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上的今天 > 美國小說家海明威逝世

美國小說家海明威逝世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7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961年7月2日,作家歐內斯特-海明威被發現死在愛達荷州凱徹姆他的家裏。他的頭部中了一顆獵槍子彈。他的一些朋友說他情緒沮喪;另一些朋友認爲他心情很好。他的妻子發表聲明說,海明威是在擦槍明因意外走火把自己打死的。

1899年7月21日,海明威生於美國伊利諾斯州芝加哥郊外奧克帕克一個醫生家裏。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他參軍赴歐洲戰場作戰,不幸在意大利前線身負重傷。爲取出身上的彈片,醫生給他作了二十多次手術。戰爭雖然使海明威在心靈和肉體上受到了極大創傷,但也爲他提供了後來從事文學創作的素材。

1926年至1929年,他又相繼完成兩個長篇:《太陽也升起了》和《永別了,武器》(--譯《戰地春夢》。這兩部長篇小說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歐美青年和知識分子對資產階級及其社會制度的絕望心情。作品文筆流暢,寓意深刻,立即引起了許多人特別是青年的共鳴。

美國小說家海明威逝世

網絡配圖

《太陽也升起了》被人們稱作是“迷惘的一代”的宣言。書中描寫一羣參加過大戰的青年流落在巴黎,他們原來的理想、抱負、道德、情操都被可惡的戰爭摧毀了,一個個前途迷惆,精神苦悶,生活毫無目的,整天以酗酒、釣魚、看鬥牛、搞三角戀愛、相互爭吵爲樂趣。作品再現了資本主義制度下青年人精神空虛和厭惡戰爭的心理。

《永別了,武器》的主題是反對帝國主義戰爭的。小說通過主人公亨利和妻子凱琴琳的悲劇生活,譴責帝國主義戰爭,揭露美國政府在戰爭中所扮演的虛僞角色,美國青年亨利在意大利救護隊任上尉,他與英國女護士凱瑟琳相愛,共同嚮往着戰後的幸福生活,不幸,亨利在戰鬥中身負重傷,傷愈後在返回前線的途中被意軍誤認是德國奸細而逮捕。後來他逃出來找到了凱瑟琳,一起到了瑞士。婚後,凱瑟琳死於難產,亨利陷入極大苦悶,最後被孤苦伶仃地遺棄在人間。

生活,他去非洲打獵,去古巴釣魚,去西班牙看鬥牛。爲了把作品寫得生動逼真,他曾親自去鬥牛場與牛搏鬥,險些喪生於牛角之下。這個時期他的作品大都是以漁夫、鬥牛士、拳擊家、獵人爲中心人物,塑造了一批不怕死的硬漢子形象。這類作品成了因受歐美三十年代經濟危機打擊而垂頭喪氣的人們的精神食糧。

美國小說家海明威逝世 第2張

網絡配圖

三十年代中期,西班牙爆發了內戰。海明威參加了反對佛朗哥的戰鬥,站在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鬥爭一邊,參與攝製反法西斯影片《西班牙土地》。隨後,他以西班牙內戰爲背景,創作了歐美資產階級文學中反映西班牙內戰的代表作之一--《喪鐘爲誰而鳴》(--譯《戰地鐘聲》)。這部小說劃清了正義和非正義戰爭的界限,反法西斯的立場也較堅定,標誌着海明威思想上的進步。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海明威以戰地記者的身份先後到過歐洲和亞洲戰場。在歐洲採訪時,他乘轟炸機在對德軍空襲時負傷,傷愈後參加了抗擊法西斯的游擊隊,因作戰勇敢頑強而獲得榮譽勳章。在亞洲採訪時,他曾指出:中國是抗擊法西斯的重要力量,美國應加強對中國的援助。

戰爭結束後,海明威定居古巴,又開始了新的創作。1952年,他寫出著名的中篇小說《老人與海》。小說描寫一個古巴老漁民出海捕魚,連續八十四天一無所獲。老漁民不灰心,堅持捕撈,終於捕獲到一條很大的魚,但在返航途中遇到了成羣的鯊魚。老人與鯊魚展開了英勇搏鬥,表現出了非凡的鬥爭毅力。《老人與海》不但在內容上不同凡響,而且在寫作技巧上也獨樹一幟。這部小說本來可以寫得很長,但海明威既象一個手拿板斧的工匠,又象一個手執利刀的雕刻家。他砍去了繁瑣冗長的情節,而對美妙之處字斟句酌,這成了“海明威風格”的主要代表作。1953年,《老人與海》獲普利策獎。翌年,海明威獲諾貝爾文學獎金。

美國小說家海明威逝世 第3張

網絡配圖

古巴爆發革命後,海明威遷居美國愛達荷州。由於他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多次負傷,留下了腦震盪、視覺重疊等嚴重後遺症,老年又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和神經方面的疾病。他那魁梧的身軀萎縮了,繼續寫作的願望也落空了,每天站在桌子前面一句話也寫不出來,心情極爲苦惱。他不得不最後拋棄了自己的精神支往:“人活着就應該是個不屈不撓、鬥不垮的強者”。1961年7月2日,海明威死於自己心愛的獵槍之下。人們爲此多有猜測,多數人認爲是自殺,也有人說是獵槍走火。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