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明初的騎兵戰鬥力非常強悍,後期缺衰弱的原因有哪些呢?

明初的騎兵戰鬥力非常強悍,後期缺衰弱的原因有哪些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9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明中後期爲什麼沒有大規模騎兵部隊?今天小編就爲大家詳細解讀一下。明朝初期,它的騎兵部隊戰鬥力是非常強悍的。騎兵的強悍除了朱元璋重視外,主要得益於元朝。遊牧民族開疆擴土靠的就是騎兵,騎兵的蒙古人的本錢。而騎兵靠的就是馬匹,所以他們非常重視馬政。那些有眼光的蒙古政治家甚至口出狂言,要把一半漢人變成牧馬人,讓中原一半土地都變成牧場。元史就有這樣的記載:“蒙古軍取民田牧,久不歸”;“闊端赤牧養馬駝,歲有常法,分佈郡縣,各有常數''。隨着蒙古軍隊南下,馬場也隨之向南推移,山東平原、江淮平原先後變成了一望無際的牧馬場。朱元璋的老家安徽鳳陽附近就有一個元朝的公辦馬場,叫“廬州馬場”。遍佈華夏的大牧場爲元兵提供了用之不竭的馬源,也讓朱元璋受益匪淺。

明初的騎兵戰鬥力非常強悍,後期缺衰弱的原因有哪些呢?

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躊躇滿志,開疆擴土,曾經多次北伐,發動對北方遊牧民族的戰爭,肅清北元殘餘控制漠北。但明朝中期以後,統治者的基本國策就是守住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不求擴張,但求守成。明朝中期以後的統治者的基本國策說好聽點就是愛好和平不稱霸,說不好聽點就是得過且過。在這種基本方針指導下,明朝的國家軍事戰略由進攻轉向了防守,拋棄騎兵開始依靠長城。明代的“長城”,從成化年開始修建,一直修到明朝滅亡,200多年修長城樂此不疲。可能是嫌“長城”跟秦始皇有聯繫,有點晦氣,明朝皇帝把長城叫“邊牆”。明代的長城從東向西行經遼寧、河北、天津、北京、山西、內蒙、陝西、寧夏、甘肅、青海十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一百五十多個縣域,總長度8800多公里。

明朝統治者很聰明很天真,以爲長城可以定國安邦,還要騎兵甚。而且有騎兵就要養馬,養馬就要喂草料就要投入。既然花這麼多錢來修建長城,哪來的錢來餵養馬匹,組建騎兵。魚和熊掌不可兼得,顧此就要失彼,因爲大明國力不是太雄厚,捉襟見肘,只能有所取捨了。

明初的騎兵戰鬥力非常強悍,後期缺衰弱的原因有哪些呢? 第2張

正是由於明朝統治者依賴長城、被動防衛的國家戰略和重步輕騎的軍事指導方針,才導致內地馬場數量銳減,馬源枯竭。騎兵部隊得不到重視日漸衰落,戰鬥力也江河日下,爲明末被後金騎兵部隊滅亡埋下伏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