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有關於古代打仗的誤區分析 南北朝時期纔出現馬鐙的

有關於古代打仗的誤區分析 南北朝時期纔出現馬鐙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7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古代中國,形容一個國家軍事力量的強大經常用“萬乘之國”這個詞來形容,說君王是萬乘之君。那麼這個“萬乘”具體是什麼,又具體指的是多少軍隊呢?咱們中國古代,特別是先秦時期,打仗一般用的是車兵和步兵沒有騎兵。

有關於古代打仗的誤區分析 南北朝時期纔出現馬鐙的

秦朝車兵

爲什麼沒有騎兵呢?那個時候的馬,只有馬鞍沒有馬鐙,最早的馬鐙是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纔出現的。而且當時漢民族的服飾是深衣、袍、孺。這種服飾是不適宜騎馬的。咱們接着說這個車兵:一輛車三個人,都是貴族,一人是司機負責駕駛馬車,一名弓箭手負責遠程射殺敵人,另外一名使用長戈或長矛在與敵人近距離接觸是進行格鬥。除了這三個人之外,後面跟着一隊步兵,根據國力強弱有25至75人。這一輛車加上後面跟着的步兵一起叫做“一乘”。所以說發兵千乘,不是三千人而是兩萬八,三千貴族士兵加上二萬五平民士兵。當然也有可能是七萬八。

有關於古代打仗的誤區分析 南北朝時期纔出現馬鐙的 第2張

中國古代採用的是徵兵制,我們經常看到古裝電視劇裏說服兵役服徭役,也就是說國家給你土地耕種你就必須給國家服兵役。而農民在服兵役時一樣的要承擔國家的稅收,並且打仗的武器裝備都由這些農民自備。當時打仗的武器號稱“五兵”寶劍、戈、弩、戟、殳。殳居五兵之首,又叫杵。杵是什麼呢? 有一個成語說:武王伐紂,血流漂杵。這個杵能在血裏漂浮,是什麼呢?——木棍

有關於古代打仗的誤區分析 南北朝時期纔出現馬鐙的 第3張

車兵

所以那時候打仗,各位可以腦補一下:三個貴族帶着一幫農民只有兩個人拿金屬兵器,就奔着對方就過去了。可以說跟今天社會上的混混打羣架差不多,可能還沒有那麼厲害。因爲那些拿木頭棍子的老鐵,基本上是來打醬油的,就算真打起來,傷亡也沒那麼慘烈。《左傳·莊公十年》裏有句話: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打仗誰輸誰贏老百姓更不關心。那時當兵都是被逼迫的,上了戰場也是出工不出力。很多時候我們在電視上也能看到,單騎打,主將一死後面的兵就一鬨而散,就是這個道理。

有關於古代打仗的誤區分析 南北朝時期纔出現馬鐙的 第4張

殳的金屬頭

殳經過不斷髮展演變,花樣百出。這種武器生產成本低,在當時很受歡迎,不亞於現在的AK槍族。隨着歷史的不斷髮展,人們生產力水平的提高。人們爲了提高殳的攻擊力,在木棍上裝金屬頭。到明清時發展成爲一種禮器。還有人在上面裝上鐵釘,這就是我們現在在銀行保安手上經常看到的 狼牙棒。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