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上的今天 > 梁羽生出生

梁羽生出生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924年3月22日,公認的新派武俠小說的開山祖師梁羽生出生。

梁羽生出生

梁羽生原名陳文統,中國著名武俠小說家,與金庸、古龍並稱爲中國武俠小說三大宗師,被譽爲新派武俠小說的開山祖師。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他和金庸共同扛起了新派武俠小說的大旗,梁羽生摒棄了舊派武俠小說一味復仇與嗜殺的傾向,將俠行建立在正義、尊嚴、愛民的基礎上,提出“以俠勝武”的理念。梁羽生爲人正派,創作了三十餘部武俠佳作,開創了新派武俠小說的先河。2009年1月22日,梁羽生因病在悉尼去世,享年85歲。代表作品有《白髮魔女傳》、《七劍下天山》、《萍蹤俠影錄》、《雲海玉弓緣》等。在評價自己的武俠創作地位時,梁羽生曾說:“開風氣也,梁羽生;發揚光大者,金庸。另有筆名陳魯、馮瑜寧、樑慧如、李夫人、馮顯華、幻萍、佟碩之、鳳雛生。

榮譽成就

2004年12月2日獲得香港嶺南大學頒發的榮譽博士學位。被譽爲新派武俠小說鼻祖,2004年獲香港嶺南大學頒發榮譽文學博士,及獲北京中國現代文學館籌建“梁羽生文庫”。加入中國作協。2009年,梁羽生在悉尼榮獲澳大利亞華人文化團體聯合會頒發的“澳華文化界終生成就獎”。

梁羽生的功績,在於開了武俠小說的一代新風。“新派”不僅是他們自命的,也是得到社會承認的,舊武俠小說雖也熱火朝天,但自始至終爲新文學所瞧不起,始終難登大雅之堂,當時自命爲大雅的報紙和自命爲大報的報紙,都不屑於刊登,武俠的讀者,還缺少知識分子,而主要是下層的“識字分子”。當時武俠小說的地位,猶如流浪江湖的賣解藝人,看的人雖多,卻始終算不得名門正派,樑、金一出,局面頓時改觀,各大報也都以重金作稿酬,爭相刊登,讀者也普及到社會各個階層,港、臺、新、馬,一時風起雲涌,開創了武俠小說的一個新世紀。隨後,關於武俠小說的專門研究也漸成熱潮,與純文學相比美。

梁羽生在評武俠方面也是大家。1966年香港《海光文藝》上發表過一篇署名佟碩之的《金庸梁羽生合論》,其實就是梁羽生所寫,他說:“梁羽生是名士氣味甚濃(中國式)的,而金庸則是現代的 ‘洋才子’。梁羽生受中國傳統文化(包括詩詞、小說、歷史等等)的影響較深,而金庸接受西方文藝(包括電影)的影響則較重。”這個觀點至今仍響。

1977年,他在新加坡寫作人協會講《從文藝觀點看武俠小說》,提出了 “寧可無武,不可無俠”的觀點。1979年,他在英國伯明翰與著名數學家華羅庚相遇,華老剛剛看完了梁羽生的《雲海玉弓緣》,便當面向梁羽生提出了武俠小說無非是“成人童話”的觀點。梁羽生還加入了中國作家協會,出席過中國作協第四次代表大會,會上慷慨陳辭。爲武俠小說的一席之地大聲疾呼。有人爲梁羽生作過一首詩:金田有奇士,俠影說羽生。南國棋中意,東坡竹外情。橫刀百嶽峙,還劍一身輕。別有千秋業,文星料更明。“金田”是太平天國起義的金田村,就在他的家鄉蒙山附近。“俠影”是《萍蹤俠影錄》。“棋中意”說他善於寫棋話。“竹外情”取自蘇東坡“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說梁羽生愛吃肉,而且愛吃肥肉,一反東坡詩意,正是“竹外”之情。“還劍”取自他的《還劍奇情錄》,也說他金盆洗手,封刀掛劍,不寫武俠了。“別有千秋業” 說他準備寫關於太平天國的歷史小說。 另外,梁羽生在散文、雜文的創作上已有很深的造詣,曾與金庸、陳凡(百劍堂主)合著《三劍樓隨筆》。

梁羽生作爲新武俠小說的開山祖師,是以一腔正氣創造了武俠小說新的格調,後來,他移居澳大利亞,潛心於歷史。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