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歷史書籍張之洞家訓講述了些什麼

歷史書籍張之洞家訓講述了些什麼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0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張之洞家訓》是一本書,於2009年由中國婦女出版社出版發行的一本作品。作者是邢東,現在在各大書店都有銷售,銷售價爲28元/本。作者邢東生於70年代,從2000年開始文學創作之路,先後獲得過各大獎項。近幾年來,其作品均在各大刊物上發表,其發行作品累計達百篇。

歷史書籍張之洞家訓講述了些什麼


《張之洞家訓》這本書主要從修身、齊家、求學、處世、交友這幾個方面入手介紹。何爲家訓?家訓就是對族中子弟的教誨,規範其立身處事,持家治學的道理等。

在古代,家訓起着很大的重要性,不論是古代就是對現代也有很大的意義,警戒後人”重德修身“。在現今這個飛速發展的社會體系中,人們往往容易遺忘最重要的道德教誨,而這個道德教誨也是我們現在應該注重的家庭教誨。在這本書中,作者摘錄了晚清“四大臣”的家訓,並通過例舉他們在修身,求學,交友等方面的事例來教導後人,還列舉了他們教導其兄弟子侄的策略,通過這種簡單直白的方式起到一個教育的作用。所以在書中,可以看到簡明的體例,還有精練的文字,更甚至於新穎的形式,多種要素有機結合,從而將其意義全方位,全方面的展示在世人眼前。

《張之洞家訓》是弘揚中華傳統優秀家教的經典之作,通過對於古人優秀品德的發揚與傳承更有利於現在的家庭教育。

張之洞與袁世凱的恩怨情仇

張之洞可以說是袁世凱的救命恩人,爲什麼這麼說呢?1907年,張之洞與袁世凱被封爲軍機大臣,入軍機處,後來袁世凱的勢力越來越大,朝廷內外都開始隱隱擔心,並且對張之洞提出要制約袁世凱,通過這種方式來抑制官場不正之風。

歷史書籍張之洞家訓講述了些什麼 第2張


袁世凱是北洋集團的老大,而這個集團已經發展爲了清朝末年最有實力的軍事政治集團。張之洞是一屆儒生,袁世凱從沒將這個儒臣放在自己的眼裏。袁世凱曾對使臣說張之洞是做學問的人,和我不一樣,我是幹實事的人。從這裏就可以看出袁世凱那輕蔑的語氣。後來慈禧大寵袁世凱,袁世凱混的如魚得水,在這期間辦了很多的大事,這讓他的勢力得到了空前的發展。慈禧去世,其他新興勢力勃起,攝政王載沛、隆裕太后聯合慶親王奕劻商議如何袁世凱。但是慶親王奕劻則不敢做主提議與張之洞商量。

於是張之洞被傳喚商量大事,這時候的張之洞已經是花甲之年,聽完他們的提議後說道現在新皇還小,時局這麼亂,首先想到的是如何穩定大局,一上臺就要誅殺大臣,這如何說的過去,於情於理都不合適,有了這一個先例,以後怕有很多效仿者。又提議,可以將他革職收回權利放他回老家,這樣就解決問題了。

張之洞與袁世凱的關係確實不好,但是張之洞站在一個公正的角度做出了一個決定,不論張之洞站在什麼樣的立場,打的是什麼樣的算盤,但是袁世凱的命確實是張之洞保住的。

清朝張香帥張之洞簡介

張之洞是晚晴時期的人物,一生政績頗豐,興辦新式教育,發展軍工及重工業,爲整個中國文化建設事業做出了傑出的貢獻,不僅如此,現在武大,華農等多所高校都是張之洞創辦的學校的前身。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張之洞的一生。

歷史書籍張之洞家訓講述了些什麼 第3張


1837年,張之洞出生了,生在興義府官舍(其父親任知縣的地方),排行老四。張之洞出生於一個仕宦家庭,他的祖父及曾祖父,父親都是通過科舉入仕,任職地方官。張之洞自幼聰慧,天賦異稟,5歲的時候入私塾接受教育,13歲之前就將四書五經等在內的儒家經典學習完畢,不僅如此還學了史學,經濟學等其他學科類,甚至自學了包括《孫子兵法》在內的多本兵學名著。

1850年,13歲的張之洞回到家鄉參加縣試,中秀才;15歲參加鄉試,中進士資格;27歲,中第三名進士及第,成功進入翰林院,開啓了仕途之路。

1884年,中法戰爭爆發,張之洞任兩廣總督,啓用退休老將,擊敗法軍,同年設立學堂書院,武裝及文事教育共同進行。

1889年-1907年,張之洞任職湖廣總督,擔任洋務派首領,這段期間,大力扶持民族工業,這段期間先後開辦了鐵廠,兵工廠,煤礦,織布局等工業企業,還建造了蘆漢鐵路,爲中國的工業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

1893年,張之洞創辦自強學堂。

1898年,張之洞反對戊戌變法,提出自己的理論。

1901年,張之洞開始大力支持教育業,擬定學堂章程,創辦師範學堂。

1907年,被授予大學士之位,同年與袁世凱一起被授予軍機大臣知之職。

1909年,張之洞去世,享年72歲。

張之洞三不爭是什麼意思

張之洞三不爭出現在張之洞的遺囑中,原句是這樣的:一不與俗人爭利;二不與文士爭名;三不與無謂爭閒氣。張之洞用這三不爭鞭策着自己也教育着後人,從這裏也足以看出張之洞的人格魅力與其個人的素質修養,張之洞也憑藉着這三不爭聚斂人才,專心做事,最終成就一番大事業。

歷史書籍張之洞家訓講述了些什麼 第4張


張之洞三不爭是對人性的透徹分析,很多人爲了名爲了利爲了一口氣處處與人計較,這種小利都要計較,更別說是大利了。有容乃大,世間不乏見利忘義者,這是世間的俗人。文人騷客可以視金錢如糞土,但是他們卻對於面子不能割捨,對於自己的才氣名氣非常在意。如果不尊重那麼就會惹惱他。無謂的人呢則自己找上門與人爭論,只爲一口閒氣。上面這三類人分別是俗人,文士和無謂之人。

這三類人各有其弱點,要想和這三類人相處好就要不與他們相爭,這樣人生就會暢快很多,也少了很多的打擾,省卻了許多煩惱,沒有這些無所謂的事情的打擾就能集中精力做更多的事情。但是能做到這樣的人是少之又少,要想避開這些煩惱,也是很困難的。

從張之洞三不爭可以看出張之洞的度量與處事風格,三不爭讓張之洞能有更多的精力來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從而成就大事。這三不爭也給予後人很多學習的意義,從張之洞的做事中學習,從三不爭中學習,這也是名人帶給我們的教育意義。

張之洞後人現狀如何

張之洞共有13個兒子,這些兒子們後來有些結婚生子,繼續延續張家香火。張之洞是清朝時期著名的洋務運動代表人物也是晚清名臣,對整個教育,重工業等發展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張之洞於1909年去世,那麼去世後其後人怎麼樣了呢?

歷史書籍張之洞家訓講述了些什麼 第5張


兒子:張權,後結婚生子,生有兩個女兒,取名張遵顏,張遵領(張之洞的孫女)。

兒子:張仁蠡(是第十三個兒子),生有一女張厚粲,現在北京師範大學擔任心理系教授。

兒子:張厚珹,張厚珕,現在北京自來水集團公司擔任工程師。

兒子:張厚玫,在美國發展多年,是一位計算機工程師。

曾孫:名叫張法鶴,一直在臺灣發展。

張之洞後人活躍於各行各業,爲着中國發展努力奉獻着。100多年前,張之洞大力推行者新政,發展實業,興辦學校搞教育,練習新軍提高軍隊戰鬥力,修鐵路,加強市政建設,發展商務,張之洞是在湖北大力推行新政的,但是他不僅推進了武漢這一塊的建設更是推進了整個中國的近代化建設。

在張之洞120週年紀念座談會上,主辦單位邀請了張之洞的嫡孫女及張之洞創辦的火藥廠的首批負責人徐建寅的後裔來參與。

嫡孫女張厚表示從來沒有見過自己的祖父,張厚是張仁蠡(第十三子)的女兒。張之洞去世的時候,張仁蠡還是個9歲的小男孩,現在這個9歲男孩的女兒都已經是82歲的高齡人了。張厚一直從事着心理學工作,是心理學奠基人之一,不僅如此身兼多職,任過國務院參事,國際心理副主席等多個職位。

張之洞勸學篇提出什麼觀點

歷史上有兩部《勸學篇》,一部是荀子的名作,另外一部就是晚清名臣張之洞的一部思想作品。張之洞出生於1837年,是洋務派的核心人物,其後期一直在爲洋務運動與教育所努力。張之洞與曾國藩等人並稱爲晚晴四大名臣,名聲顯赫。1898年,張之洞發表了一部作品,這本作品是一部宣傳冊,主要論述了傳授傳統經史之學教育思想的重要性,全書灌輸了張之洞的教育理念,認爲“舊學爲體,新學爲用”。

歷史書籍張之洞家訓講述了些什麼 第6張


張之洞勸學篇的基本思想就是認爲教育的根本就是向學生傳授中國曆來傳統又經典的經史之學,只有學好這些基礎,才能開始其他的學問研究,所以在教育的優先上面強調應該率先學習傳統經史之學,其次在這個基礎上學習其他的有用知識,來彌補知識上的不足。

在張之洞勸學篇中將中學內容劃分爲4大塊,包括經、史、子、集,其中特別強調明綱,因爲張之洞認爲三綱五常是中學之本原。這也提出了張之洞的觀點,他反對維新派的君主立憲。

在西學內容則將其概括爲三部分:西史、西藝、西政。張之洞一直強調“中學爲體,西學爲用”,通過這種方式來強化封建君主制。張之洞的這一主張有着明顯的保守型與反動性。

張之洞勸學篇提出的教育主張在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近代教育的發展,這也是張之洞勸學篇給後人帶來的價值所在。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