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既生瑜,何生亮?歷史上的周瑜真的不如諸葛亮?

既生瑜,何生亮?歷史上的周瑜真的不如諸葛亮?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5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周瑜人物簡介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東漢末年名將,廬江舒縣人 。洛陽令周異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長壯有姿貌、精音律,江東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周瑜少與孫策交好,21歲起隨孫策奔赴戰場平定江東,後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任,周瑜將兵赴喪,以中護軍的身份與長史張昭共掌衆事。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江東孫氏集團軍隊與劉備軍隊聯合,赤壁之戰大敗曹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建安十四年(209年),拜偏將軍領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病逝於巴丘(今湖南嶽陽),年僅36歲。

正史上週瑜"性度恢廓""實奇才也",范成大譽之爲"世間豪傑英雄士、江左風流美丈夫"。宋徽宗時追尊其爲平虜伯。位列唐武廟六十四將、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既生瑜,何生亮?歷史上的周瑜真的不如諸葛亮?

諸葛亮人物簡介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在世時被封爲武鄉侯,死後追諡忠武侯,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爲武興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並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於建興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寶雞岐山境內)逝世。

劉禪追諡其爲忠武侯,故後世常以武侯、諸葛武侯尊稱諸葛亮。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本來周瑜和諸葛亮一名將一名相,並沒有可比之處,但一則因爲有人總是拿二者做比較,二則因爲三國演義故意貶低周瑜擡高諸葛亮,甚至捏造出草船借箭,三氣周瑜,借東風等事蹟來抹殺周瑜赤壁之戰的功績,神話諸葛亮,還硬生生給周瑜安上一個“心胸狹窄”的罪名,使周瑜從此成爲“小心眼”的代名詞,遺臭萬年。這對一個心胸寬廣,非常完美的一代名將是非常不公平的。本貼將以正史三國志爲主證據,以其他在史學界有崇高威望的正史爲輔,野史和三國演義不予考慮,也請想回貼辯論的朋友引用史料時慎重。 關於這一點我要特別強調,因爲野史可靠信較低,後人附會以及美化的地方很多。

1 軍事:周瑜 9分。諸葛亮 6分。

點評:

周瑜:赤壁之戰已經不須多說,這場名垂千古的戰役放到中國歷史上也是少見的以弱勝強的經典之戰,面對精通軍事的強敵曹操和曹操的30萬大軍,周瑜在整個戰役中表現出了完美的治軍,謀略,用人,臨陣指揮,戰前預見等等綜合軍事能力,周瑜一手培養出來的3萬水軍軍團的強大作戰能力也極大地擴大了戰果,正是這一系列缺一不可的優秀軍事素質的全面綜合作用,纔有了赤壁之戰的輝煌勝利。赤壁之戰後攻南郡,南郡兵多將廣,戰略要地,周瑜又勝。

此外,周瑜與孫策多年南征北戰,爲打下江東基業立下汗馬功勞,百戰百勝——攻橫江、當利,皆拔之。渡江擊秣陵,破笮融、薛禮。轉下湖孰、江乘,進入曲阿。從攻皖,拔之。 復近尋陽,破劉勳,討江夏,還定豫章、廬陵,留鎮巴丘。總的來說,給予9分。

諸葛亮:三國演義爲諸葛亮虛構了大量戰績,但其實赤壁之戰,火燒博望坡,火燒新野,定漢中,取蜀,空城計。。。。等等所謂戰績都是羅貫中幫諸葛亮打的。正史上的諸葛亮一生打仗不多,勝利的戰役更少,其最有名的就是北伐攻魏,也就是三國演義裏的”六出祁山“,但每次都以諸葛亮撤退失敗告終。諸葛亮的軍事才能在正史“三國志”裏也早有評價:“理民之幹,優於將略,治戎爲長,奇謀爲短"。可見,諸葛亮的軍事才能是其短處。

對這個評價,有亮迷提出軍事預見,軍事理論爲依據辯駁,但須知一切理論最終都要爲實踐服務,諸葛亮的所有軍事理論,用到現實中效果卻都並不盡如人意,五次北伐攻魏,都是興師動衆勞民傷財而去,最後卻都失敗而返,以被司馬懿活活拖死而終。中間雖然有一些小規模戰爭的勝利,但對整個天下局勢產生不了決定性的影響,更不能對魏國造成什麼大的打擊。而在本國方面,卻因爲連年征戰勞民傷財,反而加速了蜀國的提前滅亡,不能不說是極大的失敗。這與周瑜定江東,赤壁一戰天下三分的影響完全不能相比。

另外,我國偉大的軍事家毛澤東也認爲諸葛亮北伐失敗主要還是在於戰略失誤,而非其他各種客觀原因,“司馬懿更大的智略還在於不戰,使亮自敗”,也就是說諸葛亮是被司馬懿故意拖死的。從這一點看,諸葛亮顯然不能算一個出色的軍事統帥,比不上司馬懿也比不上週瑜。對毛主席的評論有興趣或有疑問,可以自己去研究。

總的來說,諸葛亮雖然敗多勝少,但在軍事上還是有一定才華和表現的,應算一個雖非優秀但卻合格的軍事統帥,故給予6分。

2 戰略:周瑜:9分,諸葛亮,5分。

評價:周瑜的謀略,一是體現在赤壁戰前的分析,一是體現在他予孫權書裏的取蜀之見。

赤壁戰前,周瑜的分析極爲到位,”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馬超、韓遂尚在關西,爲操後患。且舍鞍馬,仗舟楫,與吳越爭衡,本非中國所長。又今盛寒,馬無蒿草,驅中國士衆遠涉江湖之間,不習水土,必生疾病。此數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將軍禽操,宜在今日。“極其犀利有眼光,赤壁之戰的勝利也說明了這一點。

周瑜的取蜀之見也極有眼光,周瑜傳記載:是時劉璋爲益州牧,外有張魯寇侵,瑜乃詣京見權日“今曹操新折衄,方憂在腹心,未能與將軍連兵相事也。乞與奮威俱進取蜀,得蜀而並張魯,因留奮威固守其地,好與馬超結援。瑜還與將軍據襄陽以蹙操,北方可圖也。”分析非常到位。

有反對取蜀的人認爲周瑜此法不能成功,因爲前有曹操後有劉備,虎視耽耽。但前文中已說明,曹操內憂外患,已無餘力對付孫權,而劉備在後方雖然極不情願讓孫權得蜀,但他們最大的敵人依然是曹操,劉備既無實力也無勇氣跟孫權撕破聯盟在背後偷襲孫權,因爲這麼做的後果必定是兩敗俱傷,便宜曹操。而周瑜能征善戰,軍團作戰實力強大,劉璋闇弱,軍事和政治能力都極其平庸,又正忙着和張魯作戰,周瑜無論採取偷襲還是正面進攻,勝算都很大。因此周瑜說"規定巴蜀,次取襄陽,憑賴威靈,謂若在握“,非常有把握。甚至可以說這把握比赤壁之戰還大。當年赤壁之戰劉備聽說周瑜只有3萬人要打曹軍30萬覺得他在吹牛,但事後證明周瑜沒有吹牛,取蜀方略更是如此。

諸葛亮:能體現諸葛亮謀略的只有一個隆中對,徵漢中和取蜀攻略則是由劉備,法正等人完成。隆中對先天不良,存在着很多問題,毛澤東作爲軍事大家,曾經評點說:“其始誤於隆中對,千里之遙而二分兵力。其終則關羽、劉備、諸葛亮三分兵力,安得不敗。”認爲造成蜀漢滅亡的原因就是諸葛亮的隆中對。中國兵法強調集中兵力,以兵力集中之勢,戰勝兵力分散之敵。這也是毛澤東慣用的策略。三分兵力使本已弱勢的蜀漢兵力不得集中,國勢分散,戰而無功,最終滅亡。

既生瑜,何生亮?歷史上的周瑜真的不如諸葛亮? 第2張

3 用人:周瑜8分,諸葛亮3分。

評價:周瑜氣度寬宏,雅量高致,他爲東吳推薦了魯肅等很多人才,每次推薦時都要說對方的才幹十倍於自己。並且每次作戰前,周瑜都會全盤謀劃,集思廣益,聽取下屬的意見,這種習慣在赤壁之戰等戰役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這與曹操的善於用人,喜歡聽取下屬意見有異曲同工之妙。給予8分。

諸葛亮:諸葛亮一生唯謹慎,無論是打仗還是用人均如此,他大權獨攬,事必躬親,絕不假手於人,雖然勤奮但卻缺乏全盤戰略的智慧,也無擅長用人的度量和管理人才的才能,致使蜀國人才凋零,到後來竟出現了“蜀中無大將,繆化爲先鋒”的情況,用錯馬謖導致北伐失敗更是一大短,但發現姜維倒可以抵過馬謖之一短,而北伐時沒有采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襲計策而採用硬碰硬正面作戰的打法,跟強大的魏國打消耗戰,事後也被證明是完全失策的。而諸葛亮死後任命的楊儀、費禕也很不怎樣。總的來說,給予3分比較合理。

4 品德忠誠。周瑜10,諸葛亮10。結果:平手。

周瑜:周瑜與孫策內結骨肉之親,外連君臣之義,多年征戰爲東吳打下江東基業,立下汗馬功勞,孫策去世後,年輕的孫權即位,東吳人心浮動,周瑜帶兵來歸,雖然軍權在握,但他見衆人對孫權執禮甚慢,就帶頭行君臣禮,擁護孫權,穩定了孫權的地位。後來更是爲擴大東吳領土而甲不稍解四處奔波,最後因勞累傷病而死於出征途中,可見其對東吳至死不渝的忠誠。

諸葛亮:先主病逝,謂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而諸葛亮後來雖然大權獨攬,卻並沒有象曹魏的司馬家族那樣反叛篡位,而是跟周瑜一樣爲國盡忠而死,其忠誠可見一斑。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