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炎帝和黃帝爲何結盟?又是因何開戰的呢?

炎帝和黃帝爲何結盟?又是因何開戰的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3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炎黃”二人,爲什麼能被譽爲“華夏之祖”?傳說往往更具震撼力,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往下看。

正所謂“欲知大道,必先爲史”,歷史對於人類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從古至今,從不乏行走在探索路上的史學家。不過,當一些謎團永久地塵封在歲月長河中時,人類又該如何面對那段未知的空白呢?那就是用傳說來填充。傳說,是中國歷史無法迴避的一部分,並不是封建迷信。作爲存在於傳說中的遠古統治者,“炎黃”堪稱華夏民族的靈魂。

炎帝和黃帝爲何結盟?又是因何開戰的呢?

那麼,關於他們的傳說又是怎樣的呢?

從炎帝、黃帝等部落崛起的時期來看,當時的部落首領有許多,這兩位部落首領並不是絕無僅有的,之所以後世將他們譽爲華夏之祖,原因有三。

第一,炎黃所處的部落,位於中原地區,歷史淵源極長。可以說,漢族人的血統中都有炎黃之血;

第二,炎黃部落是農耕文明的發源地,而其他部落都是以遊牧的形式生存的;

第三,炎黃擊敗了當時大多數部落,實現了最原始的中原統一。

中原的資源條件,賦予了炎黃部落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這兩個部落的族人,通過農耕自給自足,無需像遊牧部落一樣與險惡的大自然作鬥爭。豐富的資源條件,自然會引來其他部落的覬覦。位於山東的蚩尤部落,是覬覦者中最強大的一支。爲了爭奪中原這片樂土,蚩尤發動西征,與炎黃部落爆發戰爭。

戰爭爆發後,位於華北地區的“九隅”,也就是炎帝的地盤首當其衝,遭到了蚩尤部落的侵略。相傳,蚩尤族雖不擅長農耕,但是,因爲這個民族以遊獵爲主,所以,掌握着當時最先進的兵器製造技術,且族人驍勇善戰。所以,在戰爭爆發之初,局面完全呈一邊倒的態勢,炎帝的地盤被蚩尤逐步蠶食。

失去了家園的炎帝一族,不得不向西方的盟友黃帝求援。黃帝爲什麼會幫助炎帝打蚩尤呢?其實,道理非常簡單:蚩尤的存在頗有“軍國主義”的意味,如果,蚩尤族擊敗了炎帝,那麼,接下來就會進攻黃帝族。黃帝意識到這一點後,立即決定馳援炎帝,避免“脣亡齒寒”。於是,雙方爆發了“涿鹿之戰”。

值得注意的是,“涿鹿”並非“逐鹿”,很多朋友都喜歡混淆這兩個概念。“涿鹿”是一個地名,而“逐鹿”則代表着“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所以,“涿鹿之戰”與“逐鹿之戰”發生在兩個完全不同的時期。前文我們提到,覬覦中原領土的部落遠不止蚩尤一家,當蚩尤發動侵略戰爭後,立即得到一些好戰部落的響應。

最終,在蚩尤的集結下,總共有八十一個部落加入到蚩尤軍中。顯然,蚩尤佔據絕對的人數優勢。面對洶洶而來的入侵者,炎黃又是如何應對的呢?那就是藉助“天時地利”,炎黃軍靠着地處上游的優勢,以水攻之策消滅了大量蚩尤部戰力。此消彼長之下,炎黃部纔有與蚩尤部一戰之力。

饒是如此,炎黃軍仍不是蚩尤軍的對手,“涿鹿之戰”先後打了九次,每次均以炎黃落敗告終。雨季過後,戰況終於迎來轉機,炎黃組織軍隊發動反攻。然而,在反攻開始時,戰場上狂風大作,黃沙漫天,雙方軍隊都陷入迷亂之中。值此之際,黃帝以“指南車”指引進攻方向,終於打贏了這場戰爭。

並且,他們還抓住了敵酋蚩尤,並將其斬首示衆。

至於這場戰爭究竟有沒有發生過,筆者也不敢妄下定論。有人說,這場戰爭發生於四千六百年前,其實,這只是一種猜測罷了,畢竟,涿鹿之戰自始至終都只是傳說而已。

炎帝和黃帝爲何結盟?又是因何開戰的呢? 第2張

其實,不光“涿鹿之戰”只是一個傳說,“炎黃之戰”也僅僅只是一個傳說。打贏了戰爭,除了炎帝族失去的地盤被奪回外,炎黃還攻佔了大片蚩尤部領土。勝利是美好的,可是,勝利果實的分配卻是現實的。身爲部落首領,炎黃二人都想得到更多的土地,壯大部落。

然而,畢竟是黃帝打贏了這場戰爭,所以,他分得的土地比炎帝更多。對於這個分配結果,炎帝十分不滿,他覺得炎帝族至少要分到一半土地,畢竟,在這場戰爭中自己亦出力不少。分配不均,該如何解決呢?打仗。炎帝悍然發動戰爭,想要與黃帝分出高下,取得更多地盤。

於是,就有了“阪泉之戰”。據主觀猜測,這場戰爭的規模應該不遜於“涿鹿之戰”,但由於這是一場中原部落聯盟的內部戰爭,所以史料並未對此過多記敘。結果是炎帝打了敗仗,炎黃之間的地位也發生了陡然扭轉,原本是兩個身份對等的部落首領,如今炎帝部卻成了黃帝部的附庸。

這場內戰的起因雖然不光彩,但它卻意義重大。“阪泉之戰”,促進了中原民族的融合,因戰爭而融合的炎黃部落正是華夏民族的雛形。

最後,我們再來說說“神農炎帝”。

從炎黃的故事中,炎帝的存在比較尷尬。先是遭到侵略,然後求援盟友,戰爭勝利後又與黃帝同室操戈。這樣的部落領袖,爲什麼有資格與黃帝並稱炎黃呢?

雖說,炎帝在戰爭中的表現不太出色,但是,他卻是中國農業與醫學的始祖,炎帝的另一個身份就是“神農氏”。炎帝是如何成爲部落領袖的呢?據說,在他年輕的時候外出遊歷,見到鳥兒喜歡將種子銜在嘴裏,於是便產生了這樣的想法:人們可不可以自己播種呢?可以說,這個想法的意義,比牛頓的靈光一現還要重大。炎帝爲人類開啓了農業的大門,從這以後人類再也不需像野獸一樣覓食了,而是可以通過耕種獲得五穀雜糧。後來,在帶領族人耕種時,炎帝覺得徒手耕種是一件麻煩事,於是,又發明了“耒耜”——最古老的農具。

既然,炎帝開創了農耕文明,解決了“民以食爲天”的現實問題,所以,他的地位才能與黃帝持平。並且,在炎帝之前,人們若是生了病,毫無應對的辦法。在那個衛生條件堪憂的年代,醫療水平幾乎爲零,一點小病都會要了人的命。

炎帝見到此情此景,感慨萬千,便前往天地的花園中尋找一種叫“瑤草”的神物,據說,此物可使人百病不侵。只可惜,瑤草只有寥寥幾顆,根本無法滿足凡人的需求。天帝得知後,親自賜給炎帝一把神鞭,賦予他鑑識草藥的能力。從這以後,炎帝終於將醫學知識帶向人間。

還有一種說法流傳度更廣,也更貼近現實。當時並沒有“天帝”和“瑤草”,炎帝所發現的草藥,都是靠親口嘗試發現的。後來,炎帝因爲吃下了一棵“斷腸草”而不治身亡。這種說法顯然比前一種更加偉大。當然,上述傳說都是後人猜測和杜撰的,時至今日史學界仍沒有關於炎帝的任何考古發現。

所以,我們該如何看待這些玄之又玄的傳說故事呢?筆者覺得,雖然傳說是後人的推測,但是,這些推測中應該蘊含一些真實的成分。

首先,是“涿鹿之戰”,這場戰爭的參戰三方未必是炎帝、黃帝、蚩尤,也許是另一羣部落領袖。戰爭也未必是由三方發起的,也有可能是一場大規模混戰,就像是後世的割據戰爭一樣。不過,從歷史發展來看,這場大規模混戰最終被某個部落統一了。

這場統一戰爭,後人根本無從溯源,所以不得不杜撰出“涿鹿之戰”的傳說來。

至於“阪泉之戰”的出現,多半也是這個原因。在某個部落擊敗了其他部落後,各部落合二爲一,成爲一個龐然大物。究竟該由誰來領導這個大部落呢?想來當時肯定有不少有資格成爲酋長的部落首領爭奪此位,彼此之間勢必會爆發衝突甚至戰爭。

其次,就是炎帝發明農業、醫藥的傳說。說起來,一個人能在某個領域或多個領域有突破性發明,這個筆者是相信的,愛因斯坦、特斯拉等天才的出現就是佐證。不過,若說某個人能夠開創一個影響全人類的領域,尤其是農業、醫藥這種對人類發展影響重大的領域,筆者是不相信的。

農業、醫學的出現,應該是羣衆的集體智慧結晶。我們無從得知,第一個將種子埋在土地裏的是何許人也,也不知道誰是第一個用草藥治病的人,爲了紀念這些先驅者,所以,後人纔會將功勞全都算在炎帝頭上。

當然,史學界也有這樣的慣例,那就是將某個時期的壯舉通通算在統治者頭上,例如:統一度量衡的其實是秦相李斯的功勞,卻被算在了嬴政頭上。或許農業、醫學是炎帝部落羣策羣力產生的,後來,都被算在了部落領袖頭上而已。

總之,不論如何,燦爛的華夏文明得益於遠古先民,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炎帝並不是一個難解的謎團,而是中華民族靈魂的象徵,相比之下,他是否真實存在這個問題已經不重要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