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孫策臨死前,爲什麼不把霸業傳給兒子?

孫策臨死前,爲什麼不把霸業傳給兒子?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6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孫策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1,銅鏡

給我拿鏡子來,我要看看這些賊子把我傷成什麼樣子了?

孫策衝着大喬道。

大喬小心翼翼的給他拿來銅鏡,道:

伯符,還是別照了吧?

孫策道:照。

大喬把銅鏡放到孫策臉前,孫策看了一眼銅鏡,憤怒的大吼:

老東西,爲何你整天跟着我……

孫策臨死前,爲什麼不把霸業傳給兒子?

2,孫策被刺殺

孫策喜歡打獵,來到丹徒以後,孫策帶了一幫人,進山打獵,他的馬是萬里挑一的良品,叫做幻影,比起他手下扈從的劣馬來,孫策的馬就很見優勢了。

他騎馬在山間飛奔,跑起來如一道幻影,有時候追個兔子小鹿等動物,馬蹄跳刨號,撒個歡,一個衝刺就攔到那些動物前面,搞得那些小動物很鬱悶,暗想:這馬爲啥比我還快?

我是誰?

我在哪兒?

孫策一騎絕塵,把扈從遠遠地甩在了身後。這時候,有三個人埋伏了很久了,他們悄悄的向孫策靠近。

這三個人跟了孫策三年了,這一次他們終於看到自己接近成功的絕佳機會。

這三人是原來吳郡太守許貢的門客。

孫策佔領江南之地後,許貢被迫四處流離,向朝廷上書說,孫策是江東的項羽,請求朝廷趁他羽翼未豐時早點派兵絞殺。

《三國演義》上稱孫策爲小霸王,就是源自許貢的這封奏摺,不過許貢可不是在誇孫策,而是想搞垮他,許貢說:

孫策驍雄,與項籍相似,宜加貴寵,召還京邑。若被詔不得不還,若放於外必作患。

書信被孫策截獲,他假意邀請許貢來商量事情,然後讓武士絞殺了他。

許貢被殺,手下人星散,但是有三個門客卻立志要爲許貢報仇。

此後,三門客跟着孫策輾轉各地,尋找報仇的機會。

這一次,孫策落單,這真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三門客果斷靠近孫策,想以多勝少。

孫策也很機警,一箭射死了一人,另外兩個門客張弓搭箭和孫策互射,其中一人射中了孫策的臉頰。

孫策的扈從這時候匆匆趕來,殺死了另外兩名門客,救走孫策。

軍醫給孫策傷口上藥,告訴他,一百天內傷口不崩裂,就能好。

當夜,孫策要照鏡子。

他是個愛美的人,《三國志》上記載孫策長得好看啊,美姿顏,是個顏控,他和年輕帥氣的周瑜能成爲朋友,一個原因大約也是因爲周瑜長得也好看吧,《三國志》上說周瑜有姿貌。

陳壽惜字如金,能花筆墨寫人長得好看,大約這人長得真的好看。

孫策此時也正是年輕愛美的歲數,被刺那年孫策二十六歲,已經打下了江東的大片土地,後來吳國的基本盤,已經形成。

大喬拿來銅鏡,孫策想在鏡中看看箭是否損了自己的容顏,但是銅鏡中卻出現一個老人。

這老人拄着一根精美的柺杖,衝着他冷冷的微笑。

這個老人孫策認識,叫于吉,剛被他殺了。

孫策臨死前,爲什麼不把霸業傳給兒子? 第2張

3,殺于吉,不吉

于吉是道家的代表人物。

他去東吳比孫策要早,在東吳建精舍設施符水,治病救人威望很高。

有一次孫策約江東士紳和文武大臣在城樓上觀山景,于吉來晚了。

孫策正在城樓觀山景,忽聽得城下亂紛紛,有人喊了一聲:於神仙來了。

城樓上的文武大臣走了三分之二,都紛紛去城下接于吉,完全忘了主公孫策還站在城樓上。

孫策是個好面子的人,見狀大怒,命人把于吉綁起來,殺了。

有人勸他,于吉威望太大,殺之恐不吉。

孫策不聽,他的理由很充分:

此子妖妄,能幻惑衆心,遠使諸將不復相顧君臣之禮,盡委策下樓拜之,不可不除也。

孫策新到吳地,于吉的威望比他還要大,手下的人聽於吉的不聽孫策的,這隊伍還怎麼帶?

這是孫策殺于吉的原因。

《搜神記》中記載的于吉之死,更玄幻。

孫策見於吉很受歡迎,就想殺他,羣臣求情,這時吳地大旱,孫策想了一條計策,招于吉到自己的戰船上道:我本來要殺你,但是羣臣求情,我給你指一條生路,如今天下大旱,你如果能求來雨,我就饒了你。

于吉道:喏。

是夜,船行江中,忽然晴空生黑雲,電閃雷鳴暴雨如注,一夜之間吳地旱情頓解。

于吉的粉絲們很高興,第二天,他們聚集在岸邊等待于吉的歸來。結果他們等來了于吉的屍體。

原來在下雨的時候,孫策已經命人絞殺了于吉。

于吉死後,孫策出現了幻覺,經常看見於吉在自己身邊出現,拄着他那根精緻的柺杖,衝他冷笑。

活着的于吉,孫策有辦法,死了的于吉,孫策一點辦法都沒有。

這次受傷後,孫策想照鏡子,但是在銅鏡中,他又看到于吉了,孫策大怒,傷口崩裂當夜就去世了。

這件事被裴松之記載在《三國志》的註上。

故事的原始出處是《搜神記》。

孫策之死和呂蒙之死有異曲同工之妙。

《三國演義》中,呂蒙白衣渡江取了荊州,關羽父子走麥城被殺,關羽死後找呂蒙總覺的關羽在自己頭頂上晃悠,高喊:呂蒙小兒還我命來。後來在孫權大宴文武時,關羽忽然附身呂蒙,指着孫權大罵,在衆人愕然時,呂蒙忽然口吐鮮血而亡。

歷史上呂蒙在收復荊州後當年就去世了,這大約是羅貫中編這個故事原因吧,反正病死和被關老爺附身報仇都是死嗎。

臨死爲故事添點光彩,不也挺好嗎?

孫策和于吉與呂蒙關羽的故事相似,建安五年于吉被殺,同年,孫策遇刺身亡,太巧合了,這中間留足了故事的空間。

4,繼承人

孫策死前,把江東之主的位置傳給孫權,告訴他:開疆拓土你不如我,但是,守成你比我強。

舉江東之衆,決機於兩陳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如卿。

孫策爲啥把自己辛苦打下來的江山傳給弟弟孫權,而不給自己兒子孫紹呢?

很簡單的一個原因,孫策死時26歲,古人早婚,他兒子此時最大也不過十二三歲,而孫紹實際年齡要小的多。

孫策在江東打下大大的江山,然而只是打下,江山還不穩定。

東吳之外,曹操劉表等各鎮諸侯虎視眈眈的盯着東吳這塊肥肉,如果幼子沖齡即位,主弱臣疑上下必然無法一心,內外皆不穩的情況下孫家的江山能否一直姓孫都不太好說。

東吳內憂外患,嚴酷的環境不允許讓幼主慢慢長大。

所以必須傳給一個能主事的人。

孫策雖然重傷,思路卻很清楚,他說:

中國方亂,夫以吳、越之衆,三江之固,足以觀成敗。

孫策死這年孫權18,已經成年,孫策安排心腹張昭周瑜等人輔佐孫權,讓他守住孫家江山應該問題不大。

而且跟隨孫策創業的黃蓋程普等人曾是孫策和孫權他老爹孫堅的鐵桿手下,這些人是孫策定鼎東吳的基石,他們效忠孫策,也必然會擁護孫權,畢竟有孫家纔會有他們家族的富貴,所以孫權上位能最大限度平衡各方。

吳主之位傳給孫權,是保住孫家的最佳方案。

如果把霸主之位傳給自己的幼子,自己辛苦打下的江山保不住,孫家就會覆滅,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自己家人也危險了,大喬大約真的要去銅雀臺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