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張居正改革變法要求皇室節儉,而他個人生活上卻爲何大肆鋪張奢侈?

張居正改革變法要求皇室節儉,而他個人生活上卻爲何大肆鋪張奢侈?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9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張居正改革變法要求皇室節儉,而他個人生活上卻爲何大肆鋪張奢侈?不清楚的讀者可以和小編一起看下去。

張居正,是中國歷史上比肩商鞅、王安石的大改革家。明朝近三百年的歷史中,稱得上“政治家”的,第一非張居正莫屬。張居正有三個身份:內閣首輔,皇帝老師,輔政大臣。利用這三個身份,他權傾朝野,大刀闊斧開展改革,使明朝在萬曆朝達到中興頂峯。張居正之功,在明朝是首屈一指,沒有哪個宰相能超過他。但張居正死後,卻慘遭抄家,因爲不像海瑞等清官一樣清廉,冒似被人抓住了把炳,說他過着紙醉金迷的奢侈生活。但歷史是不容人褻瀆的,即便張居正不是個太清廉的官員,但至少他是個能吏。與那些貪髒枉法的官員不可同日而語。

張居正改革變法要求皇室節儉,而他個人生活上卻爲何大肆鋪張奢侈?

張居正是個絕頂聰明的大才子

張居正出生在湖北省荊州府江陵縣一個追求文化的家庭。他的父親爺爺張鎮是遼王府的護衛,他的父親張文明是一個落魄秀才。張文明的科考命運並不順暢,還不如最後中舉的“范進”呢。范進最後中舉了,張文明最高學歷就是個秀才,和梁山軍師吳用差不多少。因爲自己沒考上,所以將希望都寄託在兒子身上

生活在這樣“亦文亦武”的家庭中,張居正不負家庭所望,他五歲識字,7歲通六經大義,12歲中秀才,13歲參加鄉試,16歲中舉人,23歲中進士,成爲遠近聞名的“神童”型人才,多次遇到人生中的伯樂與貴人。荊州知府李士翱是他人生中第一個“伯樂”,張居正原名白圭,李知府爲其改名“居正”,此時張居正年方十二歲;湖廣巡撫顧璘是張居正人生中第二個“伯樂”,認爲張居正“此子將相才也”,此時張居正年方16歲,成爲當地少有的“少年舉人”,顧巡撫勉勵張居正不要驕傲自滿,要樹立遠大的抱負,做伊尹、顏淵那樣的人;張居正人生中第三個“伯樂”是內閣重臣徐階,此時張居正23歲,考上了二甲第九名進士,授庶吉士。徐階引導張居正努力鑽研朝章國故,爲他將來入職內閣打下良好的政治基礎。

從張居正成才的道路來看,他將來有所成就並不是偶然的。一是資質聰明,二是家庭薰陶,三是屢遇“伯樂”,從地市級、省部級到中央級幹部,都十分看重張居正這個後生,他從十二歲到二十三歲,十一年中就從一個普通人跨越到中央任職,這樣的人生際遇是一般人無法辦到的。

張居正改革變法要求皇室節儉,而他個人生活上卻爲何大肆鋪張奢侈? 第2張

張居正是個不怕困難的改革家

張居正在嘉靖朝並沒有發揮他的政治才能,嘉靖皇帝的昏庸和內閣首輔嚴嵩的奸猾限制了他。時機來自於嘉靖皇帝的去世,十幾歲的小皇帝萬曆繼位,給了張居正一個絕佳的機會。此時,張居正身兼輔政大臣、內閣首輔及皇帝老師三個一人之下、億萬人之上的身份,可以大展政治抱負了。張居正提出了省議論、振紀綱、重沼令、核名實、固邦本、飭武備六方面的改革方案,在遇到重重阻力的情況下,依靠自己的權威強力推行。

張居正是個不怕困難的改革家,作爲歷史上的相才,他比諸葛亮與王安石更爲成功。在軍事上,著名的“萬曆三大徵”發生在張居正執政期間,中國取得了完全的勝利,有張居正提拔信任的戚繼光鎮薊門,李成樑鎮遼東,外寇之患在居正期間化爲烏有;在經濟上,史載“自正、嘉虛耗之後,至萬曆十年間,最稱富庶。”,國家的存糧可夠十年之內,國庫裏的銀子高達一千萬兩之多;在吏治上,有人說萬曆皇帝是所有皇帝中最懶的皇帝,可以二十八年不上朝。但許多人沒有注意的是,正是由於張居正改革,吏治煥然一新,“雖萬里外,朝下而夕奉行”。皇帝不上朝並不影響朝廷的運轉。所以史學家認爲,由於張居正的改革,至少使明朝晚滅亡六十年。

張居正改革變法要求皇室節儉,而他個人生活上卻爲何大肆鋪張奢侈? 第3張

張居正的奢侈生活完全可以原諒

但張居正又不是一個非常清廉的官員,張居正死後不久,萬曆皇帝在其他大臣的讒言下,認爲張居正“專權亂政,罔上負恩,謀國不忠”,給以免官、抄家處理,從張居正家抄出了十萬餘兩黃金金銀。這個數目跟劉瑾、嚴嵩、馮保、魏忠賢等貪官污吏相比,小巫見大巫,但與于謙、海瑞這樣的清官比,又顯得過於奢侈了。而且,張居正有一頂特別的轎子特別扎眼,這頂轎子據說大小不低於五十平米,有客廳、臥室以及個性化洗手間,轎子兩旁還設有走廊,非常豪華。明朝的轎子,相當於現在的交通工具轎車、私人飛機,張居正的轎子算是頂級配置,需要三十多人擡,沒有哪個官員的轎子能跟他相比。

張居正改革變法要求皇室節儉,而他個人生活上卻爲何大肆鋪張奢侈? 第4張

張居正死後之所以遭到彈劾並得到萬曆皇帝的批准,其實是朝臣摸準了張居正權傾當朝時萬曆皇帝的不滿。張居正再能幹,再有權威,也不能超越皇帝。但恰恰問題在於,張居正正是利用了他巨大的權威,才得以改革成功的。有一由對聯這樣寫:“日月並明,萬國仰大明天子;丘山爲嶽,四方頌太嶽相公。”,把皇帝與宰相相提並論,並貼在張居正家門口,這不是找死的節奏嗎?但張居正活着時,是沒有人敢提出非議的。

張居正改革變法要求皇室節儉,而他個人生活上卻爲何大肆鋪張奢侈? 第5張

換句話說,張居正作爲內閣首輔,生前唯一被授予太傅、太師的大臣,就是追求點生活享受,也是自然的。我們不能超越歷史,讓張居正有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思想。他只不過是轎子好點,死後纔有十萬餘兩金銀而已。如果求全責備,要求他做一個不貪一分錢的清官,是不現實的。張居正生前曾爲自己寫過一偈:“願以深心奉塵剎,不予自身求利益。”,張居正身爲首輔,工資應該是最高的,一生積攢十萬兩金銀,應也在可理解的數量之內。況且,他在改革時,得罪過不知多少貪官污吏,在他死後,這些人或這些人的後代,對他報復清算誹謗污衊,也是歷史的必然。所以,歷史上從沒來將張居正定性爲貪官,而稱他爲偉大的改革家、政治家。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