間用於儒學研究上,並接受他父親挑選的學者的指導。他們之中有楊士奇、楊榮、楊溥和黃淮等人,他們都培植了與他的友誼,並在他登基後擔任了重要的職務。對此,在筆者看來,楊士奇、楊榮、楊溥等大臣,不僅幫助朱高熾成功登基稱帝,更成爲開創仁宣之治的重要人才。

永樂二年(1404年),朱棣冊立世子高熾爲皇太子。朱高熾雖然被正式立爲皇太子,但是朱高煦、朱高燧兩人並不甘心自己的失敗,他們依然和圍繞在他們周圍的力量尋求機會奪取皇太子之位。不過,對於宅心仁厚的朱高熾,並沒有因此打壓自己的兩個弟弟,反而處處維護朱高煦和朱高燧。對此,在筆者看來,朱高熾以德報怨的做法,不僅贏得了朝廷文臣武將的支持,也讓朱棣更沒有理由廢長立幼了。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十八日,六十五歲的朱棣在北征返京的途中病逝,英國公張輔、閣臣楊榮爲了避免朱高煦、朱高燧趁機作亂,因此祕不發喪。

明仁宗朱高熾在位只有10個月,爲何能名垂千古呢?

朱高熾直到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二十五日才得知朱棣之死,雖然朱高熾是一位仁厚的君主,但是,在關鍵時刻,朱高熾還是比較果斷的。對於朱高熾來說,先是下令加強明朝都城的防守,以此震懾朱高煦等心懷不軌之輩,並派大太監王貴通去南京任鎮守。次日,朱高熾釋放了前戶部尚書夏原吉。

九月七日,朱高熾正式登基,頒佈了大赦令,並定次年爲洪熙元年。同一天,他採納夏原吉的建議,取消了鄭和預定的海上遠航,取消了邊境的茶、馬貿易,並停派去雲南和交趾(安南)的採辦黃金和珍珠的使團。朱高熾以這些行動開始取消或調整他父親的策略。

朱棣即位之後,多次派遣鄭和下西洋。誠然,這有助於擴大明朝的影響力。但是,這對於明朝國力來說,確實是不小的損耗。在朱棣多次北征之後,明朝的國力更是來到了一個低谷。於是,朱高熾自然需要採用休養生息的策略,比如開源節流等,從而促進明朝國力的恢復。從這一角度來看,朱高熾對於明朝當時的情況,擁有比較準確的判斷,也能夠果斷做出相對應的處理。

朱高熾即位後,開始了一系列變革,首先赦免了建文帝舊臣和永樂時遭連坐流放邊境的官吏家屬,並允許他們返回原處,又平反冤獄,使得許多冤案得以昭雪(如建文忠臣方孝孺的“誅十族”慘案,永樂朝解縉的冤案都在這一時期得到平反),並恢復一些大臣的官爵,從而緩和了明朝內部的矛盾。對此,在筆者看來,朱高熾的這一做法,自然被後人所效仿。比如明英宗朱祁鎮去世後,他的兒子明憲宗朱見深,就爲于謙等被冤殺的大臣平反,甚至爲明代宗朱祁鈺恢復了皇帝的稱號。凡此種種,都有助於緩和明朝內部的矛盾,避免更大的問題出現。

明仁宗朱高熾在位只有10個月,爲何能名垂千古呢? 第2張

不過,對於明仁宗朱高熾來說,他想要把明朝都城再次遷回南京。朱高熾自他登基時起,顯然已有此意;這時他已設南京守備,並派他信任的將軍和宦官去指揮。朱高熾對朱棣的北征不感興趣,也不喜歡都城北京;此外,他在南京當過監國,熟悉南京的情況,感到那裏更爲舒適。根

據《明史》等史料的記載,洪熙元年(1425年)四月十六日,他定北京所有部門爲行在(皇帝出行暫住的地方)。半個月後,他派皇太子朱瞻基到南京去拜謁朱元璋的皇陵,並留在那裏負責,這也是朱高熾去世的時候,朱瞻基沒有在身邊的重要原因。在朱高熾看來,皇帝的返回和他朝廷的南遷勢在必行。然而朱高熾在實施這一行動前病逝,這促使他將都城遷回南京的計劃,最終是無疾而終。

最後,對此,在不少歷史學者看來,朱高熾的繼承者宣德帝朱瞻基並未參與這一計劃,朱瞻基與永樂帝更親近,對偏向北方的策略不那麼討厭。北京依然是京師,南京又成了輔助性的都城。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二十九日。朱高熾猝死於宮內欽安殿(此欽安殿非御花園中欽安殿),終年48歲。死後被諡爲敬天體道純誠至德弘文欽武章聖達孝昭皇帝,廟號仁宗。所謂仁宗,就是一生必須實行仁政,而且也能使國富民強,百姓也非常愛戴。縱觀朱高熾的一生,顯然是配得上這一評價的。

由此,對於朱高熾來說,成爲皇帝的時間,只有10個月左右。不過,在登基稱帝之前,朱高熾也有不少成就。比如在永樂七年(1409年)初次監國期間,明朝中都鳳陽地區爆發了嚴重的水災。爲了確保及時瞭解災變情況和開展賑災計劃,朱高熾免除揚州、淮安、風陽、陳州水災地區的田賦,並代百姓贖回因災害無活而所鬻子女。由此可見朱高熾將賑災大計作爲重中之重,具備仁君的素質。總的來說,明仁宗和明宣宗在位時,明朝倉廩充實,百姓安居樂業,蔚然有治平之象,形成了明代早期國泰民安的昇平景觀。後世稱之爲“仁宣之治”,堪比周朝的“成康之治”、漢朝的“文景之治”和唐朝的貞觀之治。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