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近代日本天皇爲何多不得善終:行不義千夫指

近代日本天皇爲何多不得善終:行不義千夫指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4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歷任天皇大多不得善終

明治維新之後,日本走上了對外瘋狂侵略擴張的道路。從那時起,歷任日本天皇也成爲飽受蹂躪的亞洲各國人民的憎恨對象。有意思的是,這些天皇大多未能“善終”。

孝明天皇是明治天皇的父親。他於1867年1月30日突然去世,死時年僅36歲。

當時日本的維新革命運動正進行到最關鍵的時刻,而在孝明天皇的身邊,也圍繞着各種敵對的政治勢力。因此,年富力強的孝明天皇突然死亡,引起了種種議論。

有人認爲,孝明天皇死於天花。還有人認爲,孝明天皇是在天花治癒後被人毒死的。

真相究竟如何,已難以查清。總之,孝明天皇死後,他年僅16歲的兒子睦仁親王即位,是爲明治天皇。巖倉具視、三條實美等人控制了京都朝廷的實權,維新派以新天皇爲旗幟,向腐朽的幕府發動最後的攻擊,終於使日本成爲一個資產階級國家。

日本在中日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中的勝利,使明治天皇獲得了“明治大帝”的稱號。

但這位“明治大帝”註定難以活得長久。早在1904年日俄戰爭時,他便患了糖尿病,到1906年1月底開始併發腎臟病。

1911年,日本社會黨的幾名激進分子刺殺天皇未遂。明治天皇受這件事打擊,覺得活着毫無趣味,開始拒絕治療。

1912年7月30日零時43分,明治天皇“尿毒症”發作死去,終年61歲。皇太子嘉仁含淚在皇宮的偏殿舉行了登基典禮。他就是大正天皇。大正天皇出生於1879年8月31日。因爲難產,他生下時竟沒有哭聲,接着又患了腦膜炎。這給他留下了嚴重的後遺症。

近代日本天皇爲何多不得善終:行不義千夫指

大正天皇即位後,繁忙的國務令其健康狀況進一步惡化,出現了連續發作的腦血栓症。此病導致他步履蹣跚,行走困難,雙手發抖,記憶力和辨別能力明顯衰退。

同年,日本政府決定,讓皇太子當“攝政王”,大正天皇引退,被安排到葉山行宮療養。1926年12月25日凌晨1時25分,大正天皇病逝,終年48歲。已經當了5年攝政王的皇太子正式稱帝,是爲裕仁天皇。

在中國及亞洲其它許多國家人民的眼中,裕仁是最兇惡的戰犯。逃過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的審判後,裕仁身體健康,依舊享受國家元首般的尊崇。

1987年,裕仁在他86歲的生日宴會上感到身體不適,只好中途退席。事後他被醫院確診患上了胰腺癌。9月22日,宮廷內醫院爲裕仁做了剖腹手術,切除了一段結腸。從此裕仁的身體便衰竭下去,國事只能交由皇太子明仁親王代行。

裕仁於1989年1月7日晨死去。

生不出皇子是“傳統”

直至大正天皇,200多年來日本的歷代天皇均非皇后所生。爲了不使“皇統”斷絕,歷代天皇都通過選妃來傳宗接代。但天皇與妃子所生的皇子夭折的比例高得驚人。如明治天皇共有兄弟6人,成年者僅明治一人,其餘的都在3歲以內夭折。而明治天皇本人與5名后妃共生育子女15人,成年的男丁僅大正天皇一個。其餘的不是在出生後的當天死去,便是過早夭折。

如今,日本皇室生不出男孩,只是延續了“老祖宗”的傳統而已。

有人認爲,這是長期近親通婚造成的。受等級制度的影響,有資格做皇后的人只限於與天皇有密切關係的五個家族的姑娘;能做妃子的姑娘受門第制約,也非常有限。這一制度造成了世世代代的近親通婚。

另外,嬪妃之間的明爭暗鬥也是造成皇子早夭的原因。妃子要想在衆多嬪妃中獨佔鰲頭,獲得天皇的寵愛,只有生男孩兒一條路。因此,她們也就分外嫉妒其它懷上天皇孩子的嬪妃。她們彼此憎恨,相互羞辱,甚至不惜用各種手段謀害嬰兒。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