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大明七年援朝抗倭 不要朝鮮一分回報?

大明七年援朝抗倭 不要朝鮮一分回報?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3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明朝萬曆年間發生的長達七年的援朝戰爭(1592年—1598年),究竟該不該打,時至今日,還一直是史學專家及歷史愛好者們爭論不休的話題。反對者們認爲,萬曆援朝戰爭,其實是一場直接導致明朝滅亡的戰爭。爲什麼這麼說呢?

第一、大大地消耗了明朝的國力。“朝鮮要兵,首尾七年,約費餉銀五百八十二萬二千餘兩,又地畝米豆援兵等餉,約費銀二百餘萬兩。”國家財政入不敷出,不得不加重賦稅,加重老百姓的負擔;甚至用讓官吏捐出俸祿,向大臣攤派的方式來解決問題。這一次戰爭直接造成了社會的動盪不安,不到30年,明末農民大起義爆發,最終讓明朝走向滅國。

第二、嚴重地破壞了明朝的政治生態。萬曆年間,經過張居正的一系列改革,明朝經濟得到較好的復甦,政治逐漸清明。但是因爲援朝的事情,引發了朝中大臣的派系鬥爭,朝臣互相傾軋擠兌,指責拆臺,黨爭劇烈,嚴重破壞了政治生態。一直到明末,崇禎皇帝在內外交困之下,縱有千般手段,也把朝臣的黨爭無可奈何。

第三、直接促成了女真努爾哈赤的崛起。援朝戰爭,明朝把遼東的兵力大都抽調到朝鮮,建州女真部落努爾哈赤乘機發展,於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打敗葉赫九部,攻下訥顏部。朝廷並沒有發覺他的野心,還安撫他,於1595年封他爲龍虎將軍。援朝勝利後,朝廷以爲日本被打敗,遼東就安定了,所以放鬆了戒備,不修戰事,從而坐等努爾哈赤做大,逐漸控制了東北的大部分地區。最終努爾哈赤在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建立了後金政權,成爲明朝統治的重要威脅。

明朝就這樣在滿清,在農民起義,在內部黨爭等多重矛盾的打壓衝擊下,走向了滅亡。

大明七年援朝抗倭 不要朝鮮一分回報?

不過,話雖這麼說,這場戰爭究竟該不該打呢?筆者認爲,該打,必須打!這又是爲什麼呢?

表面看來,這場戰爭得不償失,明朝沒有對朝鮮哪怕一寸土地的聲索,而且搞得自己內外交困。但其實,是爲了維護一種平穩的亞洲秩序。

那時候的亞洲秩序是什麼,是以明朝爲中心的“朝貢體系”。明朝的朝貢和一些西方國家不一樣,他從來沒有對藩屬國有過土地或者物質的聲索,更多時候,反而是倒貼。這不只是明朝,這種外交政策從唐朝開始就一直延續下來了,連弱小的宋朝也是這樣。宋朝和西夏最早發動戰爭,就是因爲西夏有意破壞這種秩序,但戰爭結束,當西夏同意恢復這種秩序的時候,北宋還每年送錢給他們,稱爲“歲賜”。明朝開國的時候,明太祖朱元璋就傳下祖訓,對於藩屬國只行封貢,不事征伐,不能佔有土地。

對於朝貢體系,大家或許有不同的評價。但至少有一點,它的建立,有效地維護了中國及周邊亞洲國家的安定和平,避免了戰爭殺伐,這卻是不爭的事實。

但是,明朝的時候,這種秩序卻受到了兩方面的挑戰。一方面是一些海外西方國家。比如荷蘭對臺灣的竊取等等。不過,那時候西方國家由於路途遙遠,航海技術有限,對亞洲秩序的破壞也是有限的。當時南明政權雖然危在旦夕,鄭成功尚且很快就收復了臺灣。

對亞洲秩序破壞得最嚴重的是日本,日本成爲整個亞洲最不安定的因素。

日本豐臣秀吉發動侵朝戰爭,他的目的是什麼?第一、佔領朝鮮的國土。第二、建立以日本爲中心的新的朝貢體系。這種野心,不只是豐臣秀吉,整個明朝建國三百年間,日本一直是這樣的。最初只是小團體的騷擾,明朝稱爲倭寇,還有“戚繼光抗倭”之事,到了豐臣秀吉統一日本後,對明朝的挑戰便從小團體上升到國家行動。

有人會說,不能怪日本,因爲明朝一直瞧不上日本,稱它爲“倭國”,沒有把日本納入朝貢體系,所以日本會騷亂。這個說法顯然是錯誤的,沒有看清楚日本聲索的本質。援朝戰爭的中途,明朝不只一次和日本議和,甚至冊封作爲關白(相當於宰相)的豐臣秀吉爲國王,條件是日本從朝鮮撤軍。但是豐臣秀吉很不滿,再次舉全國之力發動了侵朝。從這裏可以看出,日本並不是想進入明朝的朝貢體系,而是要自己創立一套新的朝貢體系。

明朝的這場援朝戰爭,雖然最終把自己打沒了,但是也給予了日本的侵略行爲沉重的打擊,此後有清三百年,日本再也沒有挑戰過亞洲秩序。直到清朝末年,朝廷腐敗,國家殘破,日本纔再次發動長達半個世紀的侵朝侵華戰爭,想建立所謂的“大東亞共榮”(其實就是以日本爲中心的新的朝貢體系)。

另一方面,明朝就算是滅亡了,也不過是華夏大地上的改朝換代,中國迎來了上百年的康乾盛世,中國自己的根基以及文化都完全沒有變,這卻是和被日本滅國完全不一樣的!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