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朱由檢勵精圖治,爲什麼還成了一位滅國之君?

朱由檢勵精圖治,爲什麼還成了一位滅國之君?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3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關於朱由檢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朱由檢是明朝最後一任皇帝,他在位十七年,一直勤政理事,節儉自律,不近女色,史書上稱其“雞鳴而起,夜分不寐,往往焦勞成疾,宮中從無宴樂之事”講勵精圖治,一個皇帝可以做到這麼勤奮也是很難得了,那爲什麼他還是一位滅國之君呢?

朱由檢勵精圖治,爲什麼還成了一位滅國之君?

明朝自萬曆時起,經神宗,光宗,熹宗三代大約50年的時間,政治腐敗,皇帝荒淫無度,致使民不聊生;到崇禎時期,天災不斷,內有宦官當政,農民起義,外有後金虎視眈眈。接手這麼一個爛攤子,想要拯救明朝確實有些難。而朝臣中門戶之爭不絕,疆場上則將驕兵惰。面對危機四伏的政局,朱由檢殷殷求治。每逢經筵,恭聽闡釋經典,毫無倦意,召對廷臣,探求治國方策。勤於政務,事必躬親。同時,他平反冤獄,起復天啓年間被罷黜官員。全面考覈官員,禁朋黨,力戒廷臣交結宦官。整飭邊政,以袁崇煥爲兵部尚書,賜尚方劍,託付其收復全遼重任。與前兩朝相較,朝政有了中興的苗頭。

但朱由檢求治心切,很想有所作爲。而當時的狀況卻是矛盾叢集、積弊深重,無法在短期內使政局根本好轉。朱由檢性格剛愎自用,急躁多疑,急於求成,因此在朝政中屢鑄大錯。他頻繁撤換大臣。短短17年間,就走馬燈一樣換了17個刑部尚書和50個內閣大學士,以致崇禎不得人心,而朝廷大臣也都出工不出力,以求自保。直到吊死煤山的那一天,他在皇宮前殿鳴鐘,召集文武百官,居然沒有一個相應號召前來。

朱由檢勵精圖治,爲什麼還成了一位滅國之君? 第2張

崇禎十七年(1644年),明軍在與農民起義軍和清軍的兩線戰鬥中,屢戰屢敗。三月十七日,農民起義軍圍攻京城。十八日晚,朱由檢與貼身太監王承恩登上煤山(也稱萬壽山,今北京市景山),遠望着城外和彰義門一帶的連天烽火,只是哀聲長嘆,徘徊無語。回宮後寫下詔書,命令皇后賓妃自縊。十九日凌晨,李自成起義軍從彰義門殺入北京城。朱由檢咬破手指寫了一道給李自成的血書:“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賊直逼京師。雖朕薄德藐躬,上幹天咎,然皆諸臣誤朕也。朕死,無面目見祖宗與地下,去朕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以一人。”他將血書藏入衣襟,登上煤山,自縊於壽皇亭。王承恩也在對面樹上吊死。

朱由檢勵精圖治,爲什麼還成了一位滅國之君? 第3張

明朝滅亡、 李自成進城後,將他的屍體擡到東華門,搜出身上的血書,葬在昌平州。當地平民又將他合葬在田貴妃墓中。清軍入關後.將他移葬思陵,諡爲懷宗,後改諡莊烈帝。南明政權諡他爲思宗烈皇帝,後又改諡爲毅宗,史又稱崇禎皇帝。

事實上,明朝末年局勢動盪的最根本原因就是畸形的財稅體系。據顧炎武在《天下郡國利病書.福建三》中記載:“民田一畝值銀七八兩者,納餉至十兩。”百姓根本交不起賦稅。而且明末正值歷史上最寒冷的時期,對農業生產造成很大影響,饑荒遍地是常有的事。但老百姓是要交稅的,不交稅是要坐牢的。交不起稅這麼辦?要麼坐牢,要麼造反。據錢泳《履園叢話》記載,崇禎末年,盜賊四起,年穀屢荒,人們都以無田爲幸運,明朝就出現了流民遍天下的現象。在西北造反的李自成趁機打出:“殺牛羊,備酒漿,開了城門迎闖王,闖王來時不納糧”的口號,忽悠老百姓跟着他幹革命,於是一場席捲中原的農民起義轟轟烈烈地上演了,並最終逼得崇禎皇帝煤山自縊。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