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三朝爲官的重臣張廷玉,最後結局怎麼樣?

三朝爲官的重臣張廷玉,最後結局怎麼樣?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0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張廷玉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在清朝有一位重臣叫張廷玉,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元老,在雍正元年加官爲太子太保,命爲諸皇子師傅,也就是乾隆皇帝的老師。作爲典型的士大夫,做官做到如此也算是實現“兼濟天下”的夢想。而最可貴的一點是,張廷玉爲人謹小慎微,謹守黃庭堅的名言“萬言萬當,不如一默”,這也是他爲官五十年,歷三朝而不倒的原因。但是老話說得好,伴君如伴虎,做到如此的張廷玉,最後也沒能落下一個好的結果。

張廷玉可謂是名副其實的官宦世家,張家在明朝時就世代爲官。從張廷玉父親張英開始,家族更是人才輩出,家族六代共出進士十三人,其中入翰林者十二人。張英本身是康熙朝的大學士,張廷玉本人也在康熙三十九年中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作爲漢人的張廷玉奉旨習滿文,御試滿文一等第一,自稱“得清書奧妙,同習之人實無出餘右者”。

雍正元年時,張廷玉官至禮部尚書,更重要的是他加官太子太保,命爲諸皇子師傅。中國自古崇尚尊師重道,成爲帝王師更是知識分子、大儒和士大夫無上的榮耀,可見雍正對張廷玉的看重。到後來雍正甚至離不開張廷玉,成爲皇帝的左右手,還把一些密旨交給張廷玉處理。

三朝爲官的重臣張廷玉,最後結局怎麼樣?

張廷玉年過花甲時,還要主持當時最浩大的文化工程:修《明史》。等到乾隆皇帝登基的那一年,張廷玉已經六十四歲,《明史》也修完了,他認爲自己辛苦一輩子,也該歇歇了。於是在乾隆十三年時,已經是七十六歲高齡的張廷玉終於給皇上遞交了退休申請。依照情理來說,一位德高望重、任勞任怨的大臣申請離職回鄉,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了。在《禮記·曲禮上》說:“大夫七十而致仕”,所謂“致仕”就是退休。但另張廷玉吃驚的是,乾隆拒絕了。

乾隆說:“你是獲得了配享太廟殊榮的人,應該對朝廷貢獻畢生的力量,哪有回家養老這一說?”一心想要告老還鄉的張廷玉失了方寸,回答說:“配享的大臣,不見得都得幹到死,比如明太祖就允許劉基回了老家。”

三朝爲官的重臣張廷玉,最後結局怎麼樣? 第2張

張廷玉沒想到,他的這句觸動了乾隆的逆鱗。劉基是明初開國功臣,但後來朱元璋過河拆橋,讓他退休,後來又偷偷派人下毒,把他毒死了。乾隆認爲,張廷玉分明是心懷不滿,用這個典故諷刺自己對功臣不夠意思。然而這僅僅是張廷玉錯誤的開始。

後來隨着張廷玉年齡增長,乾隆也終於答應讓他退休。然而當時的朝中形成了以鄂爾泰和張廷玉兩位顧命大臣爲首的兩派。鄂派的一位重要人物史貽直,在乾隆面前進讒言,說張廷玉這個人不夠忠誠,又沒有什麼豐功偉績,沒有資格配享太廟。配享太廟是雍正帝給予張廷玉的賞賜,張廷玉極爲看重這個名譽,擔心在他退休之後,乾隆聽信諸如史貽的讒言撤銷這個賞賜,便做出了第二個不明智的決定:讓乾隆寫保證書。

乾隆帝對此十分不悅,認爲這分明是在質疑自己的人品。然而乾隆看在是自己的老師的份上,還是答應了下來,乾隆原以爲,如此施與“特恩”,第二天一大早張廷玉肯定早早前來謝恩,便早早的等在那裏。然而張廷玉卻以年老體弱。不便奔走爲由,讓兒子替他去謝恩。這一下,乾隆的怒火徹底被點燃了。

乾隆被“放鴿子”後,馬上命軍機大臣寫了一道聖旨,令張廷玉“明白回奏”!當天寫旨的軍機大臣恰好是張廷玉的門生,叫汪由敦。汪由敦知道張廷玉可能要倒大黴了,因此連忙派人告密讓張廷玉好有所準備。

不料這事弄巧成拙,張廷玉看來是被嚇糊塗了,結果又犯了錯誤。第二天一大早,天還沒亮,他就勉強支撐着,跑到了宮中,到乾隆面前去叩頭請罪。這真是一個再愚蠢不過的舉動了,按常理乾隆皇帝的諭旨第二天上午才能到張家。張廷玉的這一舉動分明是告訴了皇帝,你身邊有我的人,乾隆對朋黨極爲敏感,心想:軍機大臣當中,居然有人敢於泄露朝廷機密給你,這次我可不能留情了。

恰在此時,張廷玉舉薦的官員朱荃犯了貪污罪,正好給乾隆以把柄,便下旨收回了三代皇帝對張廷玉的一切賞賜物品,以示對張廷玉的懲罰。乾隆深知自己老師的清廉,便特別吩咐抄家的官員找找有沒有對本朝不利的言語和文字,好持以把柄判張廷玉重罪,但結果讓乾隆失望了。

雖然這次沒有達成乾隆的心願,但這次“浩劫”相當於對張廷玉晚年生活影響很大,所謂的張派也樹倒猢猻散。忠貞的三朝元老,哪怕一生謹小慎微也難逃因一時的錯誤而落魄收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