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李如鬆在抗倭援朝後,爲什麼會一直痛哭不止?

李如鬆在抗倭援朝後,爲什麼會一直痛哭不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5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小編知道讀者都很感興趣抗倭援朝,大戰之後的李如鬆,爲何痛哭不止?今天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公元1592年,時在萬曆的明朝,連續接到來自朝鮮的緊急求援國書。

這時明廷上下,有些猶豫,其一,與此同時,寧夏哱拜勾結套寇,就是河套一帶的蒙古人,叛亂起事,其二,自最早接到消息,到現在朝鮮全境淪陷,前後不過一個月,這敗得也太快了吧,明廷懷疑是否存在日朝勾結。

明朝情報機構全力開動,雖然由於朝鮮的全境淪亡,使得情報的蒐集,傳遞格外困難,還是在短期內得出判斷如下:

一,朝鮮確實已經實際上亡國,朝鮮國王目前在鴨綠江畔彷徨失措。

二,侵朝日軍所圖不小,很可能會以朝鮮爲基地,進一步對明朝構成威脅。

李如鬆在抗倭援朝後,爲什麼會一直痛哭不止?

如此,明廷決議援朝作戰,六月十五日,首批千人渡江進入朝鮮,在反覆確認朝鮮方面提供信息,及經過明軍的武裝偵察後,定下入朝兵力,陸續進抵,糧草補給麼,也基本由遼東籌備,運送。

至十月,首批大軍渡過鴨綠江,計騎兵一萬八千人,步兵八千,還有川軍步兵五千後續抵達,由李如鬆任臨時官職,總帥指揮。

1593年元月初五,援朝明軍抵達平壤,兩天後攻擊開始,這時日軍平壤守軍約莫一萬八千,指揮爲小西行長。

明軍圍三缺一,三門同時進攻,並於攻擊開始前,全部換裝假扮朝軍,使得日軍大意輕敵,幾乎是一鼓作氣就攻上了平壤城頭,隨即迅速擴大戰果,措不及防的日軍見迴天無力,趁夜突圍,李如鬆指揮明軍騎兵咬尾不放,順勢又拿下開城。

首戰明軍大獲全勝,兩天一夜,連下兩城,以傷亡八百人的代價,斃傷日軍近萬。

隨後,明軍着手準備進軍漢城,這時候出現了兩個問題,

其一,平壤,開城之間已爲明軍補給極限,這時明軍各部都出現了缺糧情況,朝鮮地方官員早已不知所蹤,指望不上。

其二,首戰的順利,使得明軍普遍出現輕敵,自大情緒,包括總帥李如鬆,對日軍實際戰力,和兵力總數估計不足。

實際上日軍在平壤,開城的速敗也跟他們的補給線過長,供應不足有關係,當然,大家如果理解成朝鮮敗得太快,給日軍的分兵駐守帶來難題,這也沒錯。

由於對形勢判斷過於樂觀,明軍將解決後勤糧草的希望,寄託於隨後漢城攻擊的速勝。

二十五日,李如鬆分派明軍三千騎兵前往漢城方向攻擊偵察,副總兵查大受與朝鮮軍官共領五百人先行,路遇日軍斥候大隊三百餘人。

兩軍接火,明軍迅速將日軍擊潰,查大受一邊指揮追殺,一邊安排回報敵情。

李如鬆二十六日接到消息,結合朝鮮土民彙報信息後,發生誤判,以爲日軍是要大撤兵,當即決定親領騎兵四千疾行增援,由副總兵楊元領步兵一千人護送火炮隨後緊跟。

日軍呢,二十五日在漢城得到消息後,出動四萬大軍,分前後兩部進發,另有一支三千餘人的先鋒軍,先行出動,這時已在漢城西北方向的礪石嶺,布好了埋伏。

應該說日軍選擇這個戰場,是經過了深思熟慮的,他們已經體會到了明軍鐵騎的厲害,特地選了這個山路蜿蜒的地方。

日軍先鋒領軍立花宗茂,於清晨七時許,發現查大受部,他安排七百人小隊上前引誘明軍深入。

李如鬆在抗倭援朝後,爲什麼會一直痛哭不止? 第2張

查大受部都是騎兵,遇敵後迅速發起衝擊,他們大多手持火器,火力猛,速度快,瞬間將日軍七百人打崩,隨後追殺的明軍很快在道路兩旁守候多時的日軍的強力阻擊。

幾乎是同時,日軍,明軍後援相繼趕到,此時明軍騎兵三千,日軍基本是步兵,只有少量騎兵,共約六千人。

地形,兵力不利,明軍仍在作着試圖扭轉戰局的努力。

日軍正面阻擊,同時左翼以八百人突前吸引明軍注意,右翼立花領三千人迂迴明軍側後。

日軍左翼前突八百人在明軍騎兵衝擊下,迅速崩潰,但是右翼的迂迴成功了,他們藉助茂密樹木掩護,在明軍側後發起攻擊。

兩面夾擊下,查大受領軍後撤至碧蹄館附近重新整軍,並將日軍隨後的追擊打退,隨後雙方各自休整。

二十六日近晚,日軍首批兩萬人趕到戰場,二十七日晨,李如鬆親帥一千精銳家兵,風急火燎趕到。

李如鬆趕到後,迅速判斷形勢,決定擺脫目前極爲不利的地形,在右翼發起突擊,期望一舉突破日軍左翼,穿過山口,到達後方較爲平緩的地帶,以期望發揮明軍騎兵優勢扭轉戰局。

這時,明軍和日軍都對對方的實際兵力發生誤判,日軍認爲明軍主力已到,傳令後軍兩萬人加速行軍,而明軍此時仍然認爲當面日軍不過萬餘。

李如鬆在抗倭援朝後,爲什麼會一直痛哭不止? 第3張

上午十時許,進攻開始,明軍施放大量神機箭,覆蓋戰場,硝煙瀰漫中,李如鬆領家兵一千衝擊日軍左翼山口,日軍粟屋部三千人本來是緊急調過來要對明軍形成包夾的,被李如鬆識破,趁着他們立足不穩,明軍迅疾這一部日軍擊潰,並尾隨追擊。

這時山口原守軍,日軍井上部三千人由山口直下,正對進擊明軍腰部,不巧的是,明軍騎兵這時剛好陷入了一片爛泥潭,在明軍進退兩難時,遭到了粟屋,井上兩軍的夾擊,傷亡慘重。

李如鬆急令所有騎兵下馬,步行攻擊,隨後日軍後撤,明軍也退出泥灘,山口爭奪戰失敗。

這時,已基本摸清明軍兵力的日軍統領小早川,指揮日軍全部壓上,並試圖對明軍完成合圍。

明軍陷入苦戰,所有將領全部加入戰團,李如鬆家兵們攜帶的,由騎兵分帶,可在戰場完成快速組裝的中型火炮,這時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日軍的密集人羣進攻,屢屢被火炮驅散。

戰至下午三時,明軍越發吃緊,李如鬆的親衛家兵李有升,爲保護李如鬆,也死於亂刀之下。

李如鬆在抗倭援朝後,爲什麼會一直痛哭不止? 第4張

日軍小早川,見戰局膠着,屢次分兵側翼,都被明軍擊退。

至下午近五點,明軍楊元部,兩千騎兵,一千步兵趕到,迅速投入戰鬥。

楊元領軍快速打穿日軍包圍,在李如鬆部右側站穩,隨即把火炮擺開,對日軍進行轟擊。

見到明軍主力步兵到來,日軍小早川下令收縮部隊,暫緩進攻。

李如鬆判斷形勢,決定撤離戰場,步兵攜炮先走,查大受部隨後,李如鬆自領騎兵斷後,緩緩後撤。

自此,“碧蹄館”之戰,結束。

此戰,日軍傷亡六千餘,明軍傷亡兩千餘。

退至開城後,李如鬆痛哭不止,隨後大病一場。

碧蹄館一戰,明軍傷亡雖不算多,可都是遼東軍的精銳啊,還有李如鬆帶去的那一千家兵,是他父親李成樑時期,苦心經營交到他手上的,精銳中的精銳,這一戰,近乎傷亡殆盡,這是傷了元氣了,還有那個李有升,跟他一起從小到大,親如兄弟,怎麼能不傷心啊,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