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古代一種酷刑沒有任何疼痛感,但卻十分恥辱

古代一種酷刑沒有任何疼痛感,但卻十分恥辱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6.0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關於古代酷刑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古代封建社會,統治者爲了維護政權,對於那些大逆不道、犯上作亂的臣子,以及犯下十惡不赦的罪犯採取了嚴刑酷法。據統計,古代的酷刑大致可以分爲二十二種,如凌遲、腰斬、車裂、剝皮、炮烙、斬首等等。這些酷刑讓人聞風喪膽,不戰而慄,有效地維護了封建統治。

古代一種酷刑沒有任何疼痛感,但卻十分恥辱

這些酷刑在今天看來都極不人道,但在當時的社會確實司空見慣。歷朝歷代死於酷刑的人數不勝數,比如以嚴酷著稱的商鞅最終也是受到了車裂之刑。一般情況下而言,被施以酷刑的大多是情節極爲嚴重者,又或是在政治鬥爭中失勢的一方。在二十二中酷刑中,凌遲是最爲殘忍的一種,也是最高統治者最喜歡的刑罰,凌遲直到清末才被廢除。至於其他酷刑,並非每個朝代都會沿用。

當然,既然被冠以“酷刑”二字,必然會帶給受刑者無盡的身心痛苦,其實用摧殘來形容或許更爲貼切。可是還有一種酷刑比較奇特,受刑者不需要承受任何的身體疼痛,而是一種精神摧殘,受此刑罰的人將爲世人所不容,所帶來的後果也比凌遲更加殘酷,這就是髡(kūn)刑。

古話說“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意思是連死都不怕還怕以死相要挾嗎?還別說,說這話的人就是不知髡刑的厲害。髡刑最早源於西周,王族中有人犯宮刑者,以髡取代,就是剃光頭髮和鬍鬚,以達到侮辱人格的目的。髡刑所應用的朝代並不多,東漢以後就慢慢廢除了。

有人會問,剃掉頭髮和鬍鬚也算酷刑嗎?在古代,向來有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的說法,在傳統文化的思維下,人們往往視頭髮鬍鬚爲生命,甚至比生命更爲珍視。設想,受髡刑的罪犯處於非正常的狀態,在精神上無疑是一種沉重的打擊,也勢必引起人們的反感和仇視,這樣的人,世俗社會認爲是大不孝行爲,所以當時的人蔑稱他們爲“髡人”。

古代一種酷刑沒有任何疼痛感,但卻十分恥辱 第2張

自西周到東漢這段時期,對於髡刑的實施大多持謹慎態度,即便在最高統治看來,若不是罪大惡極者也不會輕易判處髡刑,因爲這樣等於就是葬送了一個人未來。而對於那些受髡刑得人來說,寧願凌遲處死也不願意受這等人格侮辱,被視爲愧對列祖列宗,還讓子孫後代世人瞧不起。

三國時期,曹操在一次行軍中頒佈命令讓軍隊不許踐踏田地,違者斬首。可不巧的是,他的坐騎因爲一時失控,衝進了農民的田地踩踏禾苗。爲了嚴肅軍紀,曹操割掉了自己的頭髮以代自己的頭,給了將士們 一個交代。顯然,當時的人將頭髮和頭放在了同等重要的地位。

古代一種酷刑沒有任何疼痛感,但卻十分恥辱 第3張

說起剃髮,最著名的還是清代。1644年,清軍入關後,攝政王多爾袞下達了剃髮易服令,並且聲明“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顯然,那個時候頭髮和頭也是並重的。對於明朝百姓來說,改朝換代是天經地義的事,服從新的統治者並不恥辱,老朱家當皇帝和愛新覺羅氏當皇帝,對於一般的百姓而言都要納糧交稅,只要有飯吃其實都一樣。

可是歷史告訴我們,清入關後很長一段時間,民衆紛紛起來反抗清廷,其根源就在於剃髮。爲了保住自己的頭髮,人們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嘉定三屠、揚州十日無不告訴世人,爲了捍衛民族尊嚴和傳統文化,無數的義士拋棄生命作出了最後的抗爭。

說到底,髡刑是想從根本上擊潰犯人,用傳統儒家思想去瓦解他們的精神和信仰。不過隨着時間的推移,統治者發現,越來越多的人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越來越少,髡刑作爲一種懲罰手段也逐漸偏離了初衷。而且對於那些罪大惡極之人來說,只有凌遲這樣的酷刑才能起到震懾作用,因此髡刑也就慢慢退出了歷史舞臺。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