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揭祕:爲何說“夷陵之戰”是劉備一生中最大的敗筆?

揭祕:爲何說“夷陵之戰”是劉備一生中最大的敗筆?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8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歷史長河中,劉備可以說是很出名了,那麼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嗎?接下來小編爲您講解。

夷陵之戰之所以成爲劉備一生中最大的敗筆,主要是劉備指揮不當導致夷陵之戰給蜀漢的打擊太大了。當然也有認爲劉備不該伐吳的。

先說一下這場戰役的大背景,當時由於孫權用武力奪取了荊州,還處死了與劉備交情深厚的關羽,這對劉備而言無疑是一種巨大的挑釁。劉備爲奪取本該屬於自己的南郡,就算不濟也要拿下西陵,舉重兵發起了夷陵之戰。這場夷陵之戰劉備不僅出動了大量精銳(兵力達到三萬,結合後期沙摩柯等夷人的加入總兵力可能達到五萬,也有說法是八萬,但這個數據似乎來自孫權一方的宣稱)還有一批人才,諸如馬良、馮習、張南等人(不要以爲馮習、張南這些不出名就不重要了,他們能被劉備重用作爲蜀漢後備人才的培養,可見他們還是有才能的,要知道當時蜀漢第一梯隊的人才已經處於凋零狀態)。

但是馬良、張南、馮習還有傅肜、胡玉、王甫、沙摩柯等人的隕落、杜路、劉寧等人的降吳。讓蜀漢損失了一批後備人才。另外還有龐林、黃權的降魏,特別是黃權在夷陵之戰中轉而投奔魏國的舉動也很可惜,作爲鐵桿的益州派,又受到劉備的重用,是當時平衡蜀漢內部派系的重要人物,而蜀漢唯一的一支水軍也葬送了。許多人才就這樣被劉備送了。

對於蜀漢而言,這無疑是自關羽失荊州以來最慘的軍事挫折,蜀漢數萬精兵的損耗、一批一線和後備人才的喪失、蜀漢的靈魂級別的人物劉備鬱鬱而終(其實劉備之前各種挫折都經歷了,只要劉備能看得開,興許蜀漢還能有恢復的可能,當然也不一定,但是打着中心漢室、宣稱自己是漢室後裔的劉備鬱鬱而終讓蜀漢在之後缺乏了強大的號召力,再也無法像從前那樣聚攏天下人才了,這種吸粉能力是諸葛亮都無法做到的)直接讓蜀漢直接進入暮年。這種挫折是之後蜀漢各大佬無論怎麼休養生息也無法恢復元氣的。

揭祕:爲何說“夷陵之戰”是劉備一生中最大的敗筆?

受夷陵之戰影響,蜀國南部叛亂四起,蜀漢的實際控制區一度只有成都附近的四個郡和人煙稀少的西漢中地區。而財力上可以說十分糟糕。與此同時北方的魏國似有趁虛而入的架勢。蜀漢進入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面對這種局勢諸葛亮花了五年才慢慢穩住。至於光復漢室,那是做夢。或許損失的精銳還可以通過一段時間來慢慢訓練培養,但是損失的這些人才是蜀漢不能恢復的。

除了上述的使蜀漢蒙受巨大損失外,還有就是劉備在此之前由於已經按照諸葛亮的構想做到了與曹魏、孫吳三分天下,加之荊州的丟失,可能也導致劉備失去了下一個階段性的明確目標。因爲諸葛亮當時在隆中對在三分天下後找一個合適的機會北上中原,而荊州又是一個很好的據點,現在荊州丟了不可能只靠益州去北伐吧,而且能夠獨當一面關羽和他手上的三萬精銳也隕落了,可能讓劉備又怒又慌。

揭祕:爲何說“夷陵之戰”是劉備一生中最大的敗筆? 第2張

另外當時的荊州雖然戰略地位重要,但也正是戰略地位重要導致荊州長期受戰火蹂躪,其狀況在210年後已經遜於益州。比如人口、農業等方面。荊州對於蜀漢而言如果能擁有那是再好不過,但是如果丟失則也不必太過於糾結,特別還不到需要用舉國之兵來奪取的地步。(當時的情況,即便是收復了,又能再維持多久?搞不好魏國與孫權再次聯手)而益州對於蜀漢而言是不容有失的,畢竟那裏是蜀漢的老巢。換句話來講,荊州只是蜀漢先穩住益州的情況後再進一步找機會奪取成爲蜀漢統一天下的重要跳板。

或許在劉備看來發動夷陵之戰奪取荊州的努力似乎也沒錯,因爲孫權一方動手在先,當時蜀漢內部雖然一部分人不同意伐吳,但有很多人還是想報仇奪回荊州,部衆戰意高昂,出師有名,此時伐吳或許可以奪回荊州,還可以警告孫權老實一點,如果順利的話趁勢滅吳也不錯,到時候就可以爲北伐統一天下打下新的有利條件。但是正像我在上面所述即使奪回荊州又如何?很有可能孫權看情況不妙和魏國聯手(在魏國看來即使荊州不在自己手上至少也不能讓蜀漢控制,畢竟蜀漢打的可是光復漢室的旗號時刻準備伐魏,蜀漢獲取荊州對魏的威脅太大了),除非劉備能順利的滅了吳國,但這又不現實。而夷陵之戰最終又在劉備的各種失算下成爲自己一生中最大的敗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