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張三甲:清朝最後一位武狀元,結局怎麼樣?

張三甲:清朝最後一位武狀元,結局怎麼樣?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5.1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小編知道讀者都很感興趣張三甲的故事,今天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清朝最後一個武狀元是張三甲,這個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的武狀元卻只活到了22歲,然他的一生卻是波瀾壯闊的,出生於武術世家,師從洪拳安萬傑、楊國昌、杜回春等,在16歲就隨董福祥平定“河湟回亂”,並獲得免死金牌,1898年,參加武舉考試,狀元及第,被授予御前一等侍衛,然而張三甲卻以省親爲名回到家鄉,不久病逝,時年22歲,或許更小。

中國的武舉考試自武則天702年選拔將才首創武舉考試開始,一直到光緒24年最後一場武舉考試落下帷幕,期間大約有1200年,武舉考試不比文舉考試那麼重要,武狀元也沒有文狀元那麼風光,甚至很多都是不見於史籍記載的,即便清朝一直是最注重武舉考試的,所錄取的一百多個武狀元也多不顯於後世,張三甲就是其中一位,還是最後一位。

張三甲:清朝最後一位武狀元,結局怎麼樣?

張三甲是開州(河南濮陽)人,父親、祖父都是武藝高手,張三甲和弟弟張冠甲自小就跟着長輩學習武藝,其中張三甲的武學天分最高,也對武學很癡迷,最開始師從清豐普馬寨紅拳名師安萬傑,學習紅拳,之後又拜在武林名師楊國昌門下。楊國昌門下弟子衆多,張三甲最爲出類拔萃,練武刻苦,天分又高,很得楊國昌的青睞,經他的栽培,張三甲的“弓、劍、刀、石”無一不精。

然不久之後,楊國昌病逝,張三甲又投在清代庚寅科會試武進士杜同春門下,再一次經高師點撥。一次次的拜師經歷讓張三甲博採衆長,取長補短,終於練就了一身武藝,在當地小有名氣。

張三甲:清朝最後一位武狀元,結局怎麼樣? 第2張

其實,張三甲並不僅僅只是個練家子,他在十六歲那年就獲得過軍功牌(清之前是以“丹書鐵券”即免死金牌的形式發放給有功將士,清開始以功牌形式發放)。

1895年,甘肅發生“河湟回亂”,清政府派董福祥以喀什噶爾提督身份(後爲甘肅提督)督辦甘肅軍務,張三甲跟隨在董福祥的軍中,在平定禍害西北的河湟回亂中立下戰功,之後清政府論功行賞,董福祥加封爲太子少保銜,並賞賜騎都尉世職。而張三甲獲得軍功牌,行賞六品頂戴。這對才只有16歲的張三甲來說已經是無上榮耀,但這還不是張三甲最榮耀的時刻。

1897年,張三甲參加武科鄉試,成爲舉人,第二年進京參加會試,此時的張三甲與全國各地尤其是京城子弟相比很是寒酸,朝中無人指點,有沒有足夠的錢財疏通關係,所以在衆位考生中顯得格格不入,然後他於武學上確有真才實學,所以當恭親王奕忻在會試前巡視考生們練武的過程中,一眼就相中了張三甲,並守在門下,這對兩人來說無疑是一種彼此成就。之後的會試,張三甲高中榜首,進入殿試,一百八十斤的大刀被張三甲演繹的如同蛟龍飛舞,變化萬千,又虎虎生風。毫無意外的,光緒將其欽點爲狀元及第。

接下來的三天就是武狀元張三甲盡情昭告天下的時候,披紅掛綵,上街誇官,接受封賞,極盡榮耀,怪不得人生四大喜事之一爲金榜題名時。然而張三甲確實清代最後一位武狀元,舊式的武學已經跟不上時代的進步,傳統的武力已經無法在戰場上佔據優勢,畢竟西方的槍炮早已登上歷史的舞臺,而我們還不自知。早在1895年,榮祿就提出廢除武舉考試,然後卻沒有得到朝廷的支持,所以1898年的武舉考試按照舊例照常舉行,張三甲獲得武狀元,之後1901年,武舉考試正式廢除。

張三甲狀元及第,之後被授予御前一等侍衛,然後張三甲卻並沒有留在京城幹出一番事業,他深感留在留在京城也無法實現政治理想,於是以省親爲名回到家鄉,然此後的張三甲卻成了一個謎,具體什麼時候去世,是得病還是被害不得而知,總之,在他22歲的時候,或者更早的時候,撒手人寰,彼時,他的兒子剛剛出生。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