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古代中探花,爲什麼比中狀元還高興呢?

古代中探花,爲什麼比中狀元還高興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探花是第三名,狀元是第一名,爲何得了第三名的,居然比第一名的還要高興呢?

有人說,探花通常比較帥,中了探花,說明自己的顏值得到了皇帝的垂青,就更有機會成爲當朝駙馬。只要娶了美麗的公主,那升官發財,功名利祿,就滾滾而來了,擋都擋不住。

果真如此嗎?

古代中探花,爲什麼比中狀元還高興呢?

提起探花,我們首先想到的是小李探花—李尋歡,李尋歡有兩大法寶:

一是小李飛刀,這種兵器名列百曉生《兵器譜》第三位,只要發出,便不可挽回,必然血濺當場,不死也得要半條命。

二是李尋歡的顏值。他的顏值太高了,爆了很多次表,女人見了心動不已,男人見了自慚形穢,人都習慣用“美”字形容女人,但“美”字放在李尋歡身上,也絲毫沒有違和感,因爲他集女性的陰柔之美和男性的剛毅之美於一體。

李尋歡—小李探花,確實夠帥氣,夠美呆,這毋庸置疑,然而,所有的探花,難道都是帥哥嗎?

這裏先不給出答案,先來看看探花一詞的起源。

探花一詞最早起源於唐朝。我們知道,隋朝之前實行的是九品中正制,當官的世世代代爲官,當農民的世世代代爲農民,當商人的世世代代爲商人,命運好不好,只能靠投胎。

隋朝之後,廢除了九品中正制,實行了科舉制度,不論窮人,還是富人,都有機會參加科舉考試,雖然富人的機會還是比窮人多,但畢竟給窮人開了一扇窗戶。

古代中探花,爲什麼比中狀元還高興呢? 第2張

到了唐朝,科舉制度進一步完善了。科舉考試大體程序是這樣子的,先參加縣市和府試,兩個都通過了就成爲了秀才。

PS:秀才大體相當於現在的本科畢業生。

成爲了秀才之後,纔有資格參加古代公務員考試—鄉試,考中了之後就是舉人,就可以當個小吏(基層公務員),名正言順地吃皇糧了。

中了舉人之後,可以繼續往上考,參加三年一次的會試,考上之後被稱作貢生,就有機會去中央部委工作了。

考上貢生還可以接着往上考,參加殿試,金榜題名的叫作進士,進士分爲三等,第一等的前三甲就是狀元、榜眼和探花。

能進入前三甲,不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而是千軍萬馬走鋼絲,能走過來的那都是佼佼者中的佼佼者。

唐朝科舉結束之後,一般會邀請所有進士參加一場大Party,通常稱之爲探花宴,園中各色花卉,爭奇鬥豔,大家飲酒賦詩,暢所欲言。

探花宴中的高潮部分,是獻花環節。由官方在諸位進士之中,挑選一個最英俊帥氣的人,由他摘取美麗的花朵,獻給狀元,這個獻花的人被稱爲“探花郎”。

能被選爲“探花郎”,說明顏值得到公認,所以“探花郎”的名氣甚至一度蓋過了狀元,成爲了無數少女心目中的白馬王子。

然而,到了明清兩朝,探花宴就不復存在了,也就沒有了探花郎之說,“探花”就不再是顏值的代表了,能選爲探花,更多的還是看才學。

其實,狀元、榜眼、探花三者的實力非常接近,誰是第一,誰是第二,誰是第三,全憑皇帝一人的喜好。

有時候,名字取得好壞,是成敗之關鍵。

乾隆年間的一次科舉考試,當時大臣把前十名的名單報給了乾隆,由他欽定前三名,乾隆一一略過之後,發現第十名的叫作胡長齡。

此時乾隆已79歲高齡,想再多活幾年,他覺得胡長齡名字非常吉利,於是大筆一揮,把胡長齡欽定爲狀元。

慈禧晚年的一次科舉考試,有一個王壽彭的人,他的排名第五,按理說沒有機會進入前三甲,大臣把名單報給慈禧太后,慈禧覺得王壽彭名字吉利,像彭祖一樣長命百歲,於是就把王壽彭定爲狀元。

所以說,古代說探花比較帥,只適用於唐朝。後來的探花只是指第三名,與顏值無關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