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上的今天 > 歷史上的今天1月13日 日俄戰爭爆發

歷史上的今天1月13日 日俄戰爭爆發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0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904年01月13日 日本向俄國發出最後通碟,日俄戰爭爆發

在110年前的今天,1904年1月13日 (農曆冬月廿六),日本向俄國發出最後通碟,日俄戰爭爆發。

經過兩年長期談判,1904年1月13日,日外相小村壽太郎對俄提出最後通牒。要求俄國保全中國滿洲領土,承認朝鮮在俄國利益範圍之外。若猶遷延不決,恐於日俄兩國均大不利。同時,日本加快向中國東北調動部隊,日俄戰爭爆發。在此7天前,俄國駐日大使、談判全權代表羅森向日本提出最後通牒:1、俄國承認日本在朝鮮的優越權益,但不允許日本在朝鮮沿岸設置軍事設施。 2、劃朝鮮北緯39度以北區域爲中立地帶。

歷史上的今天1月13日 日俄戰爭爆發

3、俄國承認日本與清朝所訂條約上的東三省利益。 今天日本也對俄國政府提出最後通牒:1、日本撤銷在朝鮮沿岸設置軍事設施之要求,俄國也撤銷建立中立地帶之要求。 2、俄國不得干涉日本及其他國家與清朝訂約,在東三省取得3、日本承認俄國在東三省的特殊權益。 然而,俄國對此通牒未作答覆,反而經由西伯利亞鐵路增強遼陽、旅順、鴨綠江等地的兵力。

  1716年01月13日 《康熙字典》成書

在298年前的今天,1716年1月13日 (農曆臘月十九),《康熙字典》成書。

《康熙字典》,是張玉書、陳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學者奉康熙聖旨編撰的一部具有深遠影響的漢字辭書。該書的編撰工作始於康熙四十九年(1711),成書於康熙五十五年(1716),歷時六年,因此書名叫《康熙字典》。由總纂官張玉書、陳廷敬主持,修纂官凌紹霄、史夔、周起渭、陳世儒等依據《字彙》、《正字通》加以增訂而成。其內容引古代詩文以溯其字源,又注各代用法以佐證其變遷。書末附《補遺》,盡收冷僻字;再附《備考》,收有音無義或音義全無之字。字典採用部首分類法,按筆畫排列單字,字典全書分爲十二集,以十二地支標識,每集又分爲上、中、下三卷,並按韻母、聲調以及音節分類排列韻母表及其對應漢字,共收錄漢字四萬七千零三十五個(47,035個),爲漢字研究的主要參考文獻之一。

歷史上的今天1月13日 日俄戰爭爆發 第2張

《康熙字典》總收四萬七千零三十五字。此文字巨典自成書以來經久不衰,影響之大,流行之廣,三百年來無出其右者。

  1794年01月13日 美國國會通過有關國旗的議案

在220年前的今天,1794年1月13日 (農曆臘月十二),美國國會通過有關國旗的議案。

據記載,在獨立戰爭初期,1777年6月14日,第二次大陸會議正式確認:“美國國旗爲紅、白二色相間的13條條紋,旗幟的左上角應爲蘭色,上面有13顆星”。但是,它沒有提到紅白色應該那個多一條,星的位置又如何排列,又該是幾個角的星。因而,從1777年到1795年間,旗幟的式樣非常多。有的甚至違反會議決定,如採用紅藍條紋或紅、白、藍條紋的。至於星的形狀,有五角形、六角形、七角形甚至八角形的。 1791年和1792年佛蒙特州和肯塔基州先後加入了美國聯邦。

歷史上的今天1月13日 日俄戰爭爆發 第3張

1794年l月13日,國會通過決議,在國旗上增加兩顆和兩條紋以代表這兩個州,並規定紅白相間的條紋紅色的多一條,左上角的星爲五角形。美國國歌作者弗朗西斯·斯考特·基在1812年戰爭中看到了這面旗幟,從而啓示他在1818年寫出了《星條旗永不落》這首歌。 從此,美國國旗被稱爲“星條旗”。後來加入聯邦的州越來越多,這些新州都要求在國旗上加進代表它們的星和條紋。爲確保國旗比例,國會於1818年決定把條紋恢復到原來的13道,並規定,新加入的州,國旗上只增一顆新星,而不增加條紋。

  1946年01月13日 聯合國成立,中國成爲常任理事國之一

在68年前的今天,1946年1月13日 (農曆臘月十一),聯合國成立,中國成爲常任理事國之一。

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簡稱安理會)是聯合國的6大主要機構之一。根據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及原則,安理會負有維持國際和平與安全的責任,是唯一有權採取行動的聯合國機構。安理會有權調查任何引起國際爭端或摩擦的任何情況,並可提出解決這些爭端的方式或辦法。會員國或接受聯合國憲章的非會員國、聯合國大會或祕書長,均可就國際和平與安全問題提請安理會注意。安理會有權斷定任何威脅和平、破壞和平或侵略等行爲的存在,並可提出採取強制措施以維持或恢復國際和平與安全的建議或作出這方面的決定,如認爲這些措施還不能解決問題,它可以通過採取關於軍事行動的決議去解決這些問題。安理會還有向聯合國大會提出年度報告、特別報告、對戰略性地區行使託管等職能。

歷史上的今天1月13日 日俄戰爭爆發 第4張

安理會由5個常任理事國和10個非常任理事國組成。5個常任理事國是中國、法國、俄羅斯(1991年12月蘇聯解體後席位由俄羅斯聯邦接替)、英國、美國。

  1982年01月13日 波托馬克河空難

1982年1月13日 (農曆臘月十九),波托馬克河空難。

1982年1月13日下午, 佛羅里達航空公司的一架波音737噴射客機,自華盛頓國家機場起飛,在暴風雪中撞到波多馬克橋,而沉入波多馬克河。當時正逢交通高峯時間,飛機擊中橋上的1輛卡車和4輛以上的轎車,有6人當場死亡,這次空難總計有78人死亡。 是日上午華盛頓籠罩在暴風雪中,使得國際機場被迫關閉。由於暴風雪到下午才轉弱,這架噴射機在下午機場重開後不久才起飛。波多馬克河岸有許多民衆目睹飛機撞橋後沉入結冰的河中。

歷史上的今天1月13日 日俄戰爭爆發 第5張

由於造成嚴重的交通阻塞,警察和救護車必須開上白宮外面的人行道才能抵達現場。國家公園勤務直升機協助從河中搬運徑難者屍體,同時負責把救生員降到河中;結果飛機上僅有5名生還者。 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局的調查員表示,這次意外事故原因末明,但至少沒有證據顯示與5個月前政府大量解僱塔臺控制員事件有關。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